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苑:說“如意”

由於工作原因, 每天忙忙碌碌, 時常和有不同訴求的來訪群眾交流, 聽多了、聽久了, 在盡職責之餘, 也難免受其感染。 為了排遣心情, 閒暇下來就看看書, 喝喝茶, 和一些興趣相投的朋友侃侃大山, 其樂融融。

偶然一次去朋友家小聚, 看到他收藏了一柄黃楊木雕件, 很有意思, 問了朋友, 他說這個雕件叫“如意”。 朋友見我喜歡就轉給了我。

我得了這件“寶貝”非常高興, 回家後邊欣賞邊研究, 這一研究還真長了不少學問。 “如意”二字早在秦漢時就有了, 古說為“如你之意也”。 如意的功能最早的說法是癢癢撓, 傳說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楊玉環使用的,

據說楊貴妃“素有肉體”, 體態豐滿, 後背癢了夠不著, 唐玄宗心痛愛妃, 就命人給愛妃專門製作了這樣一個撓癢癢的器物, 起名叫“如意”, 也叫“不求人”。 再一種說法是古代大臣上朝為了體現對君主的尊重, 面視手持笏板狀帶靈芝形雲頭器物後名為“如意”。 此外,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古代男性生殖崇拜的象徵。 古人為了祈求吉祥順遂, 吸納各種對美好事物的說法創造了這麼一個極具中華文明特徵、又能表現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追求的器物。 經過漫長的文化演變它逐漸成為一件寄託人們美好願望、祈求能帶來好運和吉祥的“神聖”器物“如意”。

人們把如意精工細做成玉如意、金如意、玉雕和木雕結合的如意、木雕如意等各種材質的,

還在瓷器、建築物上大量繪製如意, 無一不體現著古人對“如意”這一具有中華文明特徵器物的尊崇, 仿佛只要身邊有如意, 即能吉祥順利、萬事如意。

吉祥如意!是每逢年節大家在互送問候的短信中最常用到的詞語, 相互祝福吉祥如意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體現。 但在現實生活中, 我們每個人對“如意”的理解又是不同的, 有的人心態樂觀、積極向上, 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困難, 不等不靠認真面對、堅持不懈, 通過努力把“不如意”的事變成“如意”;有的人面對困難, 不從自身找原因, 不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怨這怨那, 等著天上掉“餡餅”, 在工作生活中總想通過旁門左道來實現自己的“如意”。

即使有了如意的工作、如意的生活還是用不如意的眼光去看待。 事辦不好、工作不順利、家人不給力、朋友不幫忙, 都是別人的原因, 把自己搞得像個“怨婦”。 古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現在也可以說人生如意事十之一二。 如何看待我們生活工作中的“如意”“不如意”, 這是一個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標誌。

回顧歷史, 在我們中華民族有記載的五千年文化中, 有近三千年的時間裡大部分人是為生存而生活, 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今天能吃上什麼?能不能活到明天?有近一千三四百年的時間是大多數人餓不死, 生活有了一些色彩, 但戰爭和殺戮時刻不曾遠去。 有近六七百年的時間裡, 人們生活安定,

社會繁榮。 在唐、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的幾個特定歷史階段, 人類文明得到了全面發展, 在這些階段我們的先人創造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璀璨的文明和優秀文化。 我們現在生活的時期是我們歷史上最好的階段, 我為此而感到快樂、幸福、如意。

一個人的成熟在於他的個人意願不能表達, 或能表達但不可能如意時, 他能夠心平氣和地對待, 而不是怨天尤人。 忍一時風平浪靜, 退一步海闊天空。 適時的隱忍, 合理的退讓你遇到的“如意”就會更多。 遇到困難正確面對, 多換幾個角度看看, 你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如意”收穫。

我們檢察工作的目的就是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盡最大努力把“如意”最大化, 把“不如意”最小化, 推動社會向更民主、更法治的方向發展。

讓大家更加“如意”地生活和工作。

(作者單位: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人民檢察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