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捕捉兒童敏感期(下)

上一期在金色搖籃從事0-3早教的韓小雪老師為大家奉上的主題《如何捕捉兒童敏感期(上)》的主題課程, 主要講的是0到2歲孩子的敏感期, 而本期課程則主要為家長們帶來的是2到3歲乃至6歲孩子的敏感期。

人類的記憶是從識記, 到保持, 到回憶, 到再認的一個過程,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研究發現了人類的記憶曲線, 也就是說我們的記憶那是有曲線的。 資料分析, 一個知識在剛剛學過的一天內沒有不抓緊時間進行複習, 就只能剩下不到原來的25%, 雖然遺忘的速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減慢, 但仍然在慢慢的減少,

直到徹底地消失, 所以我們需要反復地去聽、去看、去應用。

兩到三歲的敏感期

兩到三歲是孩子叛逆初體驗的一個階段, 用愛來伴隨孩子成長正是我們給大家的一個要求。

空間敏感期(18個月到6歲)

這一時期的孩子開始喜歡探索小角落, 出現扔東西、壘高後推倒再壘高的行為, 對捉迷藏、鑽桌子、鑽廢舊的箱子、爬高後跳下等遊戲樂此不疲, 而這些行為並不是因為孩子調皮, 而是因為他的空間敏感性。

建議:

1、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探索空間, 不要干預太多。

2、鍛煉孩子的空間敏感期, 讓他知道上下、左右、裡外、前後、等。

3、帶孩子去一些可以鍛煉空間感的場地, 如社區的遊藝園, 帶有可以感知空間感的感統器械或大型器械的一個場所。

4、外出去公園時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 讓孩子多去攀爬, 去感受空間。

細小事物敏感期(18個月到4歲)

成人經常會忽略我們周圍的一些細小事物, 對孩子來說吸引力卻是非常大的, 而且他們能夠捕捉到其中的一些奧秘, 這一時期的孩子經常會做一些成人不理解的小動作, 如對小的物件非常感興趣, 手裡總是攥一些小珠子、小石頭子、小紙屑、舊物品等等。

這個時期是我們培養孩子對事物學會觀察入微的一個好時機, 可以培養孩子帶著疑問和想法。 所以家長在敏感期要多給孩子創設這樣的一個空間, 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

建議:

1、給孩子提供一個對觀察細小事物能力培養的環境。 如果家長沒有抓住這個時機, 接下來孩子在觀察能力方面可能就會有所影響。

2、帶孩子走進大自然,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孩子會觀察到小螞蟻、小昆蟲等這些細小的事物, 甚至可能看到小螞蟻會互相幫助, 還會看到小蟲子在互相打架等, 可以培養孩子對細小事物的一個興趣。

3、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去觀察, 孩子是能夠感受到那些細微的變化的, 如小動物傷心了, 小兔子笑了, 或者花開花謝等。

秩序敏感期(2到4歲)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會出現如下的情況:走路只能走同一路線, 做事都要按固定的程式來, 一旦秩序被打亂, 就會大哭大鬧, 甚至要求家長重新做起。 在秩序敏感期, 秩序給孩子帶來的是安全的感覺, 只有內在的秩序建立好了, 孩子才會進行內外和諧統一。

有的家長今天跟孩子說先洗臉再上床, 第二天孩子想洗臉的時候說不行不行, 太晚了, 趕緊上床吧, 孩子就會覺得不行, 為什麼要這樣, 然後慢慢在家長的權威下, 就聽了家長的, 今天可能沒洗臉就上床了, 明天那就洗臉再上床, 後天可能換一種方式, 就不斷地在打破他的秩序。

建議:

1、不要挑戰、打斷孩子的秩序, 這樣會導致孩子的秩序變得更加混亂而不去遵循, 做事情也相對的沒有邏輯。

2、反思自我, 如果孩子真的出現秩序混亂的狀況, 家長一定要反思哪個階段你沒有做到或者哪個階段你介入的太多, 才會給孩子帶來這樣的結果。

模仿敏感期(2到3歲,甚至會持續到6歲)

模仿是孩子早期學習的特點之一,身教重于言傳的原因也是因為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孩子特別是兩歲左右開始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

有很多人認為孩子簡直和家長一模一樣,除遺傳外大部分都是模仿的原因,孩子也會通過這種模仿來學習語言、社交、技能等。模仿是孩子最好的一種學習方式。

建議:

1、對於孩子在模仿期內會出現很多不恰當的模仿,我們要給予恰當的引導。

2、削弱孩子不良的模仿,我們要給他選擇恰當的環境,比如說在選擇動畫片的時候我們就要選擇語言,相對比較好的,或者帶她去合適的環境玩,避開那些嘈雜的或者其他不好的。

自我意識敏感期(2到4歲)

