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國之後為什麼沒有用“韓”作為國號的朝代了?

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頻繁, 一百年、幾十年, 甚至幾年就能更換個朝代。 這樣來說, 那國號就應該多了去了, 不過算下來也沒多少。 再仔細看看, 基本都是那麼幾個來回用。 什麼趙、前趙、後趙, 什麼前燕、後燕、南燕、西燕, 什麼齊、秦、魏也是用過好多回。 但是有個奇怪的現象, 韓國從戰國之後, 就不再有朝代再用了。 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其中緣由!

韓國這一國號最早出現在西周, 周武王把自己的兒子封在韓城, 韓國就正式建立了。 不過, 到了春秋時期, 晉國吞併了韓國。 再後來, 三家分晉, 韓國又重新建國, 是不是很搞笑?每個朝代國家建立初期都是一片欣欣向榮, 韓國也不例外。 韓昭侯重用申不害, 實施變法, 富國強兵。 韓國弓弩和造劍技術發達, “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陸斷牛馬, 水截鵠燕”。 韓國憑藉這些建立起了穩固的政權。

不過, 韓國還是最先成為了秦國統一的第一塊墊腳石。 這從地圖上韓國的位置就能看出來。 韓國地處中原地帶, 周圍強敵環伺, 什麼秦魏趙楚, 沒有一個好惹的主。 而且韓國離強秦太近, 無險可守。 韓國還有個上黨地區, 西控河東, 北連晉陽, 南俯伊洛, 東控河北。 屬於軍事要衝, 四戰之地。

《後漢書》裡對他的介紹就是“天下有變, 常為兵沖”。 什麼意思?天下大亂就必然會遭到周邊政權的瘋狂搶奪。 秦趙為了上黨地區血拼半年時光, 齟齬的時間更長, 趙國死亡近五十萬, 秦國也不輕鬆。 韓國懷璧其罪, 自己的實力又與周邊國家不相對等, 所以韓國經常被周邊國家吊打。 韓國所在的這塊地再重要, 你經常打敗仗, 這對國家威名損傷嚴重。 你就是公司開張, 也不會願意用一個簑名吧?這是其一!

再有就是漢朝以後, 韓國這片舊地歸中央政府管轄, 只有韓王信有過封號就不再有過功臣受封。 上黨地區是軍事重地, 但高原地區農作物產出不高。 沒有經濟, 自然無法長久。 韓國另一部分豫中地區產糧高, 卻又是無險可守。

條件不好, 又是四戰之地, 各方爭奪的對象, 不能作為割據的有利地區。 不過高產糧加軍事要衝, 這卻是中央政府所喜歡的。 中央政府地盤大, 不在乎軍事重地產糧少, 也不在乎產糧地區無險可守, 因為他都能消化。 這就造成了國家和平時期, 皇帝不願封出去, 比如漢朝;亂世時期, 權臣不願要或者拿到的封地遠不止韓國的地盤, 看看晉國, 這樣自然也無法叫韓國。

還有一點就是韓國這一地區改名易號非常嚴重。 明朝時倒是有王爺封在了這裡, 按理說該叫韓王了吧?不過可惜的是, 這一地區早就改名潞州了, 最終叫潞王。 還有很多次改名, 最終這一地區該叫什麼真的亂了, 自然也就不會有人想起“韓”這一軟弱的國號來。 沒有封地叫韓, 自然也就不會再有韓朝。

中國朝代的命名總結起來一般有三條, 根據發跡地來定國號, 比如趙宋。 根據君主的爵名來定國號, 比如李唐。 根據纖語或文義來定國號, 比如蒙元。 韓國是一條都不沾。 韓國作為國號威望不足, 割據形勢又不夠好, 還有上黨豫中地區從漢朝後就沒有再使用,再加上齊楚燕趙魏秦名號都比韓國響亮。這麼多因素綜合在一起,韓國從戰國之後,不再有朝代用也就不奇怪了。

還有上黨豫中地區從漢朝後就沒有再使用,再加上齊楚燕趙魏秦名號都比韓國響亮。這麼多因素綜合在一起,韓國從戰國之後,不再有朝代用也就不奇怪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