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努爾哈赤封的四大貝勒中,此子唯一非親生,皇太極為何將他圈禁死

愛新覺羅·阿敏是後金開國功臣之一, 他驍勇善戰, 功勳卓著, 被封為和碩貝勒, 是努爾哈赤最為倚重的大將之一。 可是為何皇太極繼位後, 卻將他圈禁至死呢?

阿敏是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的次子。

(愛新覺羅·阿敏劇照)

舒爾哈齊當年和努爾哈赤一起打天下, 兩人協作配合, 在統一女真各部過程中, 舒爾哈齊功勞不小。

隨著勢力的變強, 舒爾哈齊不甘心聽命于努爾哈赤了。 在他看來, “軍功章上有你的一半, 也有我的一半”, 憑什麼你做大哥我做小弟呢?

於是, 舒爾哈齊帶著軍隊和家人跑到黑扯木, 準備自立山頭。

努爾哈赤很快抓住舒爾哈齊, 將他圈禁起來。 同時, 還把舒爾哈齊鬧得最凶的長子阿爾通阿和三子紮薩克圖誅殺。

本來, 暴怒中的努爾哈赤也要一併殺掉阿敏的。 幸得代善、皇太極等人勸阻, 阿敏才逃過一劫。

這一段冷靜下來後, 努爾哈赤想到昔日舒爾哈齊和自己並肩作戰的日子,

心裡也很是不忍。 於是, 讓阿敏繼承了舒爾哈齊的財產, 並將他帶在身邊, 予以重用。

阿敏是舒爾哈齊事件的見證者。 打心裡對強大的努爾哈赤滿懷畏懼。 為了取得努爾哈赤信任, 他在戰場上勇猛異常, 屢立戰功。

天命元年, 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登基稱汗, 建立後金政權。

(努爾哈赤)

同時, 努爾哈赤根據軍功、年齡等, 將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和八子皇太極封為和碩貝勒, 既“四大貝勒”。

這四個人中, 唯有阿敏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 由此可見, 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 在努爾哈赤心中, 早已將阿敏視為己出。

天命十一年, 努爾哈赤被明軍的紅衣大炮擊中, 傷得很重, 來不及確立繼承人, 便不治而亡。

汗位的空缺, 讓四大貝勒各懷心思。 不過, 從情形上看, 最有實力也最有希望登上汗位的, 只有代善和皇太極。

阿敏跟隨努爾哈赤多年, 始終被其控制, 許多事情不能自主, 因此他認為此時是自己獨立的機會。 於是, 他暗中找皇太極講條件:“我與諸貝勒議立爾為主,

爾即位後, 使我出居外藩可也。 ”

阿敏想要做個藩主, 就像當年他爹舒爾哈齊一樣。 皇太極頭腦清醒, 雖說他提出支持自己, 皇太極還是毅然拒絕了他的要求。

皇太極即位後, 阿敏頗為不滿, 經常抱怨:“我何苦生而為人!”“還不如山上一棵樹, 一塊石頭。 就算做棵樹, 被人伐倒做柴, 或者做塊石頭, 被野獸在上面撒尿, 也比我現在要好過。 ”

天聰元年, 阿敏奉皇太極之命, 與貝勒濟爾哈朗、嶽托等人出征朝鮮。 出征之前, 皇太極命他們與朝鮮結盟後, 即刻返回。

(攻打朝鮮)

阿敏統帥八旗, 進入朝鮮後, 所向披靡, 戰無不勝, 朝鮮王招架不住, 表示“願悉索吾土物產以獻”, 歸降後金。

阿敏卻不幹, 下令繼續進攻, 要滅了朝鮮。

岳托等貝勒提醒阿敏, 皇太極在出征前有交待的。

阿敏卻說:“汝等欲歸者自歸耳。 ”

不但如此, 他還說, 乾脆我們就在此“屯種自居”。 為此, 他還特意拉攏在朝中倍受歧視和猜疑的杜度(褚英之子)說:“他人願去者去, 我叔侄二人可同住於此。 ”

杜度深恐眾貝勒疑心, 臉都嚇得變了顏色說:“我幹嘛要和你同住?皇帝才是我的親叔父!”

最終,在親弟弟濟爾哈朗的勸說下,阿敏才不得不與眾貝勒返回王城。但在返回王城之前,他將已經稱臣的朝鮮搶掠一空。

皇太極得知後,非常憤怒,嚴厲地批評了阿敏。

(皇太極)

天聰四年,皇太極親率八旗征伐明朝。一路連奪山海關內永平、灤州、遷安和遵化四城,戰績斐然。

次年,明將孫承宗率軍頑強抵抗,皇太極所奪四城岌岌可危。皇太極命阿敏率軍前往駐守。

受明軍所制,阿敏所率的清軍不敵,節節敗退,死傷無數。

阿敏見明軍氣焰極盛,內心膽怯,將城中已投降的軍民悉數屠光,並將財物搶掠一空,然後棄城而逃。

吃了大敗仗的阿敏,招到全國人民的譴責。皇太極召集眾貝勒開大會,討論如何處置逃將阿敏。

在會議中,諸貝勒和大臣們歷數了阿敏16宗罪,經過討論,一致認為阿敏罪不可恕,應立斬。

皇太極經過考慮後,決定將死刑改為囚禁。

此後,阿敏被囚禁在獄中,一直到死。

(參考史料:《清史稿》《清太祖實錄》)

最終,在親弟弟濟爾哈朗的勸說下,阿敏才不得不與眾貝勒返回王城。但在返回王城之前,他將已經稱臣的朝鮮搶掠一空。

皇太極得知後,非常憤怒,嚴厲地批評了阿敏。

(皇太極)

天聰四年,皇太極親率八旗征伐明朝。一路連奪山海關內永平、灤州、遷安和遵化四城,戰績斐然。

次年,明將孫承宗率軍頑強抵抗,皇太極所奪四城岌岌可危。皇太極命阿敏率軍前往駐守。

受明軍所制,阿敏所率的清軍不敵,節節敗退,死傷無數。

阿敏見明軍氣焰極盛,內心膽怯,將城中已投降的軍民悉數屠光,並將財物搶掠一空,然後棄城而逃。

吃了大敗仗的阿敏,招到全國人民的譴責。皇太極召集眾貝勒開大會,討論如何處置逃將阿敏。

在會議中,諸貝勒和大臣們歷數了阿敏16宗罪,經過討論,一致認為阿敏罪不可恕,應立斬。

皇太極經過考慮後,決定將死刑改為囚禁。

此後,阿敏被囚禁在獄中,一直到死。

(參考史料:《清史稿》《清太祖實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