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古老而神秘的暹羅貓,為何說它百變?

世界上著名的短毛貓

暹羅貓是世界著名的短毛貓, 也是短毛貓的代表品種。 種族原產於暹羅(今泰國), 故名暹羅貓。 有關暹羅貓歷史的傳說和神話多過於事實, 這種“皇家暹羅貓”的正史已然失傳。 人們很當然地認為暹羅貓是非常古老的品種, 在一本名為《貓咪詩集》的的古書中繪有一隻帶黑色斑點的貓咪, 該書歷史可以追溯至14世紀。 西方世界確定已知的最早一批暹羅貓在19世紀70年代出現在倫敦的貓展上, 在同一時期一隻暹羅貓從曼谷送到往美國, 被當作送給美國總統夫人的禮物。

除了悠久的歷史以外, 暹羅貓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各種各樣的重點色。 所謂重點色就是暹羅貓深色被毛的部分。 所有暹羅貓出生時都是純白色, 它們的重點色會逐漸顯現, 約8周齡時應該能夠識別, 可能需要一年或者更長時間完全長成滿色。 重點色是由於基因的差異,

不同品種的暹羅貓在面部、雙耳、四肢及尾巴部分的顏色相比身上其他部位的被毛顏色較深, 而不同形態的重點色也讓暹羅貓有了“百變暹羅”的稱號。

單色重點色暹羅貓(SIAMESE-SELF-POINTED)

原產地:泰國

初始繁育時間:14世紀

註冊機構:CFA、FIFe、GCCF、TICA

體重範圍:2.5~5.5千克

梳理要求:每週一次

毛色和花紋:帶重點色花紋的所有單色。

在暹羅貓早期的繁育歲月裡, 大西洋兩岸所有的暹羅貓品種都是海豹色重點色, 直至20世紀30年代才引進了新毛色品種——藍色重點色、巧克力色重點色、淡紫色重點色, 過後又有新毛色加入。 隨著時間流逝,

暹羅貓的外貌也發生了變化, 像昔日暹羅貓常見的特徵如內斜視眼和扭結尾巴, 在當前貓展標準下視為缺陷, 在繁育中已經被淘汰了。

更富爭議的是, 現代暹羅貓的繁育將其瘦長的軀幹和窄頭顱培育到極端地步, 造成超級細長的棱角分明的外表。 暹羅貓非常自我的精神和尋求主人關注的響亮叫聲, 使其成為所有品種裡性格最外向的貓咪。

斑紋重點色暹羅貓(SIAMESE-TABBY-POINTED)

原產地:英國

初始繁育時間:20世紀60年代

註冊機構:FIFe、GCCF、TICA

體重範圍:2.5~5.5千克

梳理要求:每週一次

毛色和花紋:許多斑紋重點色, 包括海豹色、藍色、奶油色、巧克力色、淡紫色、紅色、肉桂色、淺黃褐色、焦糖色和杏黃色;各種玳瑁色斑紋重點色。

20世紀早期的繁育記錄提到過一些斑紋重點色暹羅貓, 但是這一變種的選擇繁育知道20世紀60年代才正式開始。 第一隻吸引繁育者注意力的斑紋重點暹羅貓, 據說是一隻單色重點色雌性暹羅貓意外交配產下的幼貓。 過了一些年, 斑紋重點色暹羅貓才在英國被正式認可並命名為一個獨立品種;在美國, 這一品種叫做重點色山貓(Lynx Colourpoint)。最終人們只繁育出海豹色斑紋品種,現在繁育標準中已經添加了許多其他漂亮的斑紋品種。

玳瑁色重點色暹羅貓(SIMAESE-TORTIE-POINTED)

原產地:美國

初始繁育時間:20世紀60年代

註冊機構:GCCF、TICA

體重範圍:2.5~5.5千克

梳理要求:每週一次

毛色和花紋:各種玳瑁色重點色,包括海豹色、藍色、巧克力色、淡紫色、肉桂色、淺黃褐色和焦糖色。

暹羅貓的玳瑁色重點色品種的繁育涉及很複雜的過程,包括引進橙色基因;這一基因會導致像海豹色、藍色或淺黃褐色之類的隨機變化,從而產生雜色斑紋(其上的紅色、杏黃色或者奶油色陰影部分很顯著),在一些變種中還出現條紋。幼貓身上的充分混合色會逐漸顯現,要經歷1年時間才能長成滿色。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海豹玳瑁色重點色是被英國正式認可的玳瑁色暹羅貓的第一個毛色。

