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印良品又雙叒叕降價,可問題僅僅出在價格嗎

前陣子, 解讀君要去日本逛, 臨行前, 自然是要悉聽朋友們關於“買買買”的建議。

其中一位密友告知, 去日本買無印良品的衣服,

價格比國內便宜好多呢。

但該提議迅速遭到其他密友的反駁:無印良品已經不怎麼符合我們的審美了, 而且在國內也少人問津, 更不必捨近求遠跑到日本買。

解讀君聯想到了另外一個品牌:宜家。

既然同為風靡一時的洋品牌, 入華伊始也贏得了不少人的認同感, 為何宜家還活的好好的, 無印良品卻難掩頹勢?

解讀君請到風格部分類似的宜家家居和無印良品同台獻藝:

無印良品:我的馬克杯很高貴!

宜家:你的馬克杯有什麼設計和科技含量?

無印良品:我這個鏡子很簡約吧, 只賣一千哦

宜家:賣那麼貴你也不拿個鏡子照照自己

有人或許可以杠一下, 這無印良品和宜家的產品要說平行對比, 似乎還差那麼點, 那麼就看看無印良品在中國和日本官網上的售價如何:

無印良品中國官網一款104L拉杆箱售價2048元。

同款拉杆箱在日本官網售價約合人民幣1700餘元。

雖說定價策略是商家的自主行為, 但價差總會讓人不爽。 同款拉杆箱不過差幾百, 但同款餐桌長凳, 價差就超過1500元。

其實人家無印良品似乎自己也覺得在中國賣貴了。

這不,今年1月份推出了“新定價”活動,已經是在華第八次降價了,但是大多數消費者依然覺得貴。

摒棄初心 怎能複製成功

在日本,無印良品被稱為當之無愧的業界神話,曾經從2001年虧損高達10億,翻身至如今營收超過1410億,成為了很多企業家研究零售業、研究業務形態的楷模。

它的成功,不無道理。何謂無印良品,無印就是無商標,良品就是品質優良。

上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陷入低迷和滯漲,日本也爆發能源危機,日本人收入自然呈現下降態勢,難以支付那些包裝精美的商品。

