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複盤:快遞界“Uber”倒閉的3個教訓

Shyp是一家總部位於三藩市的初創公司, 成立於2013年, 致力於給用戶提供最便捷省錢的打包、取貨和快遞一站式服務, 被稱作快遞界的“Uber”。

成立五年後, Shyp的創始人凱文·吉本(Kevin Gibbon)在領英上發佈長文, 宣告公司結束運營, 並分享自己總結的3個失敗教訓。

Shyp設立的出發點是為用戶提供按需快遞的服務。 使用者下載Shyp手機軟體之後, 只需要挨個拍攝需要打包和搬運的物品, 然後點擊地圖, 告訴Shyp你要將這些東西運往哪裡, 工作人員會上門來幫你將所有物品打包好, 並選擇一條最為經濟快捷的路徑將這些東西運送至你的目的地。 無論你要郵寄電腦還是自行車, 每個訂單統一收取5美元配送費。

Shyp當年深受風投公司喜愛, 融資總額達6200萬美元, 其中包括由凱鵬華盈領投的B輪5000萬美元融資。 風險投資大佬約翰·杜爾(John Doerr)還進入了該公司的董事會。 在2015年, 杜爾公開稱讚Shyp:“這是第一家讓貨物運輸變得輕鬆且無風險的企業,

這是一種十分神奇的方式。 ”

短短5年時間, Shyp發生了什麼?談到倒閉原因, 創始人吉本把它歸結為戰略錯誤, 主要是以下三點。

第一, 不計一切成本求增長。 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 Shyp的收費標準統一是5美元配送費, 但是要知道, 各種寄送物品大小和重量都不一樣, 有的可能是一雙鞋子, 有的可能是一台電視, 5美元遠遠無法覆蓋配送成本。

第二, 盲目擴張, 堅持錯誤的商業模式。 吉本說, Shyp剛創立的時候, 用戶數出現了爆炸式增長, 但很快的, 用戶增長速度放緩。 商業顧問建議吉本把重點業務對象從偶爾寄送物品的個人用戶, 轉向有固定寄件需求的小型企業用戶。 但吉本卻主張應該不惜一切代價獲得用戶數增長,

並對一切反對意見充耳不聞。

吉本採取了各種手段深耕消費者市場, 包括採取更大規模的宣傳策略, 以及在各大城市迅速擴張。 結果, Shyp和大部分按需提供服務的公司一樣, 難以在創立城市之外找到發展模式。 後來, Shyp不得不宣佈裁員, 並關閉了三藩市以外的所有業務, 重心也轉向了有固定寄件需求的小型企業用戶。

第三, 沒有及時關閉不盈利的業務。 當Shyp把重心轉為面向企業客戶時, 依然保留了面向個人用戶的業務, 並專門由一個小團隊來運營, 因為這項業務雖然不賺錢但非常受歡迎。 吉本承認, 這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大企業可以有資金自由來探索新產品和新管道, 但創業公司這麼做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當吉本醒悟過來的時候, 為時已晚。 吉本表示, 縮小規模後的Shyp在去年12月開始實現營利。 但是, 公司依然需要更多的資金才能繼續運營。 這個時候, Shyp已經沒辦法從風險投資公司獲得資金了。

不計成本的發展模式已經讓許多初創公司付出了代價, 究竟如何制定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是Shyp倒閉拋給每一家初創企業的問題。

科技有溫度, 點擊下方, 關注「 酷玩兒」帶您發現新奇、好玩的科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