>>>>

嘟嘟小課堂——重點色基因

重點色基因(或喜馬拉雅基因)被溫度所作用,這個結果就是更深色的被毛總是出現在身體的末端,也就是身體最冷的地方。這些位置是臉、耳朵、四肢、和尾部。

所有的重點色品種出生的時候是白色的,或是接近白色的,沒有顏色在它們的身上。這是因為自然的熱度還沒有作用於剛從子宮出來的小貓身上。只有從母體出來之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會逐漸程現出重點色圖案。重點色貓在小貓或是年輕的成貓時,身體顏色與重點色區域的顏色對比相差最大。

重點色的變化過程將比身體其它部位的發育過程持續的長得多,甚至同樣重點色的小貓也會在成長過程中有不同的重點色深度。當重點色貓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循環變慢,身體的顏色會變暗。

儘管理想的重點色賽級貓應該有很淡的身體顏色和清晰的重點色顏色;

但很多的重點色貓,特別是海豹重點色和藍重點色在幾年之後,甚至是一年或是兩年之後,能夠使身體的顏色變得很重,而且也有可能到最後,全身都是一種顏色,就象一隻純色貓;

巧克力重點色和淡紫重點色的貓,身上的顏色不太容易受到顏色暗化的影響,在其一生當中,身上基本保持著明亮的顏色。

這種圖案能夠隱性遺傳,如果重點色貓和一個非重點色貓繁殖,生下來的小貓都會“攜帶”重點色的基因,並且將來有可能再生出重點色的後代來。

本文參考資料:《THE COMPLETE CAT BREED BOOK》 ,吉姆-布萊恩(英)著,章華民譯,河南科學技術出版,2015.7

這一品種叫做重點色山貓(Lynx Colourpoint)。最終人們只繁育出海豹色斑紋品種,現在繁育標準中已經添加了許多其他漂亮的斑紋品種。

玳瑁色重點色暹羅貓(SIMAESE-TORTIE-POINTED)

原產地:美國

初始繁育時間:20世紀60年代

註冊機構:GCCF、TICA

體重範圍:2.5~5.5千克

梳理要求:每週一次

毛色和花紋:各種玳瑁色重點色,包括海豹色、藍色、巧克力色、淡紫色、肉桂色、淺黃褐色和焦糖色。

暹羅貓的玳瑁色重點色品種的繁育涉及很複雜的過程,包括引進橙色基因;這一基因會導致像海豹色、藍色或淺黃褐色之類的隨機變化,從而產生雜色斑紋(其上的紅色、杏黃色或者奶油色陰影部分很顯著),在一些變種中還出現條紋。幼貓身上的充分混合色會逐漸顯現,要經歷1年時間才能長成滿色。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海豹玳瑁色重點色是被英國正式認可的玳瑁色暹羅貓的第一個毛色。

>>>>

嘟嘟小課堂——重點色基因

重點色基因(或喜馬拉雅基因)被溫度所作用,這個結果就是更深色的被毛總是出現在身體的末端,也就是身體最冷的地方。這些位置是臉、耳朵、四肢、和尾部。

所有的重點色品種出生的時候是白色的,或是接近白色的,沒有顏色在它們的身上。這是因為自然的熱度還沒有作用於剛從子宮出來的小貓身上。只有從母體出來之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會逐漸程現出重點色圖案。重點色貓在小貓或是年輕的成貓時,身體顏色與重點色區域的顏色對比相差最大。

重點色的變化過程將比身體其它部位的發育過程持續的長得多,甚至同樣重點色的小貓也會在成長過程中有不同的重點色深度。當重點色貓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循環變慢,身體的顏色會變暗。

儘管理想的重點色賽級貓應該有很淡的身體顏色和清晰的重點色顏色;

但很多的重點色貓,特別是海豹重點色和藍重點色在幾年之後,甚至是一年或是兩年之後,能夠使身體的顏色變得很重,而且也有可能到最後,全身都是一種顏色,就象一隻純色貓;

巧克力重點色和淡紫重點色的貓,身上的顏色不太容易受到顏色暗化的影響,在其一生當中,身上基本保持著明亮的顏色。

這種圖案能夠隱性遺傳,如果重點色貓和一個非重點色貓繁殖,生下來的小貓都會“攜帶”重點色的基因,並且將來有可能再生出重點色的後代來。

本文參考資料:《THE COMPLETE CAT BREED BOOK》 ,吉姆-布萊恩(英)著,章華民譯,河南科學技術出版,2015.7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