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三方軟體深度體驗,解讀華為手機AI能力!

隨著AI技術的發展, 商業化與行業落地已成為近兩年AI市場的核心。 而作為全球第一大硬體入口的智慧手機, AI又豈會放棄這塊“肥肉”,

也正在從晶片、語音、視覺等各個方面加速湧入手機入口。

近期華為發佈了P20智慧手機, 這是搭載了其自研的麒麟970 AI晶片的又一款手機。 自2017年9月, 華為率先在全球發佈麒麟970晶片後, 此前這款AI晶片已經先後落地華為Mate 10、榮耀V10等系列新品。

但是AI能力絕不是晶片和演算法的簡單疊加, 在AI晶片與AI演算法的加持下, 真正落地到軟體應用, 提供更快的處理能力以及更優的軟體體驗, 對於消費者而言手機的AI能力才有意義。

近期, 我們通過深度體驗華為手機中來自系統層的軟體、自有APP、協力廠商APP, 來從這三個維度實際感受一下, 華為手機的AI能力到底在軟體層面表現如何。

系統軟體:場景識物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華為手機在系統層的AI能力,

這些應用直接內置到手機中, 可以說是企業打造的一些標杆應用, 無論是在晶片算力、AI演算法以及軟體適配等方面都會花大工夫打磨。 在系統層的應用上我們選擇了華為內置的商品識別能力進行體驗。

我們進行了兩組測試, 首先先用華為手機掃描了一台空氣加濕器,

經過1~2秒鐘的商品識別, 它就識別出答案後就會推薦出類似的商品。 從結果顯示來看, 它推薦的前兩款都是巴慕達淨化加濕器, 無論外觀還是顏色都與實際產品是一致的, 可見它準確識別了這台加濕器, 並且還根據物體識別推測了最接近的品牌。

此外, 廣大女性同胞在看到一件漂亮衣服時, 是否想第一時間就知道商品的品牌資訊。 我們又用華為手機的商品識別功能掃描了一位元小姐姐的灰色外衣, 識別成功後手機就推薦了相關品牌的外衣。

目前場景識物方面取得的效果, 得益於機器視覺技術較為成熟, 機器通過攝像頭能夠對三維物體進行感知識別。 更重要的是華為將場景識物功能和淘寶平臺做了無縫對接, 構建了一個不錯的AI實際體驗場景。

通過這兩次體驗, 我們發現華為手機對於商品識別能力做了很好的優化, 首先無需APP內操作, 而是直接從手機系統入口直接啟用, 更加方便快捷;其次是物體識別時間較快, 一般1~2秒內即可完成,

並且準確率較高。

這對於喜歡購物的女士無疑是一大利器, 街頭看到一件好看的商品, 直接拿出手機識別就可以推薦出相關的產品, 並通過淘寶獲取信息, 使用者可以更便捷的“剁手”了。

自有APP:微軟翻譯

華為手機中的微軟翻譯是由微軟提供的技術支援, 華為做的優化, 以翻譯這個自有APP為例, 我們看一下華為手機中自有APP的AI能力如何。

華為手機中的翻譯APP有4項功能, 包括語音翻譯、文字翻譯、圖片識別翻譯、以及多人(多語種)會話, 這裡主要用到的AI能力就是機器翻譯, 也涉及語音辨識、圖像識別。

這裡我們重點介紹語音機器翻譯和圖片識別翻譯這兩個功能。 在語音翻譯中, 設置好語種的轉換, 比如中英翻譯, 當我說出“你好, 歡迎來到人工智慧的世界”,在華為手機上方就即時呈現出中文語音辨識的結果,然後螢幕上即時呈現英文翻譯結果“Hello,welcome to the wor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你也可以翻譯的結果調整成其他語種。

可以看出語音翻譯首先在識別率上已經很高,並且正常的口語機器翻譯都可以呈現非常不錯的翻譯效果,語音辨識與機器翻譯的準確性都較高。此外,翻譯速度採用即時翻譯的形式,當你說完一句話時,相關的英文翻譯已經輸出,這也體現出華為手機中AI晶片能夠為軟體提供更多算力,來保證用戶體驗。

