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國產晶片之痛,中國晶片不會永遠受制於人

本週二, 美國封殺中興通訊的事件, 讓我們意識到, 自主晶片的發展必須提上日程了。

事實上, 華為早就開始發展晶片了, 華為手機在處理器晶片上一直在使用自主研發的麒麟處理器, 在性能上麒麟處理器不亞于高通驍龍, 這讓華為不僅可以獲得更好的利潤, 同時也讓華為不受其他硬體廠商的掣肘。

晶片技術存在著難度, 但真正的難度是在有些人不想自己造, 還停留在造不如買的思想裡。 每年2000多億美元進口晶片, 也就是大致1.5萬億人民幣的採購金額。

中興事件給中國高科技產業敲響了警鐘, 沒有核心技術, 永遠受制於人是不行的。 晶片確實是中國的一塊心病, 特別是生產晶片的核心光刻機, 更是一大難題, 目前世界上只有荷蘭的ASML一家獨大, 對中國一直是封鎖, 想買也買不到。

早在幾年前, 我國就宣傳擁有39個工業大類, 191個中類, 525個小類, 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但是很多人萬萬沒想到, 如今科技水準先進、工業門類齊全的中國, 竟然在小小的晶片產業上面還存在明顯的短板, 被美國人扼住要害。

今天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從現在開始, 中國將不計成本加大在晶片產業的投入,

整個產業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

據瞭解, 中國目前最好的晶片是26納米, 世界上普遍是10納米, 已經向7納米發展了, 差距還是很大的, 難度也不小, 晶片的科技難度僅次於航空發動機, 需要舉全國之力, 優勢互補去攻克難關。

中國雖然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國, 每年生產出占全球一半以上的手機、電腦和家電, 但是這些電子產品裡面最核心的部分——晶片, 卻嚴重依賴於從國外進口。

在中國晶片行業裡有一句俗語:“除了水和空氣, 剩下的全都是從國外買的”, 這聽起來似乎很誇張, 但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2017年中國進口晶片金額高達2600億美元, 花費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進口金額的兩倍, 超過鐵礦石、鋼、銅和糧食這四大戰略物資的進口費用之和。

目前我國晶片自給率不到20%, 高端晶片的自給率更是幾乎為零。 毫不誇張的說, 假如美日韓等國聯合起來禁止向中國出口晶片, 中國的電子工業幾乎要面臨癱瘓。

中國必須不計成本加大在晶片產業的投入, 痛定思痛, 加快推進互聯網和資訊產業政策完善和科技體制改革, 並產生更強的改革緊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 那就有可能把挑戰變成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