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治療“帕金森”需不需要手術

剛剛過去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被發現200年了, 但很多人還不清楚它究竟是種什麼病。 手抖、僵直通常被醫生認為是帕金森病的首要關鍵指征, 可仍有不少患者及家屬把這些發病症狀歸結于普通的“老年病”, 因而耽誤了診治。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 目前全球有超過500萬名帕金森病患者, 其中近300萬人在中國。 帕金森病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中老年人面對的“第三殺手”。 由於致病原因不明, 表現和進展又因人而異, 患者的具體治療方案, 比如使用藥物的種類和先後順序, 以及能不能接受手術等都有許多差別。

1 患者多在55歲以後發病

1997年, 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把每年的4月11日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Parkinson'sDiseaseDay)。 這一天也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病變疾病。 人的大腦中有一個部位叫“黑質”, “黑質”細胞富含黑色素, 是腦內合成多巴胺的主要核團。 而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神經介質, 與軀體運動功能密切相關。 如果“黑質”細胞出現功能退化, 不能產生多巴胺, 患者活動能力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從而出現“震顫麻痹”,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帕金森病。 換句話說, “當黑質細胞數減少到一定程度時, 即可產生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

北京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宇清介紹,

帕金森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 大多數患者是在55歲以後發病, 其特點是起病隱匿, 進展緩慢, 症狀不對稱。 此外, 也有40歲以下發病的“青少年型”帕金森病, 他們的發病特點是多有家族性遺傳史, 病情進展較快, 藥物治療出現副作用的時間往往會提前。

2 “靜止性震顫”是典型病症

帕金森病雖然是神經系統常見病, 但社會大眾對它的瞭解尚淺。 帕金森病患者的一些症狀如面部缺乏表情、動作緩慢、手部不停顫抖等, 經常被誤認為是老年人的“老年病”, 因而很多人直到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才前往醫院就診和治療。

張宇清指出, 帕金森病在臨床上主要有四大臨床特徵。 一是“靜止性震顫”, 如手抖、手部呈現搓丸式動作、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等不自主抖動,

這類症狀可見於大約50%至75%的帕金森病患者。 二是“肌肉僵直”, 肢體關節運動阻力增加, 僵硬不靈活。 三是“運動遲緩”, 隨意運動減少, 運動減緩或不能運動, 如解系鞋帶、扣紐扣等動作比以前緩慢許多, 或者根本不能順利完成, 還出現了字越寫越小的“小寫症”和“面具臉”等表現。 四是“姿勢步態異常”, 出現平衡或協調功能障礙。 具有至少兩個上述臨床特徵, 可視為疑似帕金森病。

此外, 帕金森病患者還可能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現象, 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 汗分泌增多或減少, 大、小便排泄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等。 少數患者可合併有癡呆或抑鬱等精神症狀。

事實上,

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進展並不完全相同。 一些患者在發病後的短短幾年內會迅速致殘, 生活不能自理。 更多的患者病程進展相對較慢, 可長達20年至30年, 經過合理治療基本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這種區別除了與帕金森病本身特點有關外,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的心理素質、醫療條件和家庭關懷。 總體來看, 能保持樂觀心情、意志堅強和有和諧家庭關係、良好家庭護理的患者, 再加上合理及時的醫治, 大多都能保持長久的生活自理能力, 病情發展也相對較慢。

3 患病早期可先小劑量用藥

帕金森病原本不是一種致命疾病。 但患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和合理的治療, 很容易導致身體機能下降, 最後出現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各種併發症,

從而影響到壽命。

帕金森病出現的一系列身體症狀主要是由於“黑質”神經細胞退化, 不能分泌多巴胺所引起。 當前所有抗帕金森病的藥物都只是緩解這些症狀, 還不能實現有效減慢神經細胞的退化或再生這些退化的神經細胞。 因此, 藥物的機制是在人的大腦中代謝成多巴胺。 對於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來說, 若只有輕微症狀且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服用劑量較少的藥物便已足夠。

對於大部分需要長期用藥的患者來說, 難免會遭遇藥物副作用帶來的困擾。 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梅珊珊醫師提示, 大部分抗帕金森藥物都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暈眩、噁心、嘔吐、幻覺、失眠或有睡意。 有些副作用在身體適應後會慢慢減少, 但有時嚴重的副作用會迫使患者減少或停止服藥一段時間。

其中,治療帕金森病的首選藥物左旋多巴類藥物有兩種特有副作用,即“不自主動作”(身體出現一些無法自我控制的動作)和“開關”的週期性藥效變動(即藥物效力未能維持到下次服藥的時間,讓患者有一段時間失去活動能力)。這兩種副作用一旦出現便很難消除,所以,患者出現上述副作用時須及時告訴主治醫師,以便選擇更合適的藥物組合及劑量。根據患者的病情,醫師可能會調整左旋多巴的劑量,或改用其他藥物來減少這些副作用。比如,同時服用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抑制劑等藥物,以增強血液中左旋多巴濃度的穩定性,減少藥效失效的時間。

相對左旋多巴類藥物而言,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類藥物較少會出現副作用,但對病情較重的患者療效不太理想。一般情況下,對於比較年輕的患者,醫師通常會先選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希望可以減少或延遲使用左旋多巴,來避免產生“不自主動作”和“開關”的藥效變動。

4 藥物無法控制“異動”可考慮手術

“帕金森病這種慢性進展性疾病尚無根治方法。因此我們治療帕金森病的目標有3個:最大限度地延長正常運動時期;通過控制震動、僵硬等症狀來改善運動障礙;減少誘發運動障礙和非運動副作用的藥物。”張宇清說,當出現藥物副作用,且藥物無法控制身體“異動”時,患者就可考慮手術治療了。從時間上看,患者發病後5年至10年期間是最佳手術期。

