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從出行到汽車服務 美團為何攻不破滴滴的壁壘?

美團開始做打車, 滴滴開始做外賣, 華為手機開始做筆記本……在這種沒有邊界的擴張下, 行業壁壘的概念似乎被淡化。 但其實從0到1, 和從1到100, 有著完全不同的規則。

4月16日, 滴滴宣佈成立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 這是繼“一站式出行平臺”之後的又一個平臺。 這個平臺將包括汽車租售、加油、微保及分時租賃等多項汽車服務與運營業務。

相比做外賣的“出奇”, 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才是“守正”。 與很多互聯網形態不同, 網約車的壁壘在於供給端, 受制于汽車、車主的供應, 所以“燒一把火”引起關注是容易的, 但真到安全、品質、穩定供給的比拼層面, 才可能看到滴滴藏在水下的堅固壁壘。

滴滴的“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其實有點像淘寶的支付寶, 京東的物流團隊, 在一個歷史階段為主營業務保駕護航, 隨著業務開拓, 亦有可能獨立成一塊更有空間的業務。

汽車後服務:滴滴生態的擴張

不到四年的時間,

滴滴先是收購了快的, 爾後吞併了Uber中國, 在網約車領域坐穩了頭把交椅。 自去年開始, 滴滴先後推出了共用單車和共用汽車, 拉開了業務擴張的序幕。

眼下, 滴滴宣佈推出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 該平臺將涵蓋已有的汽車租售、加油、維保及分時租賃等多項汽車服務與運營業務, 致力於優化出行產業鏈條、為包括滴滴車主在內的全社會車主提供一站式汽車服務解決方案。 斯中, 汽車租售業務、加油業務、維保業務和分時租賃業務, 主要針對B端市場;而汽車租售業務則通過整合車源及金融等資源, 為車主提供汽車租售一體化服務;加油業務將為車主提供加油及基於油站場景的增值服務;維保業務將為車主提供車輛維修保養服務;分時租賃業務則將以出行場景、流量、品牌及汽車解決方案為依託,

為用戶提供商業可持續的短時自駕租車服務。

在推出共用單車和外賣業務後, 滴滴生態再次擴張, 這更像是滴滴在業務上的深度挖掘。 作為一個網路出行平臺, 滴滴一端連接的是計程車、快車和專車, 另一端連接的是使用者, 每天都會積累龐大的資料。 此前, 滴滴曾與政府合作推進智慧交通的建設, 這是資料採擷的一次嘗試。 眼下, 滴滴進入汽車後服務市場, 這同樣是對龐大資料的又一次商業挖掘。

易觀資料顯示, 2017年國內汽車後服務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 其中汽車金融業務占23%, 維保業務占18%。 對於滴滴而言, 汽車後服務市場可謂是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 據悉, 滴滴的一站式汽車服務, 包含汽車租售、加油、維保、分時租賃等在內的多項汽車服務與運營業務。 今年1月份的時候, 滴滴成立了汽車後服務品牌小桔車服, 為滴滴車主以及社會車主提供車輛保養、快速維修、美容鈑噴、汽車保險、網約車服務辦理等業務。

這樣一來, 小桔車服就可以將滴滴掌握的計程車、快車、專業和順風車待龐大資料變現。

除了維保業務外, 汽車租售和分時租賃同樣是一塊大蛋糕。 在控股人人車切入二手車市場後, 滴滴的一站式汽車服務, 將通過整合車源及金融等資源的做法, 為使用者提供金融服務。 當然了, 加油和分時租賃服務, 都可以帶來可觀的利潤。 所以, 汽車後服務並不是生態擴張, 而是滴滴對資料商業價值的深度挖掘。

業務擴張:滴滴做的是資料生意

回過頭來看一下滴滴的戰略佈局就會發現, 無論是網約車, 還是共用單車, 以及共用汽車, 滴滴業務的不斷擴張, 都沒有離開“資料”這一核心目標。 就滴滴一站式汽車服務這個戰略佈局來說,這本質是一樁資料變現的生意。

