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筍含有解酒作用的維生素可解酒醉,食用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

高筍

高筍(拉丁學名: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 是禾本科菰屬下的植物, 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 是中國特有的水生蔬菜。

世界上把高筍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國和越南。

古人稱高筍為“菰”。

在唐代以前, 高筍被當作糧食作物栽培, 它的種子叫菰米或雕胡, 是“六穀”(稌、黍、稷、粱、麥、菰)之一。

後來人們發現, 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 且植株毫無病象, 莖部不斷膨大, 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 這就是現在食用的高筍。

這樣, 人們就利用黑粉菌阻止高筍開花結果, 繁殖這種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為蔬菜。 可入藥。

形態特徵

高筍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 株高1.6-2米, 有葉5-8片,

葉由葉片和葉鞘兩部分而成。 葉片與葉鞘相接處有三角形的葉枕, 稱“高筍眼”。

葉鞘自地面向上層層左右互相抱合,

形成假莖。 莖可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種, 地上莖是短縮狀, 部分埋入土中, 其上發生多數分蘖, 地下莖為匍匐莖, 橫生於土中越冬, 其先端數芽次年春萌生新株, 新株又能產生新的分蘖。 由於高筍植株體內寄生著黑穗菌, 其菌絲體隨植株的生長, 到初夏或秋季抽苔薹時, 主莖和早期分蘖的短縮莖上的花莖組織受菌絲體代謝產物---吲哚乙酸的刺激, 基部2-7節處分生組織細胞增生, 膨大成肥嫩的肉質莖(菌癭), 即食用的高筍。

雄筍是指少數植株, 抗病力特別強, 黑穗菌的菌絲不能侵入, 不能形成高筍, 至夏秋花莖伸長抽苔薹開花的植株。 灰筍是指部分植株過熟後或菌絲體生長迅速, 致高筍內部已充滿黑褐色的孢子, 致使品質惡劣, 不能食用。 雄筍中心抽薹高出雌筍之上, 較易識別, 宜及時連根拔除, 不可留根株於土中。

葉子

葉鞘肥厚, 長於節間, 基部者常有橫脈紋;葉舌膜質, 略成三角形, 長達15mm;葉片扁平而寬廣, 表面粗糙, 背面較光滑, 長30-2500px, 寬10-20mm。

花序

圓錐花序大型, 長30-1500px, 分枝多簇生, 開花時上舉, 結果時開展;雄小穗長0-15mm兩側多少壓扁, 常帶紫色, 常著生於花序下部開展或上繁榮昌盛的分枝上, 脫節於小穗柄上, 惟其柄較細弱;穎退化不見;外稃先端漸尖或有短尖頭, 並有5脈, 厚紙質;花藥6-9mm;雌小穗長15-25mm, 外稃有芒長15-30mm, 內稃與外稃同質,常均有3脈,為外稃所緊抱;雄花中有6枚發育雄蕊。

果實

穎果圓柱形,長約10mm。花、果期秋季。

生長環境

為湖沼水塘內的栽培作物。高筍有秋產單季筍和秋夏雙季筍兩類。這兩者均用分株繁殖,長江流域單季筍在清明至穀雨分墩定植,夏秋雙季筍可分春秋兩季,春栽在穀雨前後,秋栽在立秋前後。

主要價值

主治:解熱毒;除煩渴;利二便。主煩熱;消渴;二便不通;黃疸;痢疾;熱淋;目赤;乳汗不下;瘡瘍。

高筍含有豐富的有解酒作用的維生素,有解酒醉的功用。嫩高筍的有機氮素以氨基酸狀態存在,並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容易為人體所吸收。但由於高筍含有較多的草酸,其鈣質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利尿止渴、解酒毒

高筍甘寒,性滑而利,既能利尿祛水,輔助治療四肢浮腫、小便不利等症,又能清暑解煩而止渴,夏季食用尤為適宜,可清熱通便,除煩解酒,還能解除酒毒,治酒醉不醒。

補虛健體

高筍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能補充人體的營養物質,具有健壯機體的作用。

3、高筍能退黃疸,對於黃疸型肝炎有益。用於催乳:高筍30克,通草10克,燉豬腳吃。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更適宜高血壓病人、黃膽肝炎患者、產後乳汁缺少的婦女、飲酒過量、酒精中毒的患者。

2、不適宜陽痿、遺精者、脾虛胃寒、腎臟疾病、尿路結石或尿中草酸鹽類結晶較多者、腹瀉者。

生長週期

萌芽期

入春後3.4月開始發芽,最低溫度5℃以上,以10-20℃為宜。

分蘖階段

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蘖10-20個以上,適溫為20-30℃。

孕筍階段

雙季筍6月上旬至下旬孕筍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筍一次。單季筍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筍,適溫為15-25℃,低於10℃或高於30℃,都不會孕筍。