2到4歲正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個階段,這時候孩子學會區分我的你的以及我和你的界限,開始劃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主要表現就從最開始會說“我的”,慢慢就是“不”,甚至開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通過說“不”來體驗使用自我意志的感覺,認為“我說了算”,“這事兒聽我的很重要”,如果發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啊,表現還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

建議:

1、當孩子打人咬人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制止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呢?打某人啊,我打死你呀,只是排除的意思,也不用去去說教。因為那個粗野的行為是不同的,

2、不要和孩子較勁,讓孩子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使用他的自我。如果跟孩子較勁就是回到了你的幼小的情緒裡,情緒被孩子左右了,因為這是一個孩子形成自我的一個過程。

案例1

我家孩子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時,經常會說:“媽媽,這個東西是不是我的?”他要確認好,這東西是不是我的,當我確認說是的,他就會把這個東西挪到她的區域內,他還會不斷地擴張自己的地盤,比如說:“地方我可以用嗎啊,這個地方歸我嗎?”

案例2

有一個爸爸要帶孩子去上商場玩,爸爸說:“我們走著去吧”,孩子說:“不,我要開車去”,爸爸說:“不行,我們要走著去”,孩子又說:“我要開車去”,經過幾次爭論後,爸爸說:“我們開車去”,孩子立馬說:“我不,我要走著去”。然後爸爸說聽你的,我們走著去,而此時孩子並沒有上當了的反應,而是雄赳赳氣昂昂的走出去了。

自我意識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個,關係到將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未來是不是很強大、是否具備強大的能力等。保護自我意識形成的敏感期,就等於保證了孩子的人格的強大、人格的和諧和未來在社會上立足的能力。

以上部分是2到3歲的敏感期,尤其是自我意識敏感期尤為重要,所以家長一定要記住。接下來說一下3到6歲的敏感期。

3到6歲的敏感期

執拗敏感期(2到6歲)

大部分孩子在3到4歲開始進入執拗敏感期,有的孩子在快3歲時會提前進入這一敏感期。表現為事事都得依著他的想法、意圖去辦,否則情緒會發生劇烈的變化,發脾氣哭鬧,扔東西。執拗敏感期形成的部分原因在於建構秩序感敏感期時,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且常被認為是任性胡鬧。

兒童在這一時期常被覺得很難變通。如他要什麼就是那樣的,你換個方法都不行。原因在於兒童心理活動的是有一定秩序的,當他沒有超越這種秩序的時候,就會嚴格地去執行它。

建議:

1、家長和老師們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關愛,也要學會一些安撫的一些小技巧。

2、執拗敏感期,關鍵是要理解和變通。但是變通需要採用一些智慧和技巧,只有變通得好,才能成功的解決一些問題。

3、家長要跳出來自省,不要沉浸在孩子的情緒裡,也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左右。

案例

前兩天我想在我兒子上廁所的時候進去拿東西,他開門他不開,我的執拗勁兒上來了,發了很大的脾氣,但實際我那一天忽略了他是大男孩兒了,所以晚上回家我第一件事情就是跟他道歉。我非常坦誠的跟他講:“做為你的媽媽,我要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才能給你做很好的榜樣。今天早晨非常的抱歉,很對不起。當時我就想拿我的東西,你不給我開門挑戰了我,我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所以我就是作為媽媽我一定要贏。”

在孩子執拗敏感期時,家長需要用一些智慧或技巧來達到我們將要達到的目的,而不是去簡單地呵斥簡單的制止啊,用暴力去解決這事。

追求完美敏感期(3到3歲半到4歲半)

追求完美敏感期的孩子經常會說它“不漂亮我就不要”,特點就是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求完美,如端水不能撒出來,蘋果上面不能有東西等,如果東西不夠完美就覺得不能吃或者不能用了,但是這個階段孩子眼中的“完美”是有引號的。

建議:

1、一定要理解尊重孩子,如:不要因為孩子一定要吃整個的餅乾,而不吃掉下來的或者殘缺的,就說他是浪費。

2、孩子的問題不要擴大化,我們知道這一階段是他追求完美的這樣的一個敏感期,會有這樣的反應。

3、我們可以一起跟他用我們的智慧和技巧共同建立什麼叫完美,給它重新定義之後,孩子除了有自我規則的完美定義,還會再生出其他的,慢慢就學會了變通。

案例

當孩子在吃餅乾時,因為餅乾缺了一角就不吃了,家長可以說:“哇,看這個餅乾,像個小月亮。”孩子會覺得如果作為餅乾它已經不完美了,但現在這餅乾變成了月亮,就是一個完美的月亮,就是月亮餅乾,就可以吃了。

詛咒敏感期(3到5歲)

