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一種“茯苓饅頭”健脾降血糖,千萬不能錯過!

茯苓是種健脾的常用中藥, 之所以常用, 一個重要原因是茯苓很平和, 中醫稱之“四季神藥”。 因為性味平和, 無論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 茯苓都不會因為性味的偏頗吃出問題, 因此也是最可以用於日常食療的一味藥。

從藥效上講, 茯苓能利水滲濕, 健脾寧心, 可以治療因為脾虛導致的小便不利, 痰飲水腫, 脾虛脘脹, 納少便溏, 心悸失眠。 現在藥理證實, 它還是良好的利尿劑, 同時能降血糖。 歷代古典醫籍中, 藥食同源的膳食譜中, 每每離不開茯苓。

800年前的南宋《儒門事親》中載:“茯苓四兩, 白麵二兩, 水調作餅,

以黃蠟煎熟。 ”到了清初, 有人提出“糕貴乎松, 餅利於薄”的主張, 逐漸地演變成現在的“茯苓夾餅”。

據說有一次慈禧病後不思飲食, 廚師將松仁、桃仁、桂花、蜜糖為主要原料, 配以適量茯苓粉, 再用上等澱粉攤烙成外皮, 精工細作製成夾心薄餅, 這就是北京“茯苓夾餅”的前身。

著名中醫沈紹功先生有個經驗, 治療腎功能衰竭, 浮腫甚至腹水、胸水的病人, 可以用茯苓60g至90g單包煮熟或者放在醫生開的中藥中一起煎煮, 煮熟後的茯苓當糧食吃, 健脾消腫的效果很好。

如果不會蒸饅頭, 煮粥或者用牛奶沖調麥片時, 可以用茯苓粉代替一部分的大米或者麥片, 這樣就兼顧補脾和降糖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