圖片識別翻譯是指調用華為手機中的攝像功能,將所要翻譯的內容進行拍照,然後就可以立即呈現出你想要的翻譯結果。

具體來說,我們找了一篇英文新聞來考驗這項能力,篇章、片段對機器翻譯可謂挑戰很大,因為機器沒有理解上下文語境的能力。首先我先用華為手機將這三段英文拍照,大約不到1秒,在英文上方就呈現了中文的翻譯結果。

這裡涉及到兩大重要AI技術,一項是圖片識別,在用華為手機拍照後,它需要調用AI晶片中的算力快速進行圖片中的文字識別,然後在通過機器翻譯將英文翻譯成中文,其他語種之間的翻譯也支持。

從結果來看,首先整個圖片識別、機器翻譯整個過程用時不到1秒,可以想像華為手機AI晶片提供了足夠的算力,AI演算法進行準確快速識別,並進行翻譯,來使用戶瞬間獲得想要的翻譯結果,無疑華為手機AI的能力增強了用戶體驗。

協力廠商APP:Prisma圖片處理

Prisma是一個圖片處理APP,可以通過AI把你手機中的普通照片模仿出著名藝術家畫作的風格,在2016年一經推出便紅遍全球。但這一應用需要軟體對圖片內容進行識別,並進行相關的渲染等,在算力上要求很高,現有手機的處理能力,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

華為除了將AI晶片的能力落地到自己開發的應用中,還HiAI移動計算平臺,向協力廠商開發者提供人工智慧計算庫及其API,可以讓開發者更好的調用華為手機的AI能力。而Prisma也是華為HiAI平臺的一個開發者。

為了體驗協力廠商APP在華為手機AI能力加持下效果如何,我們特意找了一位清新脫俗的妹子作為模特,隨意站在辦公室一角拍了一張照片,光線、背景、構圖什麼的都不考慮。然後調用Prisma圖片處理功能,選擇了圖中的兩種渲染效果,經過大概近3秒的處理,就自動生成了圖中後面兩張渲染照片,是不是隨手拍的照片瞬間就有了藝術風格。

而在藝術圖片生成的背後,首先需要軟體對照片進行感知,識別出前後不同的物體、人像、背景,然後對不同的部門進行藝術風格的渲染,這背後需要大量的算力的支援,以及AI演算法對不同物體尤其是人像的識別、邊框的界定。而華為麒麟970 AI晶片中搭載的NPU(神經網路處理單元)的計算速度比CPU快了25倍,同時還將能耗效率提高50倍,無疑這為Prisma提供了強有力的算力支援。

算力加持的效果就是Prisma的圖片處理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用戶可以在更短的時間獲得藝術風格渲染的照片,而不會出現處理速度過慢、卡頓等情況,從而增強手機與APP的用戶體驗。

有趣的是,一份Prisma在華為P20手機與iPhone X中處理耗時的對比圖可以看出,華為P20處理時間為3.2秒,而iPhone X則需要9.6秒,這無疑顯示出華為手機AI能力在協力廠商軟體層面的體現。

結語:三方軟體體驗看華為手機AI能力

通過華為手機中系統層軟體物體識別、自有APP微軟翻譯、協力廠商APP Prisma圖片處理工具三方軟體的體驗,我們可以看到在華為AI晶片、AI演算法等能力的加持下,無論是華為自有的軟體還是協力廠商的軟體都可以提升AI的處理能力,增強用戶體驗。

隨著華為將AI的能力以HiAI平臺的形式開放給協力廠商開發者,開發者也可以調用華為AI的能力來增強自身軟體演算法的處理速度,進而提升自身軟體的體驗。

歡迎來到人工智慧的世界”,在華為手機上方就即時呈現出中文語音辨識的結果,然後螢幕上即時呈現英文翻譯結果“Hello,welcome to the wor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你也可以翻譯的結果調整成其他語種。

