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狀元,中榜不到一月,被朱元璋五馬分屍

在封建的古代, 唯一可以改變命運的就是科舉考試, 很多寒門子弟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都紛紛擠破頭腦。 科舉制度是隋朝發明的, 但是到了唐朝得到了改善與發展, 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達到中國歷史巔峰。 實際上, 不管是古代的狀元也好, 現代的“狀元”也罷, 那前途必定無可限量, 光宗耀祖更是不在話下。 可是, 凡事總有例外, 明朝的這位名叫陳安阝(fu三聲)的狀元, 中榜不到30天, 就被朱元璋五馬分屍, 堪稱史上最慘的狀元。

陳安阝, 字安仲, 號叔恭, 明朝閩縣營前人, 自幼聰明過人, 且勤奮好學, 但是他的家境十分貧寒,

躋身於科舉考試之後, 希望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因此科舉考試就成了他當官的唯一選擇。

西元1397年, 剛經歷過“藍玉案”的明朝, 迎來了三年一次的科舉會試。 為了保證考試的公平性, 明太祖朱元璋經反復斟酌, 任命78歲高齡的大儒劉三吾為主考官, 全權負責此次科舉考試。

劉三吾不僅才華橫溢, 學富五車, 人品也不是一般大臣能比的, 《明史》這樣稱讚他:“為人慷慨, 胸中無城府, 自號坦坦翁。 ”這也是明太祖選他為主考官的原因。 考試結果出來後, 共錄取了51名進士, 其中福建的陳安阝, 以犀利的文筆征服了眾考官, 成為當科狀元。 並授翰林院修撰。

陳安阝多年的寒窗苦讀, 終於有了回報, 這讓陳安阝當晚輾轉反側, 高興的的睡不著覺, 於是在第一時間寫信寄給老家的父母, 告訴他們自己高中狀元的喜事。 可是悲劇很快就發生。

然而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 僅放榜一周後, 此次考試中落榜的學子就在京城聚眾鬧事, 聯名上書控告考官收受賄賂, 閱卷不公。 為何北方學子會抱怨呢?原來, 這次中榜的52名考生, 全部都是南方人, 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 所以大家覺得這些考官被收買了。

眾所周知朱元璋一生最痛恨官員貪污受賄, 朱元璋安排以新科狀元陳安阝為首的12名中舉學子和北方學子再考一次!

這次“複試”的結果依舊是南方學子無論從見識還是文采都遠超北方學子, 甚至北方學子的文中還出現了眾多忌諱, 這時便有奸人挑唆, 對朱元璋說劉三吾、白信蹈給他呈上來的都是北方學子中最差勁的!

朱元璋大怒, 下令將84歲高齡的劉三吾會元宋琮、探花劉諤等人發配充軍,

白信蹈、張信處死, 最冤的就要數陳安阝了, 只做了20天狀元, 便被稀裡糊塗壓倒刑場五馬分屍了!為平息風波, 當年六月, 朱元璋親自策問, 取錄任伯安等61名北方人為進士, 經殿試後以韓克忠為第一名, 王恕為第二名, 焦勝為第三名, 是為夏榜, 又稱北榜。

考中狀元對於廣大學子來說原本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情,但陳安阝卻因為南北榜之爭反丟了性命,成了官員鬥爭的犧牲品,這簡直比竇娥還冤。

可憐這位狀元,從出榜到處死竟不到一月,真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狀元。

才華是一回事,命運卻是另一種安排

考中狀元對於廣大學子來說原本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情,但陳安阝卻因為南北榜之爭反丟了性命,成了官員鬥爭的犧牲品,這簡直比竇娥還冤。

可憐這位狀元,從出榜到處死竟不到一月,真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狀元。

才華是一回事,命運卻是另一種安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