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日本投降前夕的瘋狂計畫:欲將上海化為一片焦土

1945年1月17日, 距離我們所知的日本戰敗日子還有近七個月時間。 新任日本首相小磯國昭在東京召開最高會議, 通過了《帝國陸海軍作戰計畫大綱》和《決戰非常措施綱要》。 日本決定要在臺灣、上海、南洋島嶼等前線與敵軍展開“玉碎戰”, 要日軍想盡辦法用自己的生命為天皇盡忠, 妄圖挽回敗局。

1月22日, 岡村寧次接到日軍大本營的密令後, 迅速投入到部署行動中。 日軍密謀的“上海決戰計畫”中, 明確表示將在上海進行"焦土戰"和"玉碎戰", 哪怕毀掉上海也要為日本本土防衛減輕壓力。

日軍強行徵用民工為他們挖壕溝、壘工事, 只付給民工少量津貼, 事先講好的每天兩斤棒子麵都賴掉了。 他們計畫在上海市內佈置百多處火力點, 形成十多道堅固防線, 這些火力點若是真的用來了, 那上海中心城區必定化為焦土。

日軍為了盡可能在防守時占地利, 強征了各個銀行倉庫、大樓大廈、廠房、公園、公寓、醫院、學校等地。 為了抵抗敵軍飛機的進攻, 日軍還將居民趕到頂樓居住, 讓這些無辜的市民成為他們的擋箭牌。 在陸家嘴外籍士兵公墓被徵用後, 日軍就在上面建起了兩座大炮跑壘, 炮口對著浦江兩岸的市區,

僅這一處就可以看到當年日軍“焦土戰”的狠毒。

不久之後, 日軍在硫磺島、沖繩島戰役中接連遭到慘敗, 日軍大本營依然要求對上海加強防備。 在5月份後依然有駐守外地的日軍部隊趕到上海幫忙, 僅上海市郊、週邊的兵力就達到了30萬人。 這些日軍在岡村寧次的帶領下愈加瘋狂,

他們將"寧為玉碎"、"焦土抵抗"等口號時常掛在嘴邊, 眼看一場悲劇就要上演了。

然而, 8月初美軍在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 蘇聯紅軍也開始對日本關東軍發起總攻。 8月9日, 日本天皇開始擬定接受投降的"終戰方案"。 岡村寧次在聽到投降的消息後非常不甘心,

還上奏"豈有我百萬大軍在握、束手就降之理?"然而他一個人阻止不了戰局的發展, 8月15日, 日本天皇廣播投降詔書, 駐守上海的日軍少佐以上軍官集中收聽天皇廣播, 當場就有一名軍官剖腹自殺了, 他也成了上海"玉碎戰"中真正玉碎死掉了的日本人。 至此, 一場威脅上海的“焦土戰”才正式破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