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孫策心腹謀臣,創造了一個成語,讓又江東多了一位雄主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40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南宋詞人辛棄疾, 曾吟詠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很多人對此耳熟能詳。

不過這句話並非辛棄疾原創, 而是出自曹操之口。 當然了, 曹操此言並不含侮辱之意, 畢竟如果按年齡來算的話, 他的確相當於孫權的父輩——孫權之父孫堅, 與曹操一樣, 出生於西元151年。 說到此處, 我們不由得想起了很多讚賞孫權的說法, 例如他未及弱冠, 便挑起了江東的重擔, 與年齡相當於他父輩的曹操、劉備角逐, 也未落下風, 等等。

的確, 孫權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他年僅十五歲, 便擔任了陽羨長一職, 並被舉孝廉、舉茂才。 接手江東之後, 他也沒有引發任何混亂, 或者給敵人留下什麼可趁之機。 赤壁之戰, 他有“孤不能以十萬之眾, 受制於人”的魄力;夷陵之戰, 他敢於對陸遜委以重任;對內, 他能壓制山越之亂;對外他曾多次伐魏, 也曾有過滅蜀之心。 雖然孫策曾言:“舉江東之眾, 決機于兩陳之間, 與天下爭衡, 卿不如我;舉賢任能, 各盡其心, 以保江東, 我不如卿”, 認為孫權更適合做一個守成之主, 但是在亂世爭霸中, 孫權卻也算遊刃有餘。 也難怪曹操有曹丕、曹植、曹沖等優秀的兒子,

並有曹真那樣優秀的養子, 還會感歎“生子當如孫仲謀”。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孫權剛在接手江東之時, 也曾非常脆弱, 也曾因孫策的突然死亡, 也不知所措, 甚至終日以淚洗面。 《三國志·吳主傳》記載:“五年, 策薨, 以事授權, 權哭未及息。 ”意思是說, 西元200年,

孫策遇刺身亡時, 將江東大業托會給了孫權, 孫權卻一直痛哭, 根本不能停止。 這個時候, 江東內部有人暗懷鬼胎, 外部有各方勢力虎視眈眈, 借用諸葛亮《出師表》中的一句話, 就是“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這個時候, 江東老臣張昭站了出來, 他對孫權說了一句話, 逼迫孫權放下痛苦, 挑起了重擔。 他對孫權說了什麼呢?

《三國志》中的提到:“策長史張昭謂權曰:‘孝廉, 此甯哭時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師, 非欲違父, 時不得行也。 況今奸宄競逐, 豺狼滿道, 乃欲哀親戚, 顧禮制, 是猶開門而揖盜, 未可以為仁也。 ”意思是說, 主公啊, 現在不是沉浸於悲痛的時候, 古時周公立去世, 他的兒子伯禽就沒有遵古禮守孝, 這不是因為伯禽不孝, 而是因為情況特殊, 不能正常守禮。 現在我們的情況也是這樣, 奸徒角逐, 豺狼當道。 你只顧自己悲傷, 為兄長守禮, 會給敵人可趁之機, 這相當於打開大門, 把強盜往自己家裡講, 並不能算仁德。

說完之後,張昭也沒等孫權反應,而是直接脫下孫權身上的孝服,讓他換上正常的衣服,騎上馬匹,去巡視軍隊,這才穩定了人心。正是因為張昭此舉,我們才見識到了繼孫堅、孫策之後,江東的又一位雄主,才見識到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然而,到了如今,人們大都只記住了孫權的年少有為,卻忘記了張昭的功勞。不過,人們雖然忘卻了張昭的功勞,千百年來,卻一直在使用著張昭勸說孫權時,首創的成語,即“開門揖盜”。這個成語,在文化傳承中,並沒有發生訛變,而是保留了其本意,即打開門把強盜請進來,引申為引入壞人,招致禍患。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說完之後,張昭也沒等孫權反應,而是直接脫下孫權身上的孝服,讓他換上正常的衣服,騎上馬匹,去巡視軍隊,這才穩定了人心。正是因為張昭此舉,我們才見識到了繼孫堅、孫策之後,江東的又一位雄主,才見識到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然而,到了如今,人們大都只記住了孫權的年少有為,卻忘記了張昭的功勞。不過,人們雖然忘卻了張昭的功勞,千百年來,卻一直在使用著張昭勸說孫權時,首創的成語,即“開門揖盜”。這個成語,在文化傳承中,並沒有發生訛變,而是保留了其本意,即打開門把強盜請進來,引申為引入壞人,招致禍患。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