生長停滯

孕筍後溫度低於15℃以下分蘖和地上都生長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都在土中越冬。

物種文化

浙江高筍最為聞名,現年產高筍5萬噸,萬畝無公害高筍基地先後被列為寧波市二級蔬菜基地、浙江省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基地。2001年7月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高筍之鄉”。外觀潔白光滑、不皺不綠、長短適宜、肉質細嫩、口味較糯帶甜,並且營養豐富,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產品還遠銷到日本等國外市場。“獲寧波市級名牌產品稱號,1998年11月,又獲浙江省優質農產品銀獎。

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南方地區栽培雙季高筍應選擇採收早、產量高、抗逆性強、耐熱、產品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種。

繁殖方式

高筍是用分株方法進行繁殖,種株的好壞直接影響高筍的結筍率、產量和品質。由於黑粉菌侵入的時間、數量和栽培管理水準的差異,常引起種性退化,導致雄筍、灰筍的出現,所以每年應嚴格優選種株。

優良母株的選擇要求:當年株形整齊,孕筍早,結筍多,筍肉肥大,筍形好看;結筍部位低,且成熟一致;無雄筍、灰筍,無殼裡青、畸形筍的筍墩留種。

每年雙季筍種苗應嚴格精選3次;第1次:選在當年種植的高筍夏筍採收時進行,根據選種標準選擇優良單株做種並做好標記;第2次:在春筍採收時對第1次選擇的種株進行複選,除去不符合標準的筍株;第3次:結合冬季筍田管理及時挖去雄株、雜株、灰株及殼裡青、畸形筍等筍墩。一般栽植1畝大田需250個種墩左右。

筍田選擇

南方地區栽培雙季高筍結筍的早遲與土層、水層深淺、水溫控制等有關。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結筍,迎風的山背田比避風的低窪田早結筍,土層淺(最好20--27釐米)的比土層深的田早結筍。所以,南方地區種植高筍應力求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風、土層淺的水田種植。

施肥措施

水稻田栽種一般在水稻收穫後及時翻耕,老筍田一般在秋筍採收結束後及時翻耕,充分曬田,築好田埂,確保田間能灌水15-20釐米。整田時每畝施腐熟的豬、牛欄糞100擔或雞糞1000公斤、磷肥50公斤作基肥,並耙平,灌水2-3釐米,達到田平、泥爛、肥足。

適時栽植

時間:南方地區雙季高筍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種植但只能收秋筍了,最遲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畢。

方法:栽前留10釐米,割去選留好的優良種墩的地上枯葉,挖出種墩,劈取健壯老莖苗,以一根帶根的老莖為一苗。栽植密度寬行1米,窄行0.8米,株距0.6米,每畝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莖的白色部分入泥為宜(即原來的深度)。

筍田管理

1、灌水:高筍在整個生長期間不能斷水,水位要隨著不同的生育階段進行調節。

(1):高筍栽植後田間保持2—4釐米淺水越冬,春季筍苗開始生長時,水位宜淺,保持在2--3釐米左右,以利地溫升高,促進萌芽發棵,以後隨著植株的生長,水位逐步加深,

(2):種植50天前後,可視高筍分蘖情況進行一次烤田(烤田以見雞腳裂為度)後灌10—15釐米深水控制無效分蘖。

(3):孕筍期可控制20釐米的水位,但不能超過高筍眼,防止薹管拔高。3月中旬後氣溫逐漸升高,筍田要勤換水,最好是活水灌溉,有利於春筍孕筍。

(4):春筍採收後,水位降到6釐米左右;秋筍收穫後水位降到3—4釐米。休眠期保持2-4釐米的淺水狀態越冬。

(5):每次施肥前先放淺田水,待施肥耘田和田水落幹後再灌水。

2、追肥:南方地區雙季高筍追肥宜早不宜遲,以促苗早發,早孕筍。結合水層管理,促進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後期無效分蘖,促進孕筍,提高產量和品質。高筍生長期長,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須適時追肥。

(1)新栽植的筍田如栽植時未施基肥,應在30天內補施基肥。

(2)老莖萌芽時畝追碳銨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

(3)種植40天左右(分蘖初期)畝施45%複合肥30-50公斤。

(4)春筍採收過程中,可根據筍苗生長情況適量追肥。

(5)春筍採收後可畝施45%複合肥20-30公斤,以利秋筍生長。

3、耘田除草:高筍耘田可在高筍株行間用鐵耙或人工用手翻動土壤,達到中耕、鬆土、除草的目的,並可提高土溫、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進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開始返青時進行,以後隔15天進行一次。

