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龍興寺的鐘聲響了!中京軍民揭竿而起圍攻遼國皇叔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81篇

續:《遼國皇叔令: 漢人靠近城門格殺勿論! 中京漢軍被逼起義》

天福十二年(遼大同元年, 西元947年)6月28日, 駐守在中京恒州(河北正定)的遼國皇叔耶律拔裡得接到遼世宗耶律兀欲手詔, 命他派兵護送滯留在此的原後晉宰執大臣馮道、李崧與和凝速到木葉山(內蒙古赤峰, 契丹始祖廟所在地)。

下月, 遼太宗耶律德光棺梓奉安山中, 馮道等人在南朝齒德俱尊, 正好作為耆老代表前往觀禮, 祭文辭章也可交由他們潤色。

拔裡得是典型的契丹廝殺漢, 對漢人一向嗤之以鼻, 更看不慣南朝文人酸腐氣。 倘若不是遼太宗和遼世宗兩代皇帝親近漢臣, 依他的本心, 這等手無縛雞之力的男子, 個個都該殺盡!

腹誹歸腹誹, 兀欲的詔令還是要執行。 他喚來馮道等人, 簡略交代後, 吩咐各人回府打點行裝, 明日一早便啟程。

步出牙城, 馮道等人心中五味雜陳!

後晉大廈將傾, 他們一籌莫展;遼太宗入京, 後晉少帝辭廟, 他們唯有清淚一掬。 轉過頭來, 仍然入殿成為契丹之臣。 不盡忠不殉節, 焉能無愧?

唯有以杜重威等北面行營諸將手綰兵符, 全軍歸降, 他們一介書生無力抗爭, 聊以自慰。 所謂:滹沱河畔樹降旗, 臣在深宮哪得知?二十萬人齊解甲, 此身愧殺是男兒!

後來, 漢地反遼呼聲日甚一日, 武將大都被太宗放歸各鎮, 彈壓地方。 文臣反而棲棲遑遑地留在遼軍中。

隨著太宗病逝, 世宗北返, 日日同拔裡得這樣以殺人為樂的跋扈遼人為伍, 實在是戰戰兢兢。

如今遠赴木葉山, 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 喜的是, 終於可以脫開中京樊籠;悲的是, 前路漫漫, 他日夢中方能返回中土!

6月29日辰時, 馮道諸人進入牙城(中京官署內城)辭別拔裡得, 拔裡得忙著置備鞍馬, 調鷹飼狗。 他不好送行餞別那一套虛文, 只在階前拱一拱手說:“今日天氣晴好, 正好到四郊行獵。 諸位先走一步, 我稍後也要出城!”

說罷, 繼續和眾兵丁廝混, 不再搭理他們。

馮道等人面面相覷, 只得上馬往北門而去。

一行人各懷心事, 于路默然無語。 遙遙望見北門城垣時, 忽然聽到守城遼軍大罵:“兀那蠻子, 好不曉事!大王法令, 近城門者格殺勿論, 左右與我拿下!”

馮道等人心中一凜。 拔裡得生怕城內漢人逃亡, 定下乖張亂命:不奉差遣, 靠近或窺視城門的漢人殺無赦, 軍民一體執行!

連日來, 違令被殺的不下百人, 城中漢人早已周知, 恨不得繞城而走, 怎麼還有人犯禁?

只見兩名青年漢人往城西方向疾步奔去, 後面一些手持刀矛的遼軍緊緊追趕, 城頭守衛的遼軍也紛紛離開哨位, 聚在一起透過城堞嘻笑張望, 還有人綽弓在手, 準備發箭射擊。

