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好,燕子!

今天上午, 由青年環境教育公益機構——根與芽攜手北京鴉兒胡同小學、後海社區以及迪士尼志願者共同舉辦的“你好, 燕子!”助燕安家活動在後海舉行。 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專家潛心多年研究設計的家燕人工巢托真正應用於實踐中, 嘗試解決城市建築結構變化帶來的家燕“住房難”的問題。

主持人向學生和志願者們介紹本次活動

學生們在製作家燕巢托的相關禮物

迪士尼志願者們在製作家燕巢托

燕子, 自古以來就是和人類較為親近的一種鳥。 在許多地方, 人們甚至將燕子看作是家庭成員, 認為燕子到家裡落戶會帶來好運。

然而, 這幾十年間, 燕子的數量卻越來越少。 以北京雨燕為例, 在20世紀初, 北京雨燕種群數量曾一度達到50000只,

而到2017年, 據中國觀鳥會調查, 則僅餘2864只。 城市建築結構的變化、綠地以及濕地的消失、古建築防鳥網的設立、城市綠化中殺蟲劑的使用、空氣污染以及人們的捕捉等都是造成燕子數量急劇減少的原因。

為了喚起人們對燕子的關注, 根與芽在去年5月發起了“你好, 燕子!”專案, 在北京後海社區帶領學生、老師和社區居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學生們瞭解燕子的知識, 實地探訪燕巢的分佈, 並繪製了許多保護燕子的海報, 一心要幫助燕子, 讓它們繼續留在城市生活。 在今年的“你好, 燕子!”助燕安家活動中, 學生和志願者們將把專家設計的家燕巢托安裝在後海煙袋斜街, 等待著越冬歸來的燕子在上面築巢、繁育。

煙袋斜街地處後海旅遊景區內,

是一條商業街道, 也是老北京居民的集中地。 後海更是重要的城市濕地以及燕子等鳥類的重要繁殖聚集區域。 在去年的“你好, 燕子!”項目中, 人們發現, 煙袋斜街短短200米長的街道上竟然可以找到17處家燕巢——商鋪門匾上、屋簷下, 甚至音響、射燈上, 都有燕子的身影。 此次在煙袋斜街開展燕子保護的愛鳥宣傳活動將給後海這個首都文化遺產的名片上增添生態文明的內涵。

在本次活動中, 學生和迪士尼志願者們在根與芽的協助下, 在煙袋斜街將燕子經常出沒的地方清掃乾淨, 並把巢托逐一安裝在合適的高牆上。 嶄新的巢托承載著所有人的心願:春天, 我們希望種出一窩小燕子, 給燕子, 更給人類,

一個溫暖的家園。

志願者在清掃燕巢下的糞便

學生與志願者們在煙袋斜街合影

- END -

本文為公益時報原創首發,歡迎轉載

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獲得授權,違者必究

作者 | 張龍蛟

責任編輯| 高文興 微信編輯 | 吳麗萍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直接閱讀文章 -

公益時報

政策解讀/公益活動/熱點事件/社會創新

想留言嗎?果斷在留言區發言吧!

學生與志願者們在煙袋斜街合影

- END -

本文為公益時報原創首發,歡迎轉載

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獲得授權,違者必究

作者 | 張龍蛟

責任編輯| 高文興 微信編輯 | 吳麗萍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直接閱讀文章 -

公益時報

政策解讀/公益活動/熱點事件/社會創新

想留言嗎?果斷在留言區發言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