4、清除雄筍、灰筍:雄筍和灰筍不能結筍,應隨時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蘖多的正常筍墩上的苗補上。

5、.剝枯葉、拉黃葉:剝枯葉、拉黃葉清除枯老的葉片、改善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條件。一般在春筍採收後期開始,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把枯老的葉片剝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傷,把拉下的黃葉踩入田間作為肥料。

6、疏苗補苗:南方地區種植的雙季高筍每墩莖蘖達15根以上時,應進行疏苗,撥除過密的小分蘖,每墩留有效分蘖15-20根左右,疏苗後筍墩中間壓一塊泥,使植株分佈均勻,通風透光。

筍田管理

老筍田冬季地上部枯死後應在12月前清除枯葉,留10釐米老莖割去地上部殘株,挖出雄株、灰株、雜株及殼裡青、畸形筍等筍墩,從優良筍墩挖苗補栽,淺水越冬,增施有機肥,可畝撒施雞、牛糞1000公斤或豬欄糞100擔,磷肥50公斤,此次施肥最遲要在1月前完成。2月上旬筍墩萌芽時畝追施碳銨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3月中旬畝追施45%複合肥30-50公斤。疏苗時每墩留20根左右。水位等其它管理同新栽筍田。

內稃與外稃同質,常均有3脈,為外稃所緊抱;雄花中有6枚發育雄蕊。

果實

穎果圓柱形,長約10mm。花、果期秋季。

生長環境

為湖沼水塘內的栽培作物。高筍有秋產單季筍和秋夏雙季筍兩類。這兩者均用分株繁殖,長江流域單季筍在清明至穀雨分墩定植,夏秋雙季筍可分春秋兩季,春栽在穀雨前後,秋栽在立秋前後。

主要價值

主治:解熱毒;除煩渴;利二便。主煩熱;消渴;二便不通;黃疸;痢疾;熱淋;目赤;乳汗不下;瘡瘍。

高筍含有豐富的有解酒作用的維生素,有解酒醉的功用。嫩高筍的有機氮素以氨基酸狀態存在,並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容易為人體所吸收。但由於高筍含有較多的草酸,其鈣質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利尿止渴、解酒毒

高筍甘寒,性滑而利,既能利尿祛水,輔助治療四肢浮腫、小便不利等症,又能清暑解煩而止渴,夏季食用尤為適宜,可清熱通便,除煩解酒,還能解除酒毒,治酒醉不醒。

補虛健體

高筍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能補充人體的營養物質,具有健壯機體的作用。

3、高筍能退黃疸,對於黃疸型肝炎有益。用於催乳:高筍30克,通草10克,燉豬腳吃。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更適宜高血壓病人、黃膽肝炎患者、產後乳汁缺少的婦女、飲酒過量、酒精中毒的患者。

2、不適宜陽痿、遺精者、脾虛胃寒、腎臟疾病、尿路結石或尿中草酸鹽類結晶較多者、腹瀉者。

生長週期

萌芽期

入春後3.4月開始發芽,最低溫度5℃以上,以10-20℃為宜。

分蘖階段

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蘖10-20個以上,適溫為20-30℃。

孕筍階段

雙季筍6月上旬至下旬孕筍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筍一次。單季筍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筍,適溫為15-25℃,低於10℃或高於30℃,都不會孕筍。

生長停滯

孕筍後溫度低於15℃以下分蘖和地上都生長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都在土中越冬。

物種文化

浙江高筍最為聞名,現年產高筍5萬噸,萬畝無公害高筍基地先後被列為寧波市二級蔬菜基地、浙江省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基地。2001年7月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高筍之鄉”。外觀潔白光滑、不皺不綠、長短適宜、肉質細嫩、口味較糯帶甜,並且營養豐富,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產品還遠銷到日本等國外市場。“獲寧波市級名牌產品稱號,1998年11月,又獲浙江省優質農產品銀獎。

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南方地區栽培雙季高筍應選擇採收早、產量高、抗逆性強、耐熱、產品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種。

繁殖方式

高筍是用分株方法進行繁殖,種株的好壞直接影響高筍的結筍率、產量和品質。由於黑粉菌侵入的時間、數量和栽培管理水準的差異,常引起種性退化,導致雄筍、灰筍的出現,所以每年應嚴格優選種株。

