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購買了一條鐵路,然後把它拆掉,英國人感慨:這真是有錢任性

1876年8月3日, 正在半程運營的上海吳淞鐵路出了大事:一個中國人突然橫穿鐵路, 被來不及刹車的火車當場撞死。 這吳淞鐵路是中國第一條運營鐵路, 是由英國怡和洋行修建並經營的, 而8月3日的事故, 可以稱為中國第一例鐵路交通事故了。 只是, 出事後, 上海道台馮焌光在兩江總督、南洋大臣沈葆楨的授意下, 做出了最激烈的反應:派軍隊駐紮在鐵路沿線, 捉拿肇事司機大衛, 要以命償命。

而英國人態度也很強硬, 派兩艘軍艦遊弋在黃浦江, 擺出了迎戰的架勢。 同時, 根據領事裁判權, 英國人對此案進行審理,

最終認為這是交通事故, 大衛不構成犯罪。 案件結果將民意的對抗情緒推向了高潮, 沈葆楨與馮焌光趁機向英國人提出了他們的最終要求:吳淞鐵路必須停建、停運。 那麼, 這條鐵路是如何招惹了這些官員們, 以致非要停建停運方才解心頭之恨呢?

1876年的吳淞鐵路

常見的一種論調是, 那時的國人愚昧, 認為鐵路破壞風水, 故而反對修鐵路。 筆者不否認那時的保守官僚和普通民眾是有這樣的認知, 但對於那些搞洋務的官員可不是這樣的, 比如李鴻章都能跟美國前總統格蘭特談笑風生, 沈葆楨在福州主持船政造船, 他們什麼新鮮事沒見過?豈能不知鐵路的用處?

而這些要洋務要員們之所以對修鐵路很謹慎, 主要是出於三點考慮:一是中國那時沒有修鐵路能力, 全部依靠西方, 修路則可能導致主權受損, 西方會借鐵路滲入中國內地;其二, 修鐵路涉及征地, 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其三, 鐵路通車, 可能會使傳統運輸業從業人員失業, 不利於地方穩定。 綜合以上的考慮,

再顧及民眾風水需求, 朝廷對修鐵路就不開任何口子了。

清朝時的鐵路

可偏偏在上海的英國人就要跟朝廷叫這個勁。 那時的上海已經是租界林立, 貨物運輸主要靠黃浦江。 但黃浦江水淺, 運輸能力有限, 英國人就想修一條從閘北到吳淞口的鐵路。

不過屢次申請, 均遭上海地方拒絕, 於是英國人決定瞞天過海, 與美國人合夥成立了一家道路公司, 在1872年向上海道台申請修建一條運輸馬路, 得到了批准。

實際上, 英國人是打著修馬路的幌子修鐵路, 這就是吳淞鐵路。 當火車汽笛鳴響後, 上海的官員才發現自己的地盤上居然有了一條鐵路。 無論是沈葆楨還是馮焌光都認為, 這條鐵路未經中國批准, 侵犯了中國的主權, 因此他們以最強硬的態度, 要求英國人拆除。 而英國人則玩起了文字遊戲, 說運輸馬路就是鐵路, 堅決不肯退讓。

吳淞鐵路通車

眼見事情僵在那裡, 在天津的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 給馮焌光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由中國出資, 按照造價收購吳淞鐵路, 此後由中國人自己運營, 這樣即維護了主權, 也讓英國人沒受到損失, 兩全其美。 只是, 8月3日的交通事故, 又讓形勢急轉直下, 所以, 李鴻章對沈葆楨也就多了些怨言。

擔心沈葆楨把事辦砸的李鴻章, 決心插手南洋的事務, 在他9月13日與英國人簽訂《煙臺條約》, 處理了雲南危機後,就立即電奏朝廷,派他的兩個助手盛宣懷和朱其詔去上海,協助馮焌光與英國人談判。有了李鴻章的介入,這談判也就順利得多了,10月21日,雙方簽訂協定,中國以28. 5萬兩銀子,收購了吳淞鐵路,鐵路將由中國自主經營。李鴻章也長長舒了一口氣:這個危機終於化解了。只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正在修建的吳淞鐵路