雖然已陷身為遼臣, 馮道等人畢竟也是漢人。 眼看那兩位男子不免成為刀下之鬼,

心中不免升起兔死狐悲之感。

此時, 城中忽然響起了鐘聲, 馮道知道, 這是龍興寺開齋的鐘聲。 遼軍雖然暴虐, 但個個崇信釋教, 城中佛寺倒還安然, 寺內蘭若暮鼓晨鐘一如往昔。

奇怪的是, 平日敲鐘, 數聲之後便寂然, 今天連綿不絕, 毫無止息之意。

正在狐疑, 他們仿佛聽到鐘聲之下, 隱隱還有人聲。 起初是一處響起, 隨之各處均傳來應和。 漸漸, 呼喝之聲竟如山呼海嘯一般, 彙聚一處, 蓋過了洪亮的鐘聲。

馮道等人不禁愕然。 猛然間, 城中大街小巷中湧出無數漢人軍民, 往常低眉順眼, 垂首帖耳的漢人陡然生變, 個個金剛怒目一般手持削尖的木棍竹竿, 趁著部分守城遼軍被引開之際, 有的殺向城門, 有的沖往城頭。

再看那些素日作威作福燒殺搶掠的遼軍,機靈的拋下武器落荒而逃,愚笨的呆立當場,頃刻就被搗為肉泥。

馮道胸臆間湧出一股熱浪,要從喉頭噴薄而出。他勉力抑制,再看周圍,護送他們的漢軍早已忍不住和眾人一起大吼:“殺韃子,殺,殺,殺!”馮道再也忍不住,半年的屈辱化作兩行熱淚湧出眼眶。

長街上奔來數騎,領頭的馮道認得,是前潁州防禦使何福進,他在馬上手擎一面漢軍旗幟,招手道:“諸位大人不要驚慌!軍中弟兄已受夠了韃子的醃臢氣,今日起反,要殺盡城中韃子!諸位大人請看,百姓都隨我軍沖了出來。控鶴指揮使(近衛軍控鶴營司令)李榮李將軍已率人奪占了武庫,正在分發武器鎧甲。諸位大人,不如隨我等一起反了吧!”

這邊廂,拔裡得攜著鷹犬剛剛離開牙城,就被舉義的人潮逼了回來。城中遼軍攏共不過八百多人,如何敵得過數萬漢人,他一面傳令各處遼軍放棄外城,速到牙城固守,一面派人喬裝乘亂出城去搬救兵。(待續)

延伸閱讀:《他自稱大漢嫡派子孫,以漢高祖和光武帝為先祖,重建“漢”朝!》

《遼太宗遺詔再現,他指定的中原之主到底是魏王、永康王還是許王?》

參考書目: 葉隆禮《契丹國志》 脫脫等《遼史.世宗本紀》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漢書》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有的沖往城頭。

再看那些素日作威作福燒殺搶掠的遼軍,機靈的拋下武器落荒而逃,愚笨的呆立當場,頃刻就被搗為肉泥。

馮道胸臆間湧出一股熱浪,要從喉頭噴薄而出。他勉力抑制,再看周圍,護送他們的漢軍早已忍不住和眾人一起大吼:“殺韃子,殺,殺,殺!”馮道再也忍不住,半年的屈辱化作兩行熱淚湧出眼眶。

長街上奔來數騎,領頭的馮道認得,是前潁州防禦使何福進,他在馬上手擎一面漢軍旗幟,招手道:“諸位大人不要驚慌!軍中弟兄已受夠了韃子的醃臢氣,今日起反,要殺盡城中韃子!諸位大人請看,百姓都隨我軍沖了出來。控鶴指揮使(近衛軍控鶴營司令)李榮李將軍已率人奪占了武庫,正在分發武器鎧甲。諸位大人,不如隨我等一起反了吧!”

這邊廂,拔裡得攜著鷹犬剛剛離開牙城,就被舉義的人潮逼了回來。城中遼軍攏共不過八百多人,如何敵得過數萬漢人,他一面傳令各處遼軍放棄外城,速到牙城固守,一面派人喬裝乘亂出城去搬救兵。(待續)

延伸閱讀:《他自稱大漢嫡派子孫,以漢高祖和光武帝為先祖,重建“漢”朝!》

《遼太宗遺詔再現,他指定的中原之主到底是魏王、永康王還是許王?》

參考書目: 葉隆禮《契丹國志》 脫脫等《遼史.世宗本紀》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漢書》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