可以看出語音翻譯首先在識別率上已經很高,並且正常的口語機器翻譯都可以呈現非常不錯的翻譯效果,語音辨識與機器翻譯的準確性都較高。此外,翻譯速度採用即時翻譯的形式,當你說完一句話時,相關的英文翻譯已經輸出,這也體現出華為手機中AI晶片能夠為軟體提供更多算力,來保證用戶體驗。

圖片識別翻譯是指調用華為手機中的攝像功能,將所要翻譯的內容進行拍照,然後就可以立即呈現出你想要的翻譯結果。

具體來說,我們找了一篇英文新聞來考驗這項能力,篇章、片段對機器翻譯可謂挑戰很大,因為機器沒有理解上下文語境的能力。首先我先用華為手機將這三段英文拍照,大約不到1秒,在英文上方就呈現了中文的翻譯結果。

這裡涉及到兩大重要AI技術,一項是圖片識別,在用華為手機拍照後,它需要調用AI晶片中的算力快速進行圖片中的文字識別,然後在通過機器翻譯將英文翻譯成中文,其他語種之間的翻譯也支持。

從結果來看,首先整個圖片識別、機器翻譯整個過程用時不到1秒,可以想像華為手機AI晶片提供了足夠的算力,AI演算法進行準確快速識別,並進行翻譯,來使用戶瞬間獲得想要的翻譯結果,無疑華為手機AI的能力增強了用戶體驗。

協力廠商APP:Prisma圖片處理

Prisma是一個圖片處理APP,可以通過AI把你手機中的普通照片模仿出著名藝術家畫作的風格,在2016年一經推出便紅遍全球。但這一應用需要軟體對圖片內容進行識別,並進行相關的渲染等,在算力上要求很高,現有手機的處理能力,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

華為除了將AI晶片的能力落地到自己開發的應用中,還HiAI移動計算平臺,向協力廠商開發者提供人工智慧計算庫及其API,可以讓開發者更好的調用華為手機的AI能力。而Prisma也是華為HiAI平臺的一個開發者。

為了體驗協力廠商APP在華為手機AI能力加持下效果如何,我們特意找了一位清新脫俗的妹子作為模特,隨意站在辦公室一角拍了一張照片,光線、背景、構圖什麼的都不考慮。然後調用Prisma圖片處理功能,選擇了圖中的兩種渲染效果,經過大概近3秒的處理,就自動生成了圖中後面兩張渲染照片,是不是隨手拍的照片瞬間就有了藝術風格。

而在藝術圖片生成的背後,首先需要軟體對照片進行感知,識別出前後不同的物體、人像、背景,然後對不同的部門進行藝術風格的渲染,這背後需要大量的算力的支援,以及AI演算法對不同物體尤其是人像的識別、邊框的界定。而華為麒麟970 AI晶片中搭載的NPU(神經網路處理單元)的計算速度比CPU快了25倍,同時還將能耗效率提高50倍,無疑這為Prisma提供了強有力的算力支援。

算力加持的效果就是Prisma的圖片處理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用戶可以在更短的時間獲得藝術風格渲染的照片,而不會出現處理速度過慢、卡頓等情況,從而增強手機與APP的用戶體驗。

有趣的是,一份Prisma在華為P20手機與iPhone X中處理耗時的對比圖可以看出,華為P20處理時間為3.2秒,而iPhone X則需要9.6秒,這無疑顯示出華為手機AI能力在協力廠商軟體層面的體現。

結語:三方軟體體驗看華為手機AI能力

通過華為手機中系統層軟體物體識別、自有APP微軟翻譯、協力廠商APP Prisma圖片處理工具三方軟體的體驗,我們可以看到在華為AI晶片、AI演算法等能力的加持下,無論是華為自有的軟體還是協力廠商的軟體都可以提升AI的處理能力,增強用戶體驗。

隨著華為將AI的能力以HiAI平臺的形式開放給協力廠商開發者,開發者也可以調用華為AI的能力來增強自身軟體演算法的處理速度,進而提升自身軟體的體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