一年後,即1877年10月20日,中國終於付清了所有的銀子,英國人也就將鐵路交給了中國。沈葆楨此時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將吳淞鐵路拆除。於是,花大價錢買來的鐵路,就這樣變成了廢銅爛鐵。沈葆楨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考慮自己的聲譽。在與英國人達成協議後,無論朝中還是民間,都有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英國人違規在前,對於違章建築,中國應拆除才是,如今花錢買回來,是國恥不說,居然還要自己運營,這就是不知羞恥了。李鴻章臉皮厚,為了大局,總是能忍辱負重,而沈葆楨更愛惜自己的羽毛,他受不了這種輿論上的壓力和譏諷,為了自己的清白,憤而將吳淞鐵路拆除。只是他博得了好名聲,但這二十多萬兩銀子的浪費,又算誰的呢?

李鴻章對此相當不滿,批評沈葆楨是剛愎自用。而英國人顯然也是震驚了:再有錢也不能這樣浪費啊。英國公使在給英國外交部的報告中稱,沈葆楨任性的就像小孩子耍脾氣,英國人的意思,換成現在的流行語,那就叫有錢任性。

此後近二十年時間裡,上海再也沒有鐵路。直到清廷在甲午戰敗後,才知道鐵路還是涉及到國防的大計,也就拋開了所有顧慮,放開了修鐵路的口子。吳淞鐵路也因此開始複建,並在1898年通車,不過名字改成了淞滬鐵路。那時很多人已經忘記了淞滬鐵路的前身,而沈葆楨早已不在世間,一把年紀的李鴻章正頂著賣國賊的帽子,被世人唾駡,其中的個中滋味,也只有李鴻章自己最清楚了。

處理了雲南危機後,就立即電奏朝廷,派他的兩個助手盛宣懷和朱其詔去上海,協助馮焌光與英國人談判。有了李鴻章的介入,這談判也就順利得多了,10月21日,雙方簽訂協定,中國以28. 5萬兩銀子,收購了吳淞鐵路,鐵路將由中國自主經營。李鴻章也長長舒了一口氣:這個危機終於化解了。只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正在修建的吳淞鐵路

一年後,即1877年10月20日,中國終於付清了所有的銀子,英國人也就將鐵路交給了中國。沈葆楨此時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將吳淞鐵路拆除。於是,花大價錢買來的鐵路,就這樣變成了廢銅爛鐵。沈葆楨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考慮自己的聲譽。在與英國人達成協議後,無論朝中還是民間,都有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英國人違規在前,對於違章建築,中國應拆除才是,如今花錢買回來,是國恥不說,居然還要自己運營,這就是不知羞恥了。李鴻章臉皮厚,為了大局,總是能忍辱負重,而沈葆楨更愛惜自己的羽毛,他受不了這種輿論上的壓力和譏諷,為了自己的清白,憤而將吳淞鐵路拆除。只是他博得了好名聲,但這二十多萬兩銀子的浪費,又算誰的呢?

李鴻章對此相當不滿,批評沈葆楨是剛愎自用。而英國人顯然也是震驚了:再有錢也不能這樣浪費啊。英國公使在給英國外交部的報告中稱,沈葆楨任性的就像小孩子耍脾氣,英國人的意思,換成現在的流行語,那就叫有錢任性。

此後近二十年時間裡,上海再也沒有鐵路。直到清廷在甲午戰敗後,才知道鐵路還是涉及到國防的大計,也就拋開了所有顧慮,放開了修鐵路的口子。吳淞鐵路也因此開始複建,並在1898年通車,不過名字改成了淞滬鐵路。那時很多人已經忘記了淞滬鐵路的前身,而沈葆楨早已不在世間,一把年紀的李鴻章正頂著賣國賊的帽子,被世人唾駡,其中的個中滋味,也只有李鴻章自己最清楚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