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青海人會記得一件兒時玩具

今天去老二家吃午飯, 她家廚房用的是一次性的抹布。 我幫她洗碗的時候發現這種布還挺好用, 就請她將網址發給我, 我也來買一點。 畢竟擦灶、洗碗的布經常混在一起用也是挺煩人的, 而且一般的抹布好像都是白色為主, 極容易髒, 髒了洗乾淨還費事。 這種一次性的抹布的好處在於, 用髒了可以直接扔。 當然也會造成新的污染, 可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是不是?

臨離開老二家的時候, 她從櫥櫃裡拿出一包沒有開封的一次性抹布, 非要送給我。 說她的是剛打開的, 很經用, 讓我先用這一包。 我雖然很不好意思,

但是也愉快地接受了。

可是我拿到這個抹布的時候, 記憶深處的閘門突然卻打開了!這個形狀, 像極了我們小時候的一種玩具“軲轆兒”。

1,

全中國七零後的兒童世界都差不多:玩具都是手工製作的居多。 比如男孩子玩的槍, 是用鐵絲和自行車的舊鏈條組裝的;冬天滑冰用的冰車也木頭釘好後,

再在與冰面接觸的地方加上鐵絲;滾鐵環用的鐵環也是自己爸爸拿鐵絲圈的, 所以會有個接頭的地方, 所以滾到接頭的地方會跳一下;女孩子玩的玩具一般是沙包, 肯定也是自己媽媽或奶奶縫的, 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在裡頭裝上小麥, 差一點的就裝沙子;還有一種是骨節兒, 是家裡殺豬宰羊的時候剔下來的豬和羊的骨節兒。 再次一點的就到湟水河邊去揀差不多一樣大的石子, 或者直接用土坷垃代替。 還有一種叫“嘎兒”的玩具, 類似於現在的棒球。 由一根比擀麵杖稍粗、一尺多長的木棍和同樣用木頭做成的小木塊組成, 由遊戲的人左手拋起小木塊, 右手同時揮棒擊打,
以擊打的距離遠近為輸贏的標準, 衡量的時候沒有米尺, 就用木棍做標準比劃, 數到幾十幾十個;還有“猴兒”, 就是城裡人說的陀螺, 也是由家裡人拿木頭削成, 在底部裝上一個自行車上廢棄下來的小鋼珠兒, 至於鞭子, 更是手工做, 甚至爺爺放羊用的皮鞭都可以拿來用。 還有“寶”, 城裡人叫“摔寶”, 我們叫“打寶”, 除了舊書、舊作業本撕了折外, 我記的最清楚的是我經常把地理書上附的地圖撕下來折, 因為地圖紙比較厚, 做出來的寶的品質要比普通紙折的好很多。 可能我地理學的不好的原因也正在於此。

2,

但是還有一種玩具“軲轆兒”, 可能記得的人不多了, 可是我記得。 我也不是一直都記得, 只是今天看到那個一次性的抹布,

那樣子一下子讓我想起了那個玩具。 現在兩三歲的孩子走在路上, 手裡可能拉一輛小汽車。 別的玩具他還駕馭不了, 只有這種簡單的、滾動的玩具, 會讓他感到新奇, 並且樂此不疲。 我們的“軲轆兒”就類似於這樣的功用, 是三兩歲的孩子玩的。 是用一根直徑十五公分左右、長約一尺的木頭, 將它收拾漂亮, 在兩頭圓心的位置各釘上一個釘子或加上一個鐵絲環兒, 然後用繩子將兩頭接起來, 跟拉在手裡的繩子組成一個等腰三角形, 就成功了。 小孩子在前面挪著小短腿走, “軲轆兒”跟在他後面吱呀吱呀地響。 孩子就可高興了。 我借著這抹布的造型, 把這玩具的故事講給徐小雨聽, 她樂得哈哈大笑, 覺得我們好傻或者我們快樂來的好簡單。
是的, 和她的芭比娃娃、橡皮泥之類的玩具比, 和男孩玩的遙控汽車、飛機、挖機什麼的比, 我們的玩具都是什麼玩意兒啊!可是童年就是由這些簡單的快樂構成的。

多少天沒照顧過自己的內心了?不知道, 今天突然忍不住, 寫下如上的文字。 也算是在清明節的假期裡的一種懷念吧。 我知道, 這些玩具七零後應該懂, 尤其是我故鄉青藏高原的朋友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