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安石一手栽培的徒弟卻是給王安石最致命一擊的人

一幅在當時堪比《清明上河圖》存在的畫卷在朝堂之上呈到了當時銳意改革意圖宏圖大展的宋神宗手上, 畫中的景象觸目驚心, 流亡的難民擁擠在開封城外, 各各面有菜色, 其狀慘不忍睹。 其實宋神宗心中早有思想準備, 因為當時北宋經歷了中華文明史上少有的全國性大旱, 部分地區從上一年的酷暑時節都沒有降雨開始, 旱情長達八個月之久。

但是當宋神宗真正面對此畫的時候, 想到獻畫之人奏摺中說這些都是他每天在開封城親眼所見, 畫出來的部分甚至不足百一。 帝輦之下, 慘狀已是驚心,

千里之外, 更是無法想像!宋神宗潸然淚下。

網上圖片節選

自從漢朝天人感應的儒學觀點深入古人人心之後, 自然災害就是上天對統治者的不滿和譴責, 是大事情!更何況還是對於北宋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農業帝國的打擊。 必須要有人負責

哪怕是宋朝對文人士大夫極其寬容的時代, 公然指責皇帝也是萬萬不可的, 自然, 當時的首席宰輔王安石責無旁貸承擔了這一次火力, 當然從熙寧二年開始王安石的變法從來沒有順暢過, 五年來, 朝堂上反對的聲音一浪接一浪, 無休無止。

這次反對王安石的道路也是非常充分和從容的, 這一切的後果如果不都是都是王安石變法造成的, 那他的變法也加重了災情,

高昂的稅息使老百姓的生產自救變成了泡影。

這種觀點在朝堂守舊派眼裡就是唯一真理, 不足為怪。 可是還有一個人站在了這種派別裡面, 他就是獻這幅畫的人, 也是王安石的徒弟-鄭俠。

王安石

這幅畫當時按照鄭俠的資格是不可能直接遞到皇帝手裡的,

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安上門監, 畢竟還年輕資歷不夠, 他冒死覲見是和王安石有私仇嗎?

小編感覺不會, 因為鄭俠雖然是進士出身, 但是把他引進官場, 一步步栽培的卻是他認為恩師的王安石。

宋神宗問王安石, 這個叫鄭俠的人, 愛卿認識嗎?王安石回答道:是臣的學生。

王安石卻不以為然, 他心中只有這個帝國, 或者說只有自己身為士大夫的理想。

當宋神宗為王安石甚至公然訓哭自己的弟弟, 違逆太后和太皇太后的意見的時候, 王安石卻不以為然, 他認為災害是常有的事情, 上古聖賢們也規避不了, 只要盡人事修水利應對天災就好, 不足為慮。

宋神宗看著這位當年怒斥自己只想當明君, 為何不當堯舜之帝的肱骨之臣,

心累了, 畢竟一腔熱血澆不滅全天下人的怨言。

鄭俠曾憤怒的像神宗請言, 如果廢除新法後10日不下雨, 甘願領死。

詔下, 廢除熙寧變法。 第三日, 大雨傾盆。

最後, 宋代寬容的政治氣氛對文人和士大夫是及其尊崇的。 在狠也是外貶, 甚至當時的風氣,

誰被貶的遠, 就去和他做朋友, 也會贏得稱讚, 皇帝也沒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