事實上,對於一站式汽車服務,滴滴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佈局。早2015年時,滴滴就首次在內部提出洪流戰略,希望在完善圍繞乘客的一站式出行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圍繞車主和汽車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最終成為面向未來的共用汽車運營商。經過三年的佈局,汽車租售、加油、維保、分時租賃等多項汽車服務與運營業務目前已經覆蓋200多個城市、5000多家合作夥伴和管道商,年化GMV超過370億元。預計到2018年年底,汽車服務平臺的年化GMV將達到900億元,這與易觀的資料非常接近。

顯然,對於汽車後服務市場,滴滴圖謀已久。未來,滴滴一站式汽車服務將會在金融方面發力。在汽車銷售政策放開後,滴滴的金融業務將圍繞新車銷售展開。一方面,滴滴掌握了大量的使用者消費資料,這可以作為新車消費貸款的依據。同時,金融業務能夠為滴滴帶來豐厚的回報。除此之外,新能源車的普及,充電樁和充電站或許也是滴滴一站式汽車服務的另一個盈利點。

眾所周知,新能源車銷量的火爆,充電樁建設卻嚴重滯後。如何更合理的鋪設充電樁,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考慮到滴滴積累了龐大的資料,能夠知道哪個地區出行需求旺盛,這為建設充電樁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

總之,無論是汽車維保,還是新車銷售,抑或是分時租賃,滴滴掌握的大量資料,未來都可以變現。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滴滴積累的龐大資料,不僅可以通過業務擴張來變現,還是一個無形的行業壁壘。

數據:美團難以攻破的生態壁壘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滴滴一站式汽車服務的商業前景,比網路出行業務更具潛力。也就是說,滴滴真正的核心資產是資料和使用者。從這一角度來說,美團打車的勝算似乎不大,因為資料的積累需要時間。

在打車業務上,美團的打法很老套,與滴滴當年的打法一樣,都是燒錢買用戶。坦白說,美團用補貼能夠獲取一定數量的用戶,但要想把這些用戶沉澱下來,成為有商業價值的資料,這至少需要2-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中間,一旦補貼沒有或降低,美團打車的用戶將會流失。也就是說,美團必須持續燒錢,最終才能獲得優質的資料和使用者。問題來了,美團是否能夠拿出足夠的錢補貼打車市場?有資料顯示,滴滴擁有120億美金的現金流,美團在收購了摩拜單車後,現金流只有30多億美金。

目前,美團打車業務只有少數幾個城市,一旦打車業務全面鋪開,燒錢速度也會加快。有媒體報導,美團已經中止IPO,進行下一輪融資。對此,有業內人士猜測,美團準備補充彈藥與滴滴一較高下。說白了,經過四年多的打拼,滴滴積累下了龐大的資料,美團要想打敗滴滴,希望非常渺茫,畢竟這些龐大的資料已經是一個很高的行業壁壘。更何況,國內互聯網領域先入為先的優勢,美團打車是難以打破的。

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滴滴積累的龐大資料目前已經開始變現,美團打車業務在幾個城市積累下來的資料規模太小,沒有任何價值,這註定了美團打車短時間內難以打破滴滴的生態壁壘。對於美團而言,打車業務是一個長線的戰略佈局,不僅需要充沛的資金,還需要充裕時間。遺憾的是,網約車市場留給美團的時間並不多。

寫在最後:現在看來,滴滴的每一次業務擴張,都是有備而來。從網路出行,到汽車後服務市場,滴滴正在不斷挖掘龐大資料的商業價值。那麼,共用單車這一佈局,滴滴又會在哪裡落子?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共用單車不是滴滴生態的邊界,外賣或許也不是滴滴生態的邊界。隨著滴滴平臺資料規模的不斷壯大,資料無疑成為滴滴這個巨無霸的壁壘,而且這個壁壘在擴張的過程中不斷變高。