此時,無印良品橫空出現,提出無品牌概念,為消費者提供“造型簡樸、樸素且價格適中的商品”,強調產品本身的價值。高性價比是它取勝之道。

但這樣一個便宜的雜貨鋪,到了國內卻來個180度大轉彎,搖身成“設計無價”的精製品,一套床罩售價500元,一個馬克杯高達80元,一個板凳離譜到上千元。

包裝一下概念,開始販賣“信仰”。對於產品定價甚至有傳言這麼說:日元定價除以10就是中國定價了。

價格虛高,必然導致國產“終結者”出現,如名創優品、網易嚴選等。

洋品牌入華 不能單純以不變應萬變

想當年,無印良品初登國內市場,非常能感受到中國消費者的熱情,霎時掀起了一種近乎宗教的狂熱。

但就消費者真正意義上的需求來說,產品風格單一並不能長時間地“一招鮮吃遍天”。

有業內人士告訴解讀君:無印良品的服飾,幾乎全是樸素、簡約、單調型,這種“性冷淡風”再受日本民眾的摯愛,也不完全符合國內千禧一代的審美觀。

這一點上,很多洋品牌都有同樣的詬病。

例如曾經國內風光一時的伊都錦和美美百貨,前者商品雖然力求時尚,但是服飾基本都是超小碼;後者打著英倫風,卻總拿按歐洲人體型設計的超長牛仔褲,放到國內售賣。

說點別的,其實很多互聯網企業入華多年,也都犯著同樣的錯誤。

情迷白領的MSN,增加個“與陌生人聊天”“離線留言”功能就這麼難,還莫名其妙的逼著國內消費者註冊時填寫“性取向”。

“數字英雄”楊致遠創辦的雅虎中國,偏偏抱著美國雅虎的短頁面不肯變通。

歸根結底,情懷終將淡去,國人要的是不斷提升的品質,而非不禁捶打的所謂品質感。

在中國市場的頹勢 只是縮影

經營模式、市場定位、商品選擇……儘管每個洋品牌都有著個性化的理由,但未得天時地利人和,總是失敗者共有的悲哀。

解讀君此次日本之行,也來到了位於福岡天神的購物街,在某商場的5-6樓,儘管是工作日,優衣庫依然門庭若市,可反觀4樓的無印良品,卻門可羅雀。

所以把無印良品以及其他洋品牌,在國內市場的頹勢僅僅歸咎於“水土不服”,似乎難以服眾。

無論是何品牌,都要懂得適時放下身段,去傾聽國內消費者的心聲,並迅速為之改變,才能更長久地被消費者接受。

“放之海外皆准”或許在短時間內行得通,可時代不同了,變則通不變則亡。

畢竟如今的行業模仿和複製的成本極低,一旦被競爭對手跑在前頭,市場絕不會給品牌二次檢驗的機會。

其實人家無印良品似乎自己也覺得在中國賣貴了。

這不,今年1月份推出了“新定價”活動,已經是在華第八次降價了,但是大多數消費者依然覺得貴。

摒棄初心 怎能複製成功

在日本,無印良品被稱為當之無愧的業界神話,曾經從2001年虧損高達10億,翻身至如今營收超過1410億,成為了很多企業家研究零售業、研究業務形態的楷模。

它的成功,不無道理。何謂無印良品,無印就是無商標,良品就是品質優良。

上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陷入低迷和滯漲,日本也爆發能源危機,日本人收入自然呈現下降態勢,難以支付那些包裝精美的商品。

此時,無印良品橫空出現,提出無品牌概念,為消費者提供“造型簡樸、樸素且價格適中的商品”,強調產品本身的價值。高性價比是它取勝之道。

但這樣一個便宜的雜貨鋪,到了國內卻來個180度大轉彎,搖身成“設計無價”的精製品,一套床罩售價500元,一個馬克杯高達80元,一個板凳離譜到上千元。

包裝一下概念,開始販賣“信仰”。對於產品定價甚至有傳言這麼說:日元定價除以10就是中國定價了。

價格虛高,必然導致國產“終結者”出現,如名創優品、網易嚴選等。

洋品牌入華 不能單純以不變應萬變

想當年,無印良品初登國內市場,非常能感受到中國消費者的熱情,霎時掀起了一種近乎宗教的狂熱。

但就消費者真正意義上的需求來說,產品風格單一並不能長時間地“一招鮮吃遍天”。

有業內人士告訴解讀君:無印良品的服飾,幾乎全是樸素、簡約、單調型,這種“性冷淡風”再受日本民眾的摯愛,也不完全符合國內千禧一代的審美觀。

這一點上,很多洋品牌都有同樣的詬病。

例如曾經國內風光一時的伊都錦和美美百貨,前者商品雖然力求時尚,但是服飾基本都是超小碼;後者打著英倫風,卻總拿按歐洲人體型設計的超長牛仔褲,放到國內售賣。

說點別的,其實很多互聯網企業入華多年,也都犯著同樣的錯誤。

情迷白領的MSN,增加個“與陌生人聊天”“離線留言”功能就這麼難,還莫名其妙的逼著國內消費者註冊時填寫“性取向”。

“數字英雄”楊致遠創辦的雅虎中國,偏偏抱著美國雅虎的短頁面不肯變通。

歸根結底,情懷終將淡去,國人要的是不斷提升的品質,而非不禁捶打的所謂品質感。

在中國市場的頹勢 只是縮影

經營模式、市場定位、商品選擇……儘管每個洋品牌都有著個性化的理由,但未得天時地利人和,總是失敗者共有的悲哀。

解讀君此次日本之行,也來到了位於福岡天神的購物街,在某商場的5-6樓,儘管是工作日,優衣庫依然門庭若市,可反觀4樓的無印良品,卻門可羅雀。

所以把無印良品以及其他洋品牌,在國內市場的頹勢僅僅歸咎於“水土不服”,似乎難以服眾。

無論是何品牌,都要懂得適時放下身段,去傾聽國內消費者的心聲,並迅速為之改變,才能更長久地被消費者接受。

“放之海外皆准”或許在短時間內行得通,可時代不同了,變則通不變則亡。

畢竟如今的行業模仿和複製的成本極低,一旦被競爭對手跑在前頭,市場絕不會給品牌二次檢驗的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