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共用跑者的節日狂歡

就著大好春光, 在綠意盎然的城市中來一場馬拉松, 其酣暢淋漓想必是很多跑步愛好者都難以拒絕的。 自2012年創辦以來, 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一路成長, 聲名越來越響亮, 已經成為中國馬拉松金牌賽事, 給春城帶來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而對於廣大跑步愛好者來說, 參加馬拉松更像是一次節日狂歡, 可以在持續的奔跑中體驗節奏和毅力的快感。

近年來, 馬拉松在國內處處開花, 也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了這場全民健身的盛宴之中。 去年, 一篇《馬拉松是中產無聲的廣場舞》在網路上引起很大的爭論,

事實上, 馬拉松隊伍覆蓋的人群多種多樣, 而這正體現了其魅力所在。 一是開放, 比賽場地是開放的, 往往是一步一風景, 跑步之旅同時也是觀光之路;二是包容, 職業選手與業餘愛好者同場競技, 上萬人的參賽群體也將這種包容性放大了。 2017年, 全國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800人以上規模)達1100場, 比上年增長了83%;參賽人次近500萬, 比上年增加了78%。 這反映了馬拉松在我國的高熱發展態勢, 也折射了人們對於運動、康體等越來越強烈的需要, 全民健身氛圍漸趨濃厚。

但將這樣的發展現狀投放到國際大環境中作比較, 我們在舉辦規模和級別上都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2015年, 美國全馬和半馬賽事達到3800場, 相當於中國的28倍;馬拉松“六大滿貫賽事”中,

美國就占了3席。 儘管這樣的比較並不公平, 但卻給我國推動馬拉松事業發展帶來很大的啟示, 比如賽事的有序組織、運動過程中的各種保障、強調參與而不是競技、配套活動項目的展示等等。 尤其是在組織和保障上, 我們必須不斷積累經驗、改進方式, 確保在跑得安全的基礎上跑得快樂, 不斷帶動更多人參與進來。

國內馬拉松這幾年也出現了一些身著奇裝異服、動漫裝扮、身體彩繪等的“奇葩”, 很吸人眼球。 馬拉松本身是包容的, 也具有很多開發可能性, 我們可以嘗試把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有機融入其中, 與比賽本身進行銜接, 豐富其活動內容, 讓馬拉松真正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動力。

馬拉松屬於每個人。 享受跑者的節日狂歡, 我們需要的是一顆開放包容、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心, 以及合適的運動裝備和良好的身體條件。 當然, 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上儘量堅持, 在鼓勵參與的同時勇於爭先, 馬拉松將會帶給我們更多積極正面的意義。 (余國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