詛咒敏感期時的孩子會說一些聽上去即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辭,如“打死你”、“臭屁”等。這時候家長會感到恐慌,說“跟誰學的?”“怎麼可以說出這麼不好聽的話,多不雅。”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他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無論是從別人那或者自己感受到的。

建議:

1、不要有很強烈的反應,孩子在這個階段很多語言都是在感受語言的力量,成人的反應越強烈,孩子就越喜歡說。

2、對於不好聽的話要採取淡化和找相替代的詞語的方式。教給他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要表達的情緒。

3、要忽略和淡化孩子的語言,因為這並不是他真正想表達的,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慢慢把這個階段過去。

案例1

當他說“臭爸爸”的時候,你會說:“你怎麼能這樣呢”,他會感受到原來我說這句話你很受傷、難過,我可以用這句話來傷害你。再如當孩子說:“媽媽,你好漂亮”時,媽媽會表現出開心,會說:“哇,媽媽太愛你了”,他就知道這種語言能讓你開心。

案例2

當孩子說“打死你”時,很可能是因為他不高興了而想讓你生氣,這種情況你可以說:“你很生氣嗎?你可以直接告訴我,要不然你說打死我,我也不知道你在生氣,如果你直接告訴我你很生氣,媽媽就知道了。”當孩子知道了他說打死你的時候你不是反應很激烈,就不會再說這樣的話,因為達不到目的。

婚姻敏感期(4到5歲)

婚姻敏感期開始是人際關係敏感期,以後孩子便真正展開的種婚姻敏感期,在這個婚姻敏感期的過程中,孩子會說:“媽媽,我往後要嫁給你”,或者“老師往後我要娶你”等。

這時候他是在慢慢的察覺、建立這種人際關係,比如:為什麼要跟你結婚?因為他意識到爸爸媽媽結婚是要永遠在一起的。所以他希望能夠跟你經常在一起。一直到5歲左右,他們會用愛上等語言來進行描述,他也喜歡給喜歡的人分享對方最喜歡的,其實他們是想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的。

建議:

無論孩子想結多少次婚,喜歡多少個朋友,家長都一定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因為這時候孩子只是要表達他們對對方的喜愛和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未來兩人能多在一起相處的一種期望。

佔有敏感期(3到4歲)

佔有敏感期開始的時候,孩子會有強烈的佔有所有東西的欲望,通過支配得到滿足。同時孩子會通過確定東西是他的之後跟別人進行交換,如換著玩玩具,甚至是直接交換所屬權,這種交換也是他人際關係的開始。

建議:

1、家長盡可能的給孩子提供這種獨立的空間。如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或者一個獨立的區域,當進入他的區域的時候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

2、尊重孩子對空間的欲望,尊重他的空間,不能讓她覺得她的空間,隨時都能被別人闖入。

案例

我家孩子處於佔有敏感期時,大該3到4歲,他就把所有購物的紙箱都要下來,告訴我:“媽媽我想從這到這,給他圈起來”,在更小一點的時候會鑽到紙箱裡去藏起來,不讓別人進,姐姐和哥哥來都不讓進啊。

書寫敏感期和閱讀敏感期

書寫敏感期是在3歲半到4歲半。閱讀敏感期是在4歲半到5歲半。孩子在書寫與閱讀能力方面發展的相對比較慢,如果孩子在語言、肢體運動敏感期得到充足的學習,書寫和閱讀的能力會自然產生。

建議:

1、要求家長不要到這個階段才給孩子去買書,而是在此之前就要不斷的給她創造這樣的環境。

2、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給他買一些布藝的書,後再大一點的可以買一些厚的發聲書或大的繪本來提高他對閱讀的興趣。

3、身教重於言教,跟他一起去看書,儘量選擇紙質書籍,如報紙、雜誌、刊物等給孩子營造氛圍的同時又讓他去模仿閱讀。

案例

我們在去家訪時經常跟家長說:家裡一定要一個小書架,一定要一個書架,而且一定要有一個畫板,因為孩子在書寫的過程中,無論是數字還是漢字,都是先畫的,因為他要學會控筆學會控制自己的手,然後再用自己的手去用工具,所以要給她一個畫板。

文化敏感期(3歲到9歲)

幼兒對文化學習興趣起源於3歲,6到9歲這個階段則會出現想探究事物奧秘的強烈的需求感,因此這個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一樣,準備好接受大量的知識灌溉,而6到9歲也是小學一到三年級的階段,也是知識大量的灌入的一個階段。

建議:

1、家長可以在這時候給孩子們提供一些豐富的一些文化資訊。比如學習國學、看新聞、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感受一下文化古跡等。

2、讓孩子要有一個國際人的概念,有關懷世界的大情懷,他有大我的概念。

敏感期注意事項

以上說到了2到3歲的敏感期及3到6歲的敏感期,接下來將和大家說一下敏感期要注意的事項: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孩子的一種生命助力,如果孩子敏感期的內在需求被妨礙,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就會錯過最佳的學習時機,即便日後能夠彌補,也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還會付出很大的心力和時間。

有些敏感期是可以延續的,比如在2-3歲,孩子的口欲期在小時候沒有達到滿足的情況下就會在後續出現咬人、經常吃零食等現象。還有的敏感期過了之後是不可逆的,沒有延續就過了,是不能彌補的,所以我們家長需要注意哪些呢?