就滴滴一站式汽車服務這個戰略佈局來說,這本質是一樁資料變現的生意。

事實上,對於一站式汽車服務,滴滴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佈局。早2015年時,滴滴就首次在內部提出洪流戰略,希望在完善圍繞乘客的一站式出行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圍繞車主和汽車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最終成為面向未來的共用汽車運營商。經過三年的佈局,汽車租售、加油、維保、分時租賃等多項汽車服務與運營業務目前已經覆蓋200多個城市、5000多家合作夥伴和管道商,年化GMV超過370億元。預計到2018年年底,汽車服務平臺的年化GMV將達到900億元,這與易觀的資料非常接近。

顯然,對於汽車後服務市場,滴滴圖謀已久。未來,滴滴一站式汽車服務將會在金融方面發力。在汽車銷售政策放開後,滴滴的金融業務將圍繞新車銷售展開。一方面,滴滴掌握了大量的使用者消費資料,這可以作為新車消費貸款的依據。同時,金融業務能夠為滴滴帶來豐厚的回報。除此之外,新能源車的普及,充電樁和充電站或許也是滴滴一站式汽車服務的另一個盈利點。

眾所周知,新能源車銷量的火爆,充電樁建設卻嚴重滯後。如何更合理的鋪設充電樁,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考慮到滴滴積累了龐大的資料,能夠知道哪個地區出行需求旺盛,這為建設充電樁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

總之,無論是汽車維保,還是新車銷售,抑或是分時租賃,滴滴掌握的大量資料,未來都可以變現。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滴滴積累的龐大資料,不僅可以通過業務擴張來變現,還是一個無形的行業壁壘。

數據:美團難以攻破的生態壁壘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滴滴一站式汽車服務的商業前景,比網路出行業務更具潛力。也就是說,滴滴真正的核心資產是資料和使用者。從這一角度來說,美團打車的勝算似乎不大,因為資料的積累需要時間。

在打車業務上,美團的打法很老套,與滴滴當年的打法一樣,都是燒錢買用戶。坦白說,美團用補貼能夠獲取一定數量的用戶,但要想把這些用戶沉澱下來,成為有商業價值的資料,這至少需要2-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中間,一旦補貼沒有或降低,美團打車的用戶將會流失。也就是說,美團必須持續燒錢,最終才能獲得優質的資料和使用者。問題來了,美團是否能夠拿出足夠的錢補貼打車市場?有資料顯示,滴滴擁有120億美金的現金流,美團在收購了摩拜單車後,現金流只有30多億美金。

目前,美團打車業務只有少數幾個城市,一旦打車業務全面鋪開,燒錢速度也會加快。有媒體報導,美團已經中止IPO,進行下一輪融資。對此,有業內人士猜測,美團準備補充彈藥與滴滴一較高下。說白了,經過四年多的打拼,滴滴積累下了龐大的資料,美團要想打敗滴滴,希望非常渺茫,畢竟這些龐大的資料已經是一個很高的行業壁壘。更何況,國內互聯網領域先入為先的優勢,美團打車是難以打破的。

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滴滴積累的龐大資料目前已經開始變現,美團打車業務在幾個城市積累下來的資料規模太小,沒有任何價值,這註定了美團打車短時間內難以打破滴滴的生態壁壘。對於美團而言,打車業務是一個長線的戰略佈局,不僅需要充沛的資金,還需要充裕時間。遺憾的是,網約車市場留給美團的時間並不多。

寫在最後:現在看來,滴滴的每一次業務擴張,都是有備而來。從網路出行,到汽車後服務市場,滴滴正在不斷挖掘龐大資料的商業價值。那麼,共用單車這一佈局,滴滴又會在哪裡落子?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共用單車不是滴滴生態的邊界,外賣或許也不是滴滴生態的邊界。隨著滴滴平臺資料規模的不斷壯大,資料無疑成為滴滴這個巨無霸的壁壘,而且這個壁壘在擴張的過程中不斷變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