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鬼才病危時留下三句話,曹操聽兩句獨忘此句,是惜才還是另有所望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 這裡所謂的英雄, 不只是那些征戰沙場的武將, 還包括智謀超群的謀士。 漢末三國時期, 湧現出了一大批謀士,

為各自的主公獻計獻策, 他們對於戰爭的作用, 絲毫不亞於那些武將。 甚至有人認為, 三國最精彩的部分, 並不是正面戰場上的廝殺, 而是這些謀士之間的博弈。

作為一代梟雄的曹孟德, 他所看中的謀士, 絕不是宵小之輩, 絕不是一時之詭計, 要有長久的戰略規劃,

敏銳的洞察力, 同時也是才策謀略, 世之奇才的謀士。 在曹操內心深處, 只有奉孝的投靠讓他如虎添翼, 奉孝的離別讓他痛哭流涕。 大呼:“天意何妒我奉孝”“唉栽奉孝, 痛栽奉孝”。

郭奉孝和曹操形影不離, 雖是主僕, 勝似兄弟, 更像情人。 “情人”二字一點都不誇張, 曹操與郭嘉吃則同食, 寢則同席, 飲馬黃河, 醉酒高歌。 當年寵愛一身的卞夫人, 曾歎言不及奉孝之萬一。

郭奉孝在柳城病危時, 河北初定, 袁紹剛剛戰敗, 官渡之戰的硝煙還未熄滅, 在得知病危資訊時, 曹操騎馬奔襲到柳城, 曹操來到奉孝的床前, 緊緊握著奉孝的手臂。

曹操大呼:“這是怎麼啦?離開時不是好好的嗎?”曹操深痛流淚, 看到如此苦楚的奉孝。

奉孝見到曹操到來, 強壓疼痛而笑之。 ”主公, 奉孝之所以沒有咽氣, 就是等主公到來, 臣從不信天命, 今日方知, 人終不能勝天, 臣在臨死之前, 有忠言相告, 望主公謹記。 ”

郭嘉臨終第一句:遺計定遼東

郭嘉一生中最有靈性的一次戰略佈局, 卻是臨死之前所為曹操做出的謀劃, 堪稱軍師中最經典的妙招, 就連諸葛亮對此都佩服不已, 鬼才之名實至名歸。 在《三國志》中, 詳細的記錄了郭嘉遺計定遼東的全部過程。 這雖然是他的最後一次出手, 卻將自己胸中的謀術應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對人心的揣摩和把握程度,

堪稱古今少有, 簡直可以稱呼為神跡。

郭嘉臨終第二句:人士安排

郭嘉在曹操身邊的謀士中算是最為年輕的, 曹操一直把郭嘉作為托孤輔政大臣培養, 凡事首問郭奉孝, 奉孝本人也是知無不言。 柳城病危的奉孝, 深知命不久矣, 但是感激曹操的信任, 臨終遺言人士排:“內政問荀彧和鐘繇,外政可問荀攸和程昱,這些人都是天下良才,幫主公定策不在話下”。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鐘繇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封東武亭侯。郭嘉死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醜、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力主曹操接納許攸,平定河北。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

程昱是曹操黃巾結識,跟隨曹操出謀劃策,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令譽始著、審時度勢、明于軍計、善處人事,討平袁譚、袁尚後,拜為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

郭嘉臨終第三句:謹防司馬懿

郭嘉對曹操說:“此人用心之深遠,臣所不能及,臣原本以為尚可壓制他數年,慢慢為主公收服他,可是現在我命不久矣,不能讓他為漢室,為孫劉所用,主公若是不能收為己用,則殺之”。曹操聽後大為驚歎,司馬懿竟是如此奇才,我的智囊奉孝都自歎不如,曹操立馬點頭回答:“我知道怎麼做了”,此時郭奉孝已經閉眼去世。

曹操嚴格聽取了奉孝的遺言,才有的遼東的平定;在國中人士安排,曹操一直遵循內政問荀彧和鐘繇,外政問荀攸和程昱的準則;在司馬懿方面,曹操剛開始一直壓制他,只是讓他做個小官,司馬懿本人也沒有展現出多大的才能,但是曹操本人深信郭奉孝,奉孝看人洞察先機,從未出錯,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絕不會久居人下。曹操後期在赤壁大敗,內心受到很大的衝擊,曾在長江邊懷念奉孝,若郭奉孝尚在,豈能讓孤有如此慘敗,可見曹操對奉孝的認可和信任,但是如此信任奉孝,曹操最後為何沒有斬殺司馬懿呢?