01

我們要尊重孩子,尊重他的能力

孩子天生是一個學習者,家長要善於運用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孩子在敏感期的過程中和你更好的互動。

02

我們一定要學會細心觀察,起到一個發掘和引導孩子的作用

敏感期是一個階段,不是固定某一天會發生的,而且每個孩子敏感期的出現時間都不太相同。如孩子開始不斷地吃手,你就要覺察是否孩子的口欲期要到了。

03

佈置豐富的學習環境。

孩子是環境的產物,確切的講應該是人是環境的產物,給孩子佈置豐富的環境會滿足他的成長的需求,更有利於他的發展。

環境包含很多種,比如: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環境等,我們給孩子創設這樣的環境,甚至包括孩子周圍的夥伴,人際關係這種環境也是要注意的。

如果給他非常局限的,不利於他思維訓練、不利於動手動腦、不利於大運動發展的環境,那麼你期待他有很好的運動狀態、語言發展,是不可能的。

04

要學會鼓勵孩子。

在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的時候,要鼓勵他自由探索、勇敢嘗試。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既要有探索精神,要有主見,同時又要求孩子一定要聽家長話,家長自己先成為了一個矛盾體,應該在明確“我做為家長究竟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子?”後,給孩子以相應的環境、相應的態度、相應的鼓勵。

05

適時的協助而不干預。

避免出現兩個極端:要麼就完全放手,要麼過度干涉。

案例

孩子想自己打開一個帶包裝的食物,他在努力地剝,使勁的拽,這時候家長比較著急說:“看你自己怎麼那麼笨,拿過來我幫你打開。”然後一把拿過去。家長覺得很有成效,幫助到了孩子,結果孩子不領情“哇”的一下就哭了。家長馬上說:“沒事沒事,別著急,這不是給你打開了嗎?”

孩子為什麼會哭呢?其實不是因為你打開的慢了,而是他正在努力做這件事情,也認為自己可以做到,你卻自認為為他好,幫他打開了,這樣破壞了他什麼事情都自己做的習慣。06

06

不斷的提升自己,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斷自省、學習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和我家孩子講:“媽媽頭一次做媽媽,從來沒做過。你呢,是第一次做孩子,也從來沒做過。所以我們倆要互相學習。”在與孩子相處中我發現,有的時候自認為是大人教會了孩子很多東西,自己是一個好媽媽,吃喝拉撒教育全都包了,其實我能夠感受得到的是孩子教會了我很多。

案例1

我們家孩子在兩歲半的時候曾教會我一個道理,我們行業有一個魔咒:越是好老師越教育不好自己家孩子。當時我就不明白,我既想當一個好老師,我也想當一個好媽媽。結果在孩子兩歲半的時候讓我懂得了為什麼。

孩子兩歲半上幼稚園後需要完成家園共育,幫助他進行複習學習,我說:“媽媽來教你什麼呢?”兒子說:“不用。”我說:“那咱倆玩個遊戲吧,玩老師和小朋友的遊戲。”他說:“不玩。”幾番談話下來我說:“可是我真的是老師啊。”這時候他非常大聲地告訴我:“您是老師,只是別人的老師,您就只是我的媽媽。”

這時候我就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我總是以社會角色來當這個媽媽,忘記了我真的只是他的媽媽,我不需要教他那麼多知識,那是老師的事兒,我只是給他做好家教就好了,教會他如何做人,教會他如何處理事情,甚至該溺愛的時候要溺愛他,只做好一個媽媽該做的就好。

我們當老師的還經常會出現一個毛病,經常會集于所有優點於一身的情況還要求孩子,當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就說你:“你看看麗麗,你看看虎虎。”希望孩子把所有孩子的優點都能做到,其實你忽略了那個孩子只是那一點優秀,很多其他方面也不優秀。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你這樣去要求他,那他就更跟你逆反了,他就更不去做了,從而導致好老師教育不好自家孩子的這樣一個結局。這就是他給我的成長。

案例2

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媽媽看本書要用一個月的時間,你用幾天的時間就能把一本書看完?”他去年9歲的時候跟我說:“因為你是為了看書而看書,我是愛看書、想看書而看書。”說完我忽然意識到為了看書而看書就像為了工作而工作,它和你喜歡工作而工作效率是不一樣的,我當然不能吝嗇對孩子的表揚,我就說“兒子,你又教會了我一個道理。”

到現在我還是會去聽各類育兒方面的講座,看相應的書籍,因為我一直認為我是初次當媽媽,雖然我懂得0-6,但是我不懂得6-12,我不懂的很多。我雖然自己成長過,但是那時候的我和現在的他是不一樣的,我需要不斷地去學習。

書籍推薦

孫瑞雪:《如何捕捉兒童敏感期》

孫瑞雪:《完整的成長》

答疑

Q:“孩子3歲了,仍然不太講話,會說簡單的詞,不講話怎麼辦?”“我可以給孩子說英語嗎?英語什麼時候學呀?”