優良母株的選擇要求:當年株形整齊,孕筍早,結筍多,筍肉肥大,筍形好看;結筍部位低,且成熟一致;無雄筍、灰筍,無殼裡青、畸形筍的筍墩留種。

每年雙季筍種苗應嚴格精選3次;第1次:選在當年種植的高筍夏筍採收時進行,根據選種標準選擇優良單株做種並做好標記;第2次:在春筍採收時對第1次選擇的種株進行複選,除去不符合標準的筍株;第3次:結合冬季筍田管理及時挖去雄株、雜株、灰株及殼裡青、畸形筍等筍墩。一般栽植1畝大田需250個種墩左右。

筍田選擇

南方地區栽培雙季高筍結筍的早遲與土層、水層深淺、水溫控制等有關。一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結筍,迎風的山背田比避風的低窪田早結筍,土層淺(最好20--27釐米)的比土層深的田早結筍。所以,南方地區種植高筍應力求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風、土層淺的水田種植。

施肥措施

水稻田栽種一般在水稻收穫後及時翻耕,老筍田一般在秋筍採收結束後及時翻耕,充分曬田,築好田埂,確保田間能灌水15-20釐米。整田時每畝施腐熟的豬、牛欄糞100擔或雞糞1000公斤、磷肥50公斤作基肥,並耙平,灌水2-3釐米,達到田平、泥爛、肥足。

適時栽植

時間:南方地區雙季高筍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種植但只能收秋筍了,最遲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畢。

方法:栽前留10釐米,割去選留好的優良種墩的地上枯葉,挖出種墩,劈取健壯老莖苗,以一根帶根的老莖為一苗。栽植密度寬行1米,窄行0.8米,株距0.6米,每畝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莖的白色部分入泥為宜(即原來的深度)。

筍田管理

1、灌水:高筍在整個生長期間不能斷水,水位要隨著不同的生育階段進行調節。

(1):高筍栽植後田間保持2—4釐米淺水越冬,春季筍苗開始生長時,水位宜淺,保持在2--3釐米左右,以利地溫升高,促進萌芽發棵,以後隨著植株的生長,水位逐步加深,

(2):種植50天前後,可視高筍分蘖情況進行一次烤田(烤田以見雞腳裂為度)後灌10—15釐米深水控制無效分蘖。

(3):孕筍期可控制20釐米的水位,但不能超過高筍眼,防止薹管拔高。3月中旬後氣溫逐漸升高,筍田要勤換水,最好是活水灌溉,有利於春筍孕筍。

(4):春筍採收後,水位降到6釐米左右;秋筍收穫後水位降到3—4釐米。休眠期保持2-4釐米的淺水狀態越冬。

(5):每次施肥前先放淺田水,待施肥耘田和田水落幹後再灌水。

2、追肥:南方地區雙季高筍追肥宜早不宜遲,以促苗早發,早孕筍。結合水層管理,促進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後期無效分蘖,促進孕筍,提高產量和品質。高筍生長期長,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須適時追肥。

(1)新栽植的筍田如栽植時未施基肥,應在30天內補施基肥。

(2)老莖萌芽時畝追碳銨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

(3)種植40天左右(分蘖初期)畝施45%複合肥30-50公斤。

(4)春筍採收過程中,可根據筍苗生長情況適量追肥。

(5)春筍採收後可畝施45%複合肥20-30公斤,以利秋筍生長。

3、耘田除草:高筍耘田可在高筍株行間用鐵耙或人工用手翻動土壤,達到中耕、鬆土、除草的目的,並可提高土溫、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進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開始返青時進行,以後隔15天進行一次。

4、清除雄筍、灰筍:雄筍和灰筍不能結筍,應隨時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蘖多的正常筍墩上的苗補上。

5、.剝枯葉、拉黃葉:剝枯葉、拉黃葉清除枯老的葉片、改善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條件。一般在春筍採收後期開始,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把枯老的葉片剝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傷,把拉下的黃葉踩入田間作為肥料。

6、疏苗補苗:南方地區種植的雙季高筍每墩莖蘖達15根以上時,應進行疏苗,撥除過密的小分蘖,每墩留有效分蘖15-20根左右,疏苗後筍墩中間壓一塊泥,使植株分佈均勻,通風透光。

筍田管理

老筍田冬季地上部枯死後應在12月前清除枯葉,留10釐米老莖割去地上部殘株,挖出雄株、灰株、雜株及殼裡青、畸形筍等筍墩,從優良筍墩挖苗補栽,淺水越冬,增施有機肥,可畝撒施雞、牛糞1000公斤或豬欄糞100擔,磷肥50公斤,此次施肥最遲要在1月前完成。2月上旬筍墩萌芽時畝追施碳銨30公斤或尿素10公斤,3月中旬畝追施45%複合肥30-50公斤。疏苗時每墩留20根左右。水位等其它管理同新栽筍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