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元軍南下攻宋,最難過的一道“坎”,恐怕不是人心,而是這座城市

元滅南宋, 最為關鍵的戰役要數襄陽之戰。 這場戰爭有至少有兩個特點。 一是時間持久。 這次戰役從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一直打到鹹淳九年(1273年), 歷時近6年, 耗時之久, 縱覽史書並不多見。 二是影響深遠。 襄陽之戰是決定南宋命運的關鍵一戰, 甚至可以說, 襄陽的失守, 導致了南宋的最終滅亡。

這兩種特點的形成, 除了人為因素之外, 還和襄陽這座城市本身有關。

襄陽, 位於湖北省西北部,

漢江中游平原腹地。 從地理大格局上看, 襄陽雖從屬平原, 但內部卻占盡地利。 襄陽三面環水, 一面環山, 自身地勢較高, 強攻不得, 水淹不得。 除了這些自然條件, 襄陽城在歷次的戰爭洗禮中, 城高池深, 固若金湯。 憑山之峻, 據江之險, 高據城牆, 這些都使得襄陽易守難攻, 成為“鐵打的城”之戰略要塞。 東晉太元三年(378), 苻堅派兒子苻丕率7萬大軍進攻襄陽, 儘管兵力占盡優勢, 但符丕畏懼襄陽險要, 還是不敢貿然攻打。 而是同其他部隊會師, 並收買內應後, 裡應外合才一舉攻破襄陽。 可見, 襄陽城的堅固。

元軍攻打襄陽, 自然是要邁不過這道“坎”。 既然很難打破, 元軍為何還要執意奪取呢?繞過去不是更好嗎?

襄陽屬於交通要衝。 陸有南襄隘道和荊襄大道, 從中線往返南北必須從此經過;水有漢江, 以此北可達南陽盆地, 南可達江漢平原。 依靠水陸之利, 襄陽南可通江漢, 北可上中原, 東可接信陽, 西可連漢中, 言其為兵家必爭之地並不為過。 正因為此, 但凡歷史上群雄逐鹿, 我們總能看到襄陽的影子。 早在春秋時, 楚國與巴國聯盟於襄陽附近與鄧國激戰;三國時, 關羽在襄陽城北罾口川大勝曹軍, “水淹七軍”由此而來;明末, 李自成統大軍克襄陽並建政稱王……

襄陽在無論在地理格局中, 還是在歷史格局中, 都具有戰略意義。 攻克襄陽,

死守襄陽, 頻繁上演, 也就見怪不怪了。

當然, 對於元軍, 南下攻宋, 主要有兩條下路。 一是出兵江淮, 攻打江東地區;二是攻克襄陽, 打破宋軍的防禦體系, 順勢佔領江漢地區, 如此再進攻南宋便是手到擒來之事。 兩者相比, 元軍更傾向於後者。 江淮地區河流縱橫, 地形複雜,歷來出兵江淮,勝少敗多,淝水之戰、黃天蕩大劫可為元軍殷鑒。蒙古所長者不過騎兵,水戰並沒有優勢。所以,通過江淮攻克南宋則勝算很小。而攻襄陽則不同了,襄陽雖然堅固,但元軍可以通過陸軍奪取,從而避開大規模水戰的可能。事實證明,元軍正是利用自身優勢,改進投石兵器而將襄陽城攻破了,儘管耗時較久,但在戰略上已經取勝。

元軍攻克襄陽,從此東南門戶大開,南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已經無險可守。三年之後,臨安被攻佔,六年之後南宋也就無可避免地滅亡了。

地形複雜,歷來出兵江淮,勝少敗多,淝水之戰、黃天蕩大劫可為元軍殷鑒。蒙古所長者不過騎兵,水戰並沒有優勢。所以,通過江淮攻克南宋則勝算很小。而攻襄陽則不同了,襄陽雖然堅固,但元軍可以通過陸軍奪取,從而避開大規模水戰的可能。事實證明,元軍正是利用自身優勢,改進投石兵器而將襄陽城攻破了,儘管耗時較久,但在戰略上已經取勝。

元軍攻克襄陽,從此東南門戶大開,南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已經無險可守。三年之後,臨安被攻佔,六年之後南宋也就無可避免地滅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