A:從家長的回饋中可以看出,孩子在語言方面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困惑,上次課中我們講到,孩子處於語言敏感期時,就如同一個水碗,如果水裝不滿是不會溢出來的。所以家長唯一能做的是給他大量的語言資訊,而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字正腔圓,說標準的普通話。

再說英語的學習,當我們同時做幾件事情時,速度就會放緩,比如做一件事情需要一個小時,那麼做三件事情仍然需要一個小時就不太可能。如果一個家中的語言包括普 通話、地方方言,再加上英文,那麼孩子在掌握這類的語言的節奏和時間都會放緩的。同時孩子在處理語言的轉換過程中也是需要一個轉換過程的。

其實在語言敏感期過程中,我們給其他的語言刺激也是可以的,但是對與孩子在處理的過程中需要的週期,我們家長應該給予足夠的耐心和時間。

Q:孩子變得唯唯諾諾,變得膽小害怕,該怎麼辦呢?

A:常規教育下,孩子的探索欲望總是會得到遏制,比如孩子想偷偷扣一個孔洞,試試熱水,這時家長就會說:“別動,手要流血了。”在這種恐嚇、威脅、自認為是保護他的狀態下,把孩子對外界的探索和嘗試的欲望都給磨滅了。

慢慢孩子就會變得唯唯諾諾,變得膽小害怕,家長又會說“你怎麼那麼慫啊,什麼都怕,什麼都要我去說,你自己就不能去說啊。”其實這都是你最開始去阻止孩子,過度保護導致的。家長在意識到了之後就要從你的態度方面去改變,態度改變了,方法才會進行跟進。

Q:孩子總愛玩兒手機,看動畫片什麼的,自己說不讓玩也不聽,很苦惱。

A:孩子這種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很多家長你就是這麼做的,說不讓孩子玩兒,如果這時候家長看書了,那孩子自然就看書了,家長放下手機了,孩子自然也就放下手機了。如果家長特別喜歡運動,每天都有習慣去散步,你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特別愛運動的。

Q:寶寶不能接受自己輸;每次都大哭;孩子總是不高興了就推椅子、摔東西、不管不顧;孩子生氣了就會咬人;孩子經常會說害怕,問他害怕什麼他卻不知道。

A:以上都是和孩子情緒相關的一些問題。我記得有一個朋友說他解決孩子這種情緒只用三句話:“我看到你很生氣或者我看到你很難過,你想生氣就生氣吧,媽媽陪著你。”

首先“我看到你很生氣”是給孩子的情緒進行了命名。“你想生氣就生氣吧,媽媽陪著你。”是給了孩子安全感,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不管是大哭還是打人,都是一種情緒反應,我們要允許孩子有這種情緒,同時能尊重到他的情緒,也就是我們要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且能夠正確的為孩子情緒命名。

我們成人經常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自己都不瞭解自己的情緒,我們經常說家長的情緒回到了小時候,和孩子一樣,比如媽媽跟孩子嚷嚷的時候,爸爸就會說:“你怎麼能跟他一樣呢?你跟他計較什麼。”就是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回到了孩童時代,自己都不能很好的梳理自己的情緒,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還有家長經常會犯的錯誤就是一味的說教、講道理、絮叨,自認為自己是家長,自己懂得很多,就開始給孩子講大道理。有些家長則喜歡大聲呵斥孩子或者不理睬,還有一種極端的家長就是無知的遷就,無條件、無底線的遷就孩子,把孩子當上帝了。

其實我們家長要做到的,是讓孩子情緒能夠流動起來,孩子通過哭、大鬧能夠讓他情緒流淌出來的。我們大人很傷心的時候,如果有人來安慰你,你會說:“別理我,讓我哭一會兒,哭一會就好了。”因為這時候誰說什麼你都聽不進去,既然成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情緒是更敏感的,那在孩子大哭的時候我們就不要說:“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更不要對孩子說:“不許哭了,閉上嘴。”

其實我們成人特別難過的時候也會用哭來表達,那孩子呢?用哭是可以的。通過哭我們家長能夠對孩子的情緒有所認知,我們要對孩子表示接納,這時候他哭出來他就能夠感覺到自己被接納了,然後慢慢也會表達了,表達出來的同時他就能從這個情緒裡面走出來了。我們有家長說孩子喜歡大哭,每次都大哭,那你就可以給他一個時間,但你不要去說:“別哭了,別哭了。”其實你越不想讓他哭,他就越去哭。

