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DF26射程覆蓋意義非凡 一亮相就亮瞎了五角大樓的眼睛

近日央視報導了火箭軍某部接裝某新型彈道導彈的儀式。 據報導稱, 這表明該部從創建到擴編、試裝新型導彈, 轉向了形成完全作戰能力的階段。

目前, 我國自行研製的中, 遠端彈道導彈的系列當中, 只有DF-26是最新出現的。 它在三年前的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式上首次亮相, 它是一種核常兼備, 可以對中遠距離陸上或者海上高價值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武器系統。 是火箭軍進行一般的戰術打擊和戰略核威懾的重器。 正因如此, 軍迷送給他一個雅號“關島快遞”, 軍迷當時笑著評價是簡直亮瞎了美國五角大樓的眼睛。

圖為DF-26導彈

相比國人熟知的其他東風導彈, DF-26就顯得沒有那麼高調了。 自打抗戰閱兵式之後, 它只在去年的朱日和閱兵中出現了一次, 之後就再也沒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與先前火箭軍大批裝備的東風-21系列相比, DF-26明顯變大了不少,

其機動載具是國內最新研製的12X12型TEL三用發射車上。 作為即將退役的東風-4型的替代者, 據稱DF-26有能力打擊近4000公里內的目標。 該導彈列裝部隊後, 可與先前大批量裝備的東風-21系列形成銜接能力, 在更遠的距離上打擊機動中的海上編隊, 這樣一來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正因如此, 官媒報導中才提到, 火箭軍在持續強化多種多樣作戰力量體系, 即型號之間相互配套, 射程形成相互銜接, 打擊效能各種且多樣。 做到隨時能戰, 準時發射, 有效毀傷的能力。

按照官方講法, DF-26是一款核常兼備的導彈, 其設計思路是一彈多用, 作為一種通用導彈。 與先前裝備的東風-21系列完全不一樣, 東風-21不是一彈通用, 靠換彈頭來改變目的, 而是為了適應不同打擊目標而修改了導彈的總體設計, 可以說是好幾種種完全不一樣的型號。 從性能上來看, DF-26比東風-21系列先進了不少。 從而體現出我國新一代導彈總體設計的新思路, 即一彈多用, 通用化, 標準化。 當然, 擔負戰備值班任務的DF-26中大多數必然是常規彈頭亦或是反艦型號,

只有在進行核反擊時才會搭載核彈頭。

DF-26正式列裝火箭軍後, 其意義是相當的重大, 這標誌著我國的彈道導彈設計水準又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這也有效的填補了我國裝備的東風系列彈道的射程空缺。

提供了更多的打擊方式和手段, 從而給我軍帶來了更多的戰術選擇, 也許大多數的人只關注它的反艦船能力, 但實際上, 打擊地面高價值目標才是它的使命所在。

火箭軍所裝備導彈的性能, 基本上是作戰需要劃分, 僅就射程來講, 分為 600公里級, 即主要戰役突擊方向上的, 1000公里級, 用以打擊敵方前線基地, 3000-5000公里的射程則用來打擊敵方二線基地, 再者就是遠端和戰略導彈了。

DF-26的射程正好能夠覆蓋意義非凡, DF-26可以攜帶各型號的彈頭, 如分導式彈頭, 反彈道彈頭。 可以有效提高我國的中遠距離投送打擊能力。 (利刃DL)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