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代神童蘇福,5歲成名,8歲作詩三十首,朱元璋親自接見他!

明朝洪武年間, 即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之時, 明朝潮州府出了一位神童, 名喚蘇福。

氣朔盈虛又一初,

嫦娥底事半分無?

卻於無處分明有,

疑是先天太極圖。

這是蘇福所作的《初一夜月》詩。

日落江城半掩門,

城西斜眺已黃昏。

何人伸得披雲手,

錯把青天搦一痕。

這是蘇福所作的《初三夜月》, 那時蘇福年僅8歲, 一共作了《三十夜月詩》, 以上兩首只是其中之二而已。

古往今來, 神童這樣的存在那都是備受矚目,

是萬里挑一的寶貝, 蘇福也不例外, 他是千百年前一顆極為耀眼的童星, 連朱元璋也稱讚過蘇福之才。

蘇福生下來就和普通的孩子不同, 他兩歲喪父, 到了5歲還不會說話, 其實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個啞巴。

只不過五歲的時候, 蘇福看見一隻青蛙仰躺在路上, 他開口說話了, 第一句就是:“這不是出字嗎?”聽到這句話的人都對蘇福刮目相看, 感到詫異。

從那以後, 蘇福變成了一個正常的孩子, 他終於能夠正常開口說話了, 但是人們很快就發現了蘇福比同齡人聰明太多了。

原來啊, 蘇福會說話以後就變得出口成章, 提上筆就能行雲流水的作文寫詩, 當時的人們都將蘇福稱作神童。

蘇福父親早逝, 家中重擔全落在了母親一人的身上, 蘇福長大一些, 就會跟著母親一起到田間拾穗。

北山驛丞路過此地, 見到蘇福這位神童以後他興致大起, 就說了一句“拾穗與神童”, 而蘇福隨口就對了一句“折梅逢驛使”來, 北山驛丞聽了暗暗稱奇, 神童之名果然名不虛傳。

再後來, 蘇福在8歲的時候寫出了《三十夜月詩》, 從此以後更是聲名大噪。 十四歲時, 蘇福進京應童子科(古代神童的“科舉”), 朱元璋早就聽說了蘇福的大名, 他親自面試蘇福, 對蘇福甚是賞識。

但是, 蘇福畢竟還是太年幼了, 所以朱元璋並沒有錄用他, 而是派林鼎元護送蘇福回家。 朱元璋見蘇福家中貧窮, 還特意吩咐下去, 以後地方必須每月給蘇福分發廩米。

可惜的是,蘇福在回家的路途中病亡了,朱元璋聞之大為惋惜,特頒旨賜葬蘇福。

由於蘇福早亡,他的詩文大多都佚沒了,如今就只有《三十夜月詩》、《秋風辭》、《紈扇行》、《遣睡魔》、《送林鼎元》等詩詞流傳於世。

可惜的是,蘇福在回家的路途中病亡了,朱元璋聞之大為惋惜,特頒旨賜葬蘇福。

由於蘇福早亡,他的詩文大多都佚沒了,如今就只有《三十夜月詩》、《秋風辭》、《紈扇行》、《遣睡魔》、《送林鼎元》等詩詞流傳於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