大家都知道人從出生到長大是有一個外在認知的,比如我們認識星星、月亮、食物、交通工具、建築、自然等,這些都被我們稱為物質世界,那如果過度強調這種物質世界,如我們要有大房子、大車子等,就容易被物化,我們就會成為物質世界的工具,就會離幸福越來越遠,因為我們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

但是我們不僅有外在認知,還有內在認知。其實內在認知裡情緒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和外在世界共同建築了生命的個體,那內在的情緒認知包括:高興、憤怒、恐懼、悲傷、嫉妒、難過、惱火、興奮、喜悅、快樂、孤獨等。同時也會有感受,還有體驗和覺察。

內在能夠得到充分的認知,我們就會感受到愛,感受到平等,感受到正義,感受到尊重,感受到成長和創造我們的內在空間。所以說內在世界也是形成自我價值的一個標準。 經常會有人說:“這件事情我不是做不好,就看我想不想。”那想不想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在。想或不想就是你的內心活動,就是你的內驅力。

所以我們是否能做好一件事情,取決於你的智慧和你的知識儲備,也取決於你想不想,想不想很重要,因為只要你內驅力到了,就會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複習

現在我想讓大家思考幾個問題,複習一下前面的知識:

第一個問題:穿衣服為什麼孩子總是堅持這樣的邏輯呢?先穿襪子、褲子,最後再梳小辮子。為什麼媽媽的枕頭爸爸不能睡?這個是我剛剛講到的哪一個敏感期?其實這是我們剛才說到的規則建立的一個敏感期,秩序敏感期。

第二個問題:我的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玩兒的時候,總是不願意跟其他小朋友分享,這孩子很自私啊,我要教育他學會分享,分享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這時候請你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去分享呢?孩子進入了什麼敏感期呀?

其實孩子是進入了佔有敏感期,是自我意識的覺醒,並且還伴隨著佔有和界限的劃分。如果孩子分享不能夠給他帶來快樂,就不要強迫他去分享。如果能夠給他帶來快樂,我們就要她去分享。當他慢慢去受到自己分享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時候,自己也能感受到快樂,就會樂於去分享,所以是需要家長引導的。

第三個問題:孩子特別喜歡吃手,那這時候家長想到了什麼?是口欲期,口唇期。剛出生的寶寶總喜歡盯著燈泡,你能想到了什麼?是視覺敏感期,對嗎?還有就是孩子愛把抽屜裡的東西拿出來,總是拿出來放進去,這是什麼敏感期,請你去想一想。孩子總是喜歡往桌子底下跑,總是喜歡摳各種洞,喝了糖水,不愛喝白開水,特別喜歡說“不”,不合意就從來,家長都去對照一下是哪一個敏感期。

思考

給為了讓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反復的去回憶,然後去對號入座,再碰到相似的問題時能夠得心應手的去應用。最後給大家留兩個思考題,請您思考一下:

1、學習了敏感期以後,解決了您哪些方面的困惑。

2、根據你今日所學的內容在記憶中你尋找一下自己聽到的和看到的有關敏感期的事例,比如朋友家的孩子、親戚家孩子,或者你曾經在路上看到的那一個孩子的關於敏感期的事例,想像一下如果換做是現在的你,你要如何去做。

小生命突然來到我們身邊很多父母是特別開心的,同時又是茫然。其實我們在懷孕期間婦產醫院給我們上過很多這樣的課,也看過很多的書籍,聽過很多的講座。一旦孩子出生仍然會出現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情況。我們這些老師願意成為家長的幫助者,也願意為家長朋友們提供一些權威的指導,後面也會有更多的老師線上上和我們家長去進行分享。

本文由程博士育兒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首發平臺:程博士育兒公眾號,微信號:chengboshiyuer,歡迎關注。

才會給孩子帶來這樣的結果。

模仿敏感期(2到3歲,甚至會持續到6歲)

模仿是孩子早期學習的特點之一,身教重于言傳的原因也是因為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孩子特別是兩歲左右開始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

有很多人認為孩子簡直和家長一模一樣,除遺傳外大部分都是模仿的原因,孩子也會通過這種模仿來學習語言、社交、技能等。模仿是孩子最好的一種學習方式。

建議:

1、對於孩子在模仿期內會出現很多不恰當的模仿,我們要給予恰當的引導。

2、削弱孩子不良的模仿,我們要給他選擇恰當的環境,比如說在選擇動畫片的時候我們就要選擇語言,相對比較好的,或者帶她去合適的環境玩,避開那些嘈雜的或者其他不好的。

自我意識敏感期(2到4歲)