目前,神經科醫生通常採取內科藥物治療、腦起搏器(又稱“腦深部電刺激術”)外科手術及其他運動康復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從臨床結果看可以明顯減緩帕金森病的病情進展。在國際上,腦起搏器被認為是治療帕金森病唯一有效的外科手術療法,且已被研究證明,可明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病症,減少服藥劑量及副作用。

張宇清提醒,不是誰都能做手術治療。患者能夠接受腦起搏器治療的標準大致有6個:1、確診為原發性帕金森病;2、對左旋多巴曾有良好反應,且保持至目前;3、出現藥物療效減退;4、出現劑末現象(指每次用藥的有效作用時間縮短)、運動波動和異動症;5、認知能力正常(無癡呆);6、合理的手術期望值和良好的家庭支持條件。同時,他也表示,患者合併有下列情況時不建議手術治療:嚴重腦萎縮、癡呆、凝血系統疾病、中重度抑鬱症、年齡80歲者。

腦起搏器治療應用的是微創神經外科手術,把電極植入預定的腦內目的地區域,再通過連接導線連接到刺激發生器。該刺激發生器一般是植入患者胸部皮膚之下,其大小和心臟起搏器相似。植入大腦中的電極釋放持續電刺激,抑制那些因多巴胺減少而過度興奮的神經元,減低其過度興奮的狀態,從而減輕帕金森病症狀。

總之,對帕金森患者來說,選擇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的重要因素是年齡和疾病病程。專家認為,病程到4年左右的帕金森患者,可以開始考慮接受手術評估。

延伸閱讀:高學歷人群更易患病?

一項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帕金森與學歷呈正相關,即高學歷者更易患帕金森病。這是什麼緣故呢?

張宇清表示,帕金森病目前病因不明,普遍認為與年齡老化、遺傳、環境毒素(工農業污染、室內裝修污染、手機、電腦輻射)的接觸等綜合因素相關。因此,神經科專家推測認為,高學歷人群年輕時用腦較多,或工作時與手機、電腦接觸較多,所接受的輻射也較多,從而使年老後的患病幾率增加。(於颻)

但有時嚴重的副作用會迫使患者減少或停止服藥一段時間。

其中,治療帕金森病的首選藥物左旋多巴類藥物有兩種特有副作用,即“不自主動作”(身體出現一些無法自我控制的動作)和“開關”的週期性藥效變動(即藥物效力未能維持到下次服藥的時間,讓患者有一段時間失去活動能力)。這兩種副作用一旦出現便很難消除,所以,患者出現上述副作用時須及時告訴主治醫師,以便選擇更合適的藥物組合及劑量。根據患者的病情,醫師可能會調整左旋多巴的劑量,或改用其他藥物來減少這些副作用。比如,同時服用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抑制劑等藥物,以增強血液中左旋多巴濃度的穩定性,減少藥效失效的時間。

相對左旋多巴類藥物而言,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類藥物較少會出現副作用,但對病情較重的患者療效不太理想。一般情況下,對於比較年輕的患者,醫師通常會先選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希望可以減少或延遲使用左旋多巴,來避免產生“不自主動作”和“開關”的藥效變動。

4 藥物無法控制“異動”可考慮手術

“帕金森病這種慢性進展性疾病尚無根治方法。因此我們治療帕金森病的目標有3個:最大限度地延長正常運動時期;通過控制震動、僵硬等症狀來改善運動障礙;減少誘發運動障礙和非運動副作用的藥物。”張宇清說,當出現藥物副作用,且藥物無法控制身體“異動”時,患者就可考慮手術治療了。從時間上看,患者發病後5年至10年期間是最佳手術期。

目前,神經科醫生通常採取內科藥物治療、腦起搏器(又稱“腦深部電刺激術”)外科手術及其他運動康復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從臨床結果看可以明顯減緩帕金森病的病情進展。在國際上,腦起搏器被認為是治療帕金森病唯一有效的外科手術療法,且已被研究證明,可明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病症,減少服藥劑量及副作用。

張宇清提醒,不是誰都能做手術治療。患者能夠接受腦起搏器治療的標準大致有6個:1、確診為原發性帕金森病;2、對左旋多巴曾有良好反應,且保持至目前;3、出現藥物療效減退;4、出現劑末現象(指每次用藥的有效作用時間縮短)、運動波動和異動症;5、認知能力正常(無癡呆);6、合理的手術期望值和良好的家庭支持條件。同時,他也表示,患者合併有下列情況時不建議手術治療:嚴重腦萎縮、癡呆、凝血系統疾病、中重度抑鬱症、年齡80歲者。

腦起搏器治療應用的是微創神經外科手術,把電極植入預定的腦內目的地區域,再通過連接導線連接到刺激發生器。該刺激發生器一般是植入患者胸部皮膚之下,其大小和心臟起搏器相似。植入大腦中的電極釋放持續電刺激,抑制那些因多巴胺減少而過度興奮的神經元,減低其過度興奮的狀態,從而減輕帕金森病症狀。

總之,對帕金森患者來說,選擇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的重要因素是年齡和疾病病程。專家認為,病程到4年左右的帕金森患者,可以開始考慮接受手術評估。

延伸閱讀:高學歷人群更易患病?

一項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帕金森與學歷呈正相關,即高學歷者更易患帕金森病。這是什麼緣故呢?

張宇清表示,帕金森病目前病因不明,普遍認為與年齡老化、遺傳、環境毒素(工農業污染、室內裝修污染、手機、電腦輻射)的接觸等綜合因素相關。因此,神經科專家推測認為,高學歷人群年輕時用腦較多,或工作時與手機、電腦接觸較多,所接受的輻射也較多,從而使年老後的患病幾率增加。(於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