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丕沒有想到自己創立的制度,卻帶給自己滅亡

東漢末年, 天下大亂, 群雄逐鹿, 曹操在軍閥混戰中, 勢力逐漸增強, 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 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曹操受封魏公時, 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 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 因此國號為“魏”。

魏朝建立初期, 政局不是很穩固, 人心浮動。 曹操自己出身低微, 對此他並不在意, 公開場合從不忌諱自己的出身, 所以他在世時選材用人並不在乎門第出身。 對此, 世族大夫很是惱怒。 待曹丕繼承曹操的家業後, 他創立了屬於曹氏家族的王朝。 他上位以後, 深知父親實行的政策會引起朝臣的不滿,

很是苦惱。

吏部尚書陳群負責管吏制, 他發現朝廷官員格局當中世族子弟的比例只占到一半左右, 另外一半是曹操時期選擇的人才。 陳群出身世族, 他對世族的情況非常瞭解, 知道當今有很多不滿情緒蔓延在朝堂之外。 特別是在推行政策制度上面,

很多州郡陽奉陰違, 與中央政府實行“拖延戰術”。 如果任由事態發展, 很有可能威脅到曹丕的統治地位。

一日曹丕上朝時, 朝堂上又發生了激烈的爭辯, 以世族大夫為首的一派跪地陳情, 請求曹丕將出身微賤的朝臣罷免。 但是這些人當中不乏可用之材, 曹丕進退兩難。 陳群深知主子的心意, 連夜起草了九品中正制度上報曹丕。 曹丕看過之後連連稱讚, 覺得既可以緩解現在與世族大夫的矛盾, 又能保證朝廷選拔出可用的人材。 他連夜召陳群入宮, 兩個人仔細研究此事, 修改了一些不足之處, 最終決定正式實行九品中正制。

當年曹操摸索道路的時候, 他認為人才不問出處, 只要你有本事, 那麼我就歡迎, 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可以進入到統治階層內部。 可是這樣一來, 就直接威脅了世族的利益, 他們並不能容忍將自己手中的權力外放。 所以在曹丕建立魏朝以後, 他沒有再繼續推行曹操的用人制度, 而是將權力下移, 設置由世族擔任的中正官, 讓他們去選擇官員。

世族對上曲意逢迎, 對下培植勢力, 從根本上就威脅到了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

所以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後, 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 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再加上曹丕在位期間對於曹氏宗族, 以及世代姻親夏侯氏做足了防備備。

曹彰離奇死亡, 曹植則被嚴厲看管。 曹丕的其他兄弟, 也都被嚴格看管, 如囚犯一般。 如曹真、曹休, 雖然也被曹丕重用, 但受信任程度卻不如陳群、司馬懿。

到了曹丕死後, 托孤給司馬懿、陳群、曹真等人為顧命大臣, 其中兩人都是士族。 後來陳群去世、曹真去世只剩下司馬懿一個人, 到後來整個曹魏的大權便逐漸被司馬懿竊取了。

當年在禪讓大禮完成之時,曹丕說了一句話:“孤終於知道古代的禪讓是怎麼回事了。”到了西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定國號晉,改元泰始。不知道曹丕看到司馬炎逼迫曹奐禪讓,會作何感想。

當年在禪讓大禮完成之時,曹丕說了一句話:“孤終於知道古代的禪讓是怎麼回事了。”到了西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定國號晉,改元泰始。不知道曹丕看到司馬炎逼迫曹奐禪讓,會作何感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