2到4歲正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個階段,這時候孩子學會區分我的你的以及我和你的界限,開始劃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主要表現就從最開始會說“我的”,慢慢就是“不”,甚至開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通過說“不”來體驗使用自我意志的感覺,認為“我說了算”,“這事兒聽我的很重要”,如果發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啊,表現還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

建議:

1、當孩子打人咬人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制止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呢?打某人啊,我打死你呀,只是排除的意思,也不用去去說教。因為那個粗野的行為是不同的,

2、不要和孩子較勁,讓孩子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使用他的自我。如果跟孩子較勁就是回到了你的幼小的情緒裡,情緒被孩子左右了,因為這是一個孩子形成自我的一個過程。

案例1

我家孩子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時,經常會說:“媽媽,這個東西是不是我的?”他要確認好,這東西是不是我的,當我確認說是的,他就會把這個東西挪到她的區域內,他還會不斷地擴張自己的地盤,比如說:“地方我可以用嗎啊,這個地方歸我嗎?”

案例2

有一個爸爸要帶孩子去上商場玩,爸爸說:“我們走著去吧”,孩子說:“不,我要開車去”,爸爸說:“不行,我們要走著去”,孩子又說:“我要開車去”,經過幾次爭論後,爸爸說:“我們開車去”,孩子立馬說:“我不,我要走著去”。然後爸爸說聽你的,我們走著去,而此時孩子並沒有上當了的反應,而是雄赳赳氣昂昂的走出去了。

自我意識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個,關係到將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未來是不是很強大、是否具備強大的能力等。保護自我意識形成的敏感期,就等於保證了孩子的人格的強大、人格的和諧和未來在社會上立足的能力。

以上部分是2到3歲的敏感期,尤其是自我意識敏感期尤為重要,所以家長一定要記住。接下來說一下3到6歲的敏感期。

3到6歲的敏感期

執拗敏感期(2到6歲)

大部分孩子在3到4歲開始進入執拗敏感期,有的孩子在快3歲時會提前進入這一敏感期。表現為事事都得依著他的想法、意圖去辦,否則情緒會發生劇烈的變化,發脾氣哭鬧,扔東西。執拗敏感期形成的部分原因在於建構秩序感敏感期時,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且常被認為是任性胡鬧。

兒童在這一時期常被覺得很難變通。如他要什麼就是那樣的,你換個方法都不行。原因在於兒童心理活動的是有一定秩序的,當他沒有超越這種秩序的時候,就會嚴格地去執行它。

建議:

1、家長和老師們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關愛,也要學會一些安撫的一些小技巧。

2、執拗敏感期,關鍵是要理解和變通。但是變通需要採用一些智慧和技巧,只有變通得好,才能成功的解決一些問題。

3、家長要跳出來自省,不要沉浸在孩子的情緒裡,也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左右。

案例

前兩天我想在我兒子上廁所的時候進去拿東西,他開門他不開,我的執拗勁兒上來了,發了很大的脾氣,但實際我那一天忽略了他是大男孩兒了,所以晚上回家我第一件事情就是跟他道歉。我非常坦誠的跟他講:“做為你的媽媽,我要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才能給你做很好的榜樣。今天早晨非常的抱歉,很對不起。當時我就想拿我的東西,你不給我開門挑戰了我,我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所以我就是作為媽媽我一定要贏。”

在孩子執拗敏感期時,家長需要用一些智慧或技巧來達到我們將要達到的目的,而不是去簡單地呵斥簡單的制止啊,用暴力去解決這事。

追求完美敏感期(3到3歲半到4歲半)

追求完美敏感期的孩子經常會說它“不漂亮我就不要”,特點就是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求完美,如端水不能撒出來,蘋果上面不能有東西等,如果東西不夠完美就覺得不能吃或者不能用了,但是這個階段孩子眼中的“完美”是有引號的。

建議:

1、一定要理解尊重孩子,如:不要因為孩子一定要吃整個的餅乾,而不吃掉下來的或者殘缺的,就說他是浪費。

2、孩子的問題不要擴大化,我們知道這一階段是他追求完美的這樣的一個敏感期,會有這樣的反應。

3、我們可以一起跟他用我們的智慧和技巧共同建立什麼叫完美,給它重新定義之後,孩子除了有自我規則的完美定義,還會再生出其他的,慢慢就學會了變通。

案例

當孩子在吃餅乾時,因為餅乾缺了一角就不吃了,家長可以說:“哇,看這個餅乾,像個小月亮。”孩子會覺得如果作為餅乾它已經不完美了,但現在這餅乾變成了月亮,就是一個完美的月亮,就是月亮餅乾,就可以吃了。

詛咒敏感期(3到5歲)