曹操沒有斬殺司馬懿是惜才?還是老年癡呆,忘記此事?畢竟此時的司馬懿並不是那麼的有才能,還是曹操另有所望,安排托孤大事?

惜才這個理由比較牽強,因為當時曹操統一北方區域,並不缺乏能臣良將,國中謀士眾多,司馬懿只是別人說的,自己看到的只是小聰明,因為惜才不殺司馬懿不是曹操的為人,曹操是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做事風格。

晚年的曹操頭痛病嚴重,幾乎不能料理朝事,而且出現健忘和癡呆,此時的曹操是不是忘了奉孝的遺言,忘記了斬殺司馬懿。這個理由也不充足,因為曹操再去世前夕,曾經和大臣密談,而且私下裡召見曹丕,直接嚴明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後輩曹丕絕不能賦予權力,要時刻節制和控制,由此可見曹操還沒有老年癡呆,並沒有忘記。

第三個便是曹操另有所望,我們還記得曹操在立世子時,出現一段風波,曹植和曹丕爭奪世子之位,楊修因此喪命,賈詡舉例劉表托孤次子、袁紹廢長立幼結果全是慘敗。曹操對曹植的評價:“聰明賢慧,為人誠實,缺少詭計,如此漢室之際,朝堂不缺阿諛小人,曹植過於單純”,對曹丕的評價:“處事果斷,詭計陰謀,殺伐過重,不留情面,恐難以坐穩”。從這些評價中可以看出,曹操並不滿意這兩位兒子,都有優點,也同樣有致命的缺點,但是世界萬物,哪裡有完美的人士,曹操只能立長方不慘敗,再找一謀士為其輔助,大事可成。

曹操不殺司馬懿另有所望,曹操是把他作為托孤的大臣留給曹丕的,一直沒有重用他,讓曹丕啟用,使得司馬懿感激曹丕的恩德,為此甘願輔佐。曹丕殺伐很重,以此震懾司馬懿,司馬懿有大才和謀略,他們兩位相互彌補,相輔相成。曹操的另有所望是對的,從後面的曹丕與司馬懿的合作,司馬懿一直被壓制;曹睿稱帝后,司馬懿作為主要謀臣,但縱有陰謀詭計,司馬懿終不能占得曹睿的半點便宜,在曹睿的指揮下,魏國出現了安定局面,諸葛亮的多次北伐皆被阻擋;曹芳稱帝時,司馬懿作為幼主輔政大臣,但是曹氏此時過於強勝,曹爽為人輕浮,愚蠢至極,善信讒言,把司馬懿逼至絕境,司馬懿不得不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軍權,這次政變更偏重的是自保。

從魏國的走勢,曹操的另有所望是完全正確的,曹操固然很聰明,也無法預測幾代之後的事情,沒有司馬懿的存在,曹魏政權必不能久存,雖然司馬懿最後專政,司馬昭和司馬師控制朝局,司馬炎謀篡政權,建立晉國,這些都是大勢所趨,並不是一時一人之得失。

臨終遺言人士排:“內政問荀彧和鐘繇,外政可問荀攸和程昱,這些人都是天下良才,幫主公定策不在話下”。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鐘繇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封東武亭侯。郭嘉死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醜、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力主曹操接納許攸,平定河北。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

程昱是曹操黃巾結識,跟隨曹操出謀劃策,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令譽始著、審時度勢、明于軍計、善處人事,討平袁譚、袁尚後,拜為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

