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場戰爭清政府大勝,卻被李鴻章利用媚外,簽訂屈辱條款

【導讀】清朝末年是一個戰亂紛飛的年代, 中國的領土不斷的被帝國主義踐踏。 法國殖民主義者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 不斷的在中國的領土上挑起戰爭, 中法戰爭是法國殖民主義者在侵佔越南之後, 進一步大規模侵略中國的戰爭。

一八八三年十二月, 在法國殖民主義頭目茹費理的策動下, 法軍四千人分兩路向進駐中越邊境的清軍進攻, 正式挑起中法戰爭。 當他們以優勢炮火獲得一些勝利後, 便乘勢向驚恐萬狀的清政府進行誘降, 終於在一八八四年五月, 同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款》, 規定:中國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所謂“保護權”;中國撤回駐越軍隊;中國開放與越南北部毗連的邊界, 聽憑法商運銷貨物。

明明中國如何撤兵的問題尚未具體磋商, 然而事隔一月, 法軍竟在諒山附近向清軍襲擊。 由於中國愛國官兵的正義還擊,

法國侵略者反誣中國破壞了《中法會議簡明條款》, 並隨即派遣海軍中將孤拔率領法國遠東艦隊對中國進行武力訛詐。 八月間, 法國艦隊進犯臺灣基隆, 被我軍擊退後, 就轉向福州, 挺進閩江口, 進泊馬尾軍港, 將我福建海軍團團圍住。 在強敵壓境的情勢下, 清政府仍在央求列強“調停”, 不敢應戰。 八月二十三日下午, 法國艦隊悍然向福建海軍發起襲擊, 中國船艦倉猝應戰, 傷亡慘重, 但廣大愛國官兵臨危不懼, 奮起還擊。 連上海英商辦的《字林西報》也不得不驚異炭歎:“這次中法的海戰, 約經五小時三刻鐘。 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 揚武號兵艦上的學生五人中, 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動人。 他臨大敵而毫無畏懼,
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上, 還能鎮定如常, 鼓其餘勇, 由水中救起多人……….”。

這次海戰雖然中國嚴重失利, 但對整個戰局來說, 並無決定性影響。 法國艦隊再次進犯臺灣, 遭到愛國軍民迎頭痛擊。 次年春天, 法艦侵擾浙江鎮海, 被我國守軍擊潰,

艦隊司令孤拔身受重傷, 不久病死澎湖。

值得稱道的是, 一八八五年春, 我國軍隊在老將馮子材等人的指揮下, 取得了陸路抗法戰爭的輝煌勝利。 馮子材是晚清傑出的愛國將領, 當他得悉法國侵略者的鐵蹄踐踏到祖國的邊境, 便每日摩挲腰下刀”, 渴望奔赴沙場, 為國效死。 一八八五年初, 當法國侵略者一舉攻佔諒山, 並公然侵犯我國鎮南關(今友誼關)時, 年近七旬的馮子材接到“速赴關外”的命令, 立即以幫辦廣西軍務的名義, 率部眾奔赴鎮南關, 擔當起保衛祖國西南邊疆的重任。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晨, 盤踞諒山的法軍兵分三路, 紮向鎮南關。 敵軍憑藉炮火優勢, 攻克了我軍五個堡壘中的三個。 在此危急時刻, 馮子材沉痛大呼:“法再入關, 有何面目見粵人?何以生為?”在主帥愛國熱情的激勵下, 我方將士個個奮不顧身, 終於制止了敵軍的攻擊。 次日黎明, 法軍又“分路猛撲我軍, 所用炸炮, 不下千計, 山嶽震動, 風雲變色”, 不惜一切代價, 妄圖攻佔我軍前沿陣地——長牆。 在法軍先頭部隊已經躍上長牆的關鍵時刻,馮子材手執長矛,率領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大刀隊千人,躍出牆外,殺入敵陣,“肉搏衝突,縱橫決蕩”,終於取得了鎮南關大捷的歷史性勝利。

接著,馮子材又同諸將商定“以正兵明攻驅騾,出奇兵暗襲涼山”的戰略計畫,在中越兩國軍民的共同配合下,於三月二十八日乘勝向盤踞諒山的法軍發起進攻,法軍司令尼格裡身負重傷,不得不奪路逃向北寧。諒山大捷使法國侵略軍遭致“災難性的失敗,加劇了法國的國內矛盾,加速了茹費理內閣的垮臺。

然而,諒山大捷的喜訊報到北京後,卻被李鴻章利用為媚外求和的資本。他立即向朝廷建議:“當借諒山一勝之威,與締和好,則法人必不再要求”。於是,清政府於一八八五年四月七日正式下詔宣佈停戰,並同法國簽訂了屈辱的和約。抗擊法軍取得的勝利,換來的卻是腐敗朝廷向敵人的投降。中國與帝國殖民者確實是有實力上的差距,但如果沒有清政府的軟弱,想必也不會落到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地步。歷史就是這樣,讓人著迷而又讓人氣憤,讓人心潮澎湃而又讓人憤憤不平,或許這就是歷史的魅力吧。

在法軍先頭部隊已經躍上長牆的關鍵時刻,馮子材手執長矛,率領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大刀隊千人,躍出牆外,殺入敵陣,“肉搏衝突,縱橫決蕩”,終於取得了鎮南關大捷的歷史性勝利。

接著,馮子材又同諸將商定“以正兵明攻驅騾,出奇兵暗襲涼山”的戰略計畫,在中越兩國軍民的共同配合下,於三月二十八日乘勝向盤踞諒山的法軍發起進攻,法軍司令尼格裡身負重傷,不得不奪路逃向北寧。諒山大捷使法國侵略軍遭致“災難性的失敗,加劇了法國的國內矛盾,加速了茹費理內閣的垮臺。

然而,諒山大捷的喜訊報到北京後,卻被李鴻章利用為媚外求和的資本。他立即向朝廷建議:“當借諒山一勝之威,與締和好,則法人必不再要求”。於是,清政府於一八八五年四月七日正式下詔宣佈停戰,並同法國簽訂了屈辱的和約。抗擊法軍取得的勝利,換來的卻是腐敗朝廷向敵人的投降。中國與帝國殖民者確實是有實力上的差距,但如果沒有清政府的軟弱,想必也不會落到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地步。歷史就是這樣,讓人著迷而又讓人氣憤,讓人心潮澎湃而又讓人憤憤不平,或許這就是歷史的魅力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