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信佛才最大的“迷信”

虔信明師和迷信明師是截然不同的。 虔信明師是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 對明師的教義、思想以及行為都有了一番瞭解之後產生的智信, 虔信是智慧的表現, 也是智慧的結果。 迷信則是愚昧的表現, 恐懼的表現。 迷信意味著自己的智慧還未開花, 需要明師替自己作主。 虔信是通過學習明師的思想, 已有所證悟, 看清了我執, 同時也消除了我執, 已經是一個解脫的人。 迷信是還未看清我執, 還隱藏著我執, 還未解脫, 還執迷于明師。 虔信明師就再也不會否定明師, 迷信明師則意味著隨時都可能否定明師。

一個成道的人就是一個真實的人, 只有真實才能進入那個終極, 反之就一直在途中, 難以抵達目的地, 一直生活在過去和未來。 生命是單純的, 無需你去偽裝。 生命的意義就在這個當下, 那個終極不是在未來, 而是在當下, 就在此時此地。 當你沒有目標的時候, 也就是目標達成的時候, 也就是你最真實的時候;當你有了目標, 也就為了目標而活, 從而失去你最真實的一面。

相信佛和知道佛是兩碼事。 相信意味著有迷信的成分在其中, 隨時都有可能動搖, 猶如牆頭上的一棵草, 隨風搖擺。 相信來自于迷信, 來自於無知。 知道佛則意味著你經驗了佛。 知道來自于經驗, 來自于體會, 來自於自身。 當你知道佛以後, 也就不存在信與不信一說了。

佛只是一種存在, 是覺悟的眾生。 惟有當你不知道天上有玉皇大帝的時候, 你才會相信玉皇大帝。 相信並非就是知道, 不能代表知道。 知道已經超越了相信。

能夠持久地虔誠就是解脫, 根本毋需再修。 虔信的等級就是無我的等級, 無我的等級就是和萬物同一體的等級。

修行的訣竅以及超越自身的訣竅, 都是以虔信為基礎。 有了虔信以後, 才會對自身, 對萬物產生悲心。 悲心是與萬事萬物聯繫的根本法門, 也是進入三摩地最快的法門;悲心是融化自己的一種手段, 也是融入道裡面的一種手段。

由虔信產生悲心, 達到無我, 達到三摩地, 達到與萬物一體, 最後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

(禪修 心理學 佛學 詩詞大會 國學 哲學 傳統文化 孔子 經典永流傳 南海)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 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 30歲複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字著述、17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 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 六度萬行, 歷經了三十餘年, 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 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 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 我與社會的關係, 我與國家的關係, 我與自然的關係, 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