郭嘉臨終第三句:謹防司馬懿

郭嘉對曹操說:“此人用心之深遠,臣所不能及,臣原本以為尚可壓制他數年,慢慢為主公收服他,可是現在我命不久矣,不能讓他為漢室,為孫劉所用,主公若是不能收為己用,則殺之”。曹操聽後大為驚歎,司馬懿竟是如此奇才,我的智囊奉孝都自歎不如,曹操立馬點頭回答:“我知道怎麼做了”,此時郭奉孝已經閉眼去世。

曹操嚴格聽取了奉孝的遺言,才有的遼東的平定;在國中人士安排,曹操一直遵循內政問荀彧和鐘繇,外政問荀攸和程昱的準則;在司馬懿方面,曹操剛開始一直壓制他,只是讓他做個小官,司馬懿本人也沒有展現出多大的才能,但是曹操本人深信郭奉孝,奉孝看人洞察先機,從未出錯,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絕不會久居人下。曹操後期在赤壁大敗,內心受到很大的衝擊,曾在長江邊懷念奉孝,若郭奉孝尚在,豈能讓孤有如此慘敗,可見曹操對奉孝的認可和信任,但是如此信任奉孝,曹操最後為何沒有斬殺司馬懿呢?

曹操沒有斬殺司馬懿是惜才?還是老年癡呆,忘記此事?畢竟此時的司馬懿並不是那麼的有才能,還是曹操另有所望,安排托孤大事?

惜才這個理由比較牽強,因為當時曹操統一北方區域,並不缺乏能臣良將,國中謀士眾多,司馬懿只是別人說的,自己看到的只是小聰明,因為惜才不殺司馬懿不是曹操的為人,曹操是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做事風格。

晚年的曹操頭痛病嚴重,幾乎不能料理朝事,而且出現健忘和癡呆,此時的曹操是不是忘了奉孝的遺言,忘記了斬殺司馬懿。這個理由也不充足,因為曹操再去世前夕,曾經和大臣密談,而且私下裡召見曹丕,直接嚴明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後輩曹丕絕不能賦予權力,要時刻節制和控制,由此可見曹操還沒有老年癡呆,並沒有忘記。

第三個便是曹操另有所望,我們還記得曹操在立世子時,出現一段風波,曹植和曹丕爭奪世子之位,楊修因此喪命,賈詡舉例劉表托孤次子、袁紹廢長立幼結果全是慘敗。曹操對曹植的評價:“聰明賢慧,為人誠實,缺少詭計,如此漢室之際,朝堂不缺阿諛小人,曹植過於單純”,對曹丕的評價:“處事果斷,詭計陰謀,殺伐過重,不留情面,恐難以坐穩”。從這些評價中可以看出,曹操並不滿意這兩位兒子,都有優點,也同樣有致命的缺點,但是世界萬物,哪裡有完美的人士,曹操只能立長方不慘敗,再找一謀士為其輔助,大事可成。

曹操不殺司馬懿另有所望,曹操是把他作為托孤的大臣留給曹丕的,一直沒有重用他,讓曹丕啟用,使得司馬懿感激曹丕的恩德,為此甘願輔佐。曹丕殺伐很重,以此震懾司馬懿,司馬懿有大才和謀略,他們兩位相互彌補,相輔相成。曹操的另有所望是對的,從後面的曹丕與司馬懿的合作,司馬懿一直被壓制;曹睿稱帝后,司馬懿作為主要謀臣,但縱有陰謀詭計,司馬懿終不能占得曹睿的半點便宜,在曹睿的指揮下,魏國出現了安定局面,諸葛亮的多次北伐皆被阻擋;曹芳稱帝時,司馬懿作為幼主輔政大臣,但是曹氏此時過於強勝,曹爽為人輕浮,愚蠢至極,善信讒言,把司馬懿逼至絕境,司馬懿不得不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軍權,這次政變更偏重的是自保。

從魏國的走勢,曹操的另有所望是完全正確的,曹操固然很聰明,也無法預測幾代之後的事情,沒有司馬懿的存在,曹魏政權必不能久存,雖然司馬懿最後專政,司馬昭和司馬師控制朝局,司馬炎謀篡政權,建立晉國,這些都是大勢所趨,並不是一時一人之得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