詛咒敏感期時的孩子會說一些聽上去即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辭,如“打死你”、“臭屁”等。這時候家長會感到恐慌,說“跟誰學的?”“怎麼可以說出這麼不好聽的話,多不雅。”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他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無論是從別人那或者自己感受到的。

建議:

1、不要有很強烈的反應,孩子在這個階段很多語言都是在感受語言的力量,成人的反應越強烈,孩子就越喜歡說。

2、對於不好聽的話要採取淡化和找相替代的詞語的方式。教給他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要表達的情緒。

3、要忽略和淡化孩子的語言,因為這並不是他真正想表達的,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慢慢把這個階段過去。

案例1

當他說“臭爸爸”的時候,你會說:“你怎麼能這樣呢”,他會感受到原來我說這句話你很受傷、難過,我可以用這句話來傷害你。再如當孩子說:“媽媽,你好漂亮”時,媽媽會表現出開心,會說:“哇,媽媽太愛你了”,他就知道這種語言能讓你開心。

案例2

當孩子說“打死你”時,很可能是因為他不高興了而想讓你生氣,這種情況你可以說:“你很生氣嗎?你可以直接告訴我,要不然你說打死我,我也不知道你在生氣,如果你直接告訴我你很生氣,媽媽就知道了。”當孩子知道了他說打死你的時候你不是反應很激烈,就不會再說這樣的話,因為達不到目的。

婚姻敏感期(4到5歲)

婚姻敏感期開始是人際關係敏感期,以後孩子便真正展開的種婚姻敏感期,在這個婚姻敏感期的過程中,孩子會說:“媽媽,我往後要嫁給你”,或者“老師往後我要娶你”等。

這時候他是在慢慢的察覺、建立這種人際關係,比如:為什麼要跟你結婚?因為他意識到爸爸媽媽結婚是要永遠在一起的。所以他希望能夠跟你經常在一起。一直到5歲左右,他們會用愛上等語言來進行描述,他也喜歡給喜歡的人分享對方最喜歡的,其實他們是想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的。

建議:

無論孩子想結多少次婚,喜歡多少個朋友,家長都一定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因為這時候孩子只是要表達他們對對方的喜愛和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未來兩人能多在一起相處的一種期望。

佔有敏感期(3到4歲)

佔有敏感期開始的時候,孩子會有強烈的佔有所有東西的欲望,通過支配得到滿足。同時孩子會通過確定東西是他的之後跟別人進行交換,如換著玩玩具,甚至是直接交換所屬權,這種交換也是他人際關係的開始。

建議:

1、家長盡可能的給孩子提供這種獨立的空間。如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或者一個獨立的區域,當進入他的區域的時候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

2、尊重孩子對空間的欲望,尊重他的空間,不能讓她覺得她的空間,隨時都能被別人闖入。

案例

我家孩子處於佔有敏感期時,大該3到4歲,他就把所有購物的紙箱都要下來,告訴我:“媽媽我想從這到這,給他圈起來”,在更小一點的時候會鑽到紙箱裡去藏起來,不讓別人進,姐姐和哥哥來都不讓進啊。

書寫敏感期和閱讀敏感期

書寫敏感期是在3歲半到4歲半。閱讀敏感期是在4歲半到5歲半。孩子在書寫與閱讀能力方面發展的相對比較慢,如果孩子在語言、肢體運動敏感期得到充足的學習,書寫和閱讀的能力會自然產生。

建議:

1、要求家長不要到這個階段才給孩子去買書,而是在此之前就要不斷的給她創造這樣的環境。

2、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給他買一些布藝的書,後再大一點的可以買一些厚的發聲書或大的繪本來提高他對閱讀的興趣。

3、身教重於言教,跟他一起去看書,儘量選擇紙質書籍,如報紙、雜誌、刊物等給孩子營造氛圍的同時又讓他去模仿閱讀。

案例

我們在去家訪時經常跟家長說:家裡一定要一個小書架,一定要一個書架,而且一定要有一個畫板,因為孩子在書寫的過程中,無論是數字還是漢字,都是先畫的,因為他要學會控筆學會控制自己的手,然後再用自己的手去用工具,所以要給她一個畫板。

文化敏感期(3歲到9歲)

幼兒對文化學習興趣起源於3歲,6到9歲這個階段則會出現想探究事物奧秘的強烈的需求感,因此這個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一樣,準備好接受大量的知識灌溉,而6到9歲也是小學一到三年級的階段,也是知識大量的灌入的一個階段。

建議:

1、家長可以在這時候給孩子們提供一些豐富的一些文化資訊。比如學習國學、看新聞、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感受一下文化古跡等。

2、讓孩子要有一個國際人的概念,有關懷世界的大情懷,他有大我的概念。

敏感期注意事項

以上說到了2到3歲的敏感期及3到6歲的敏感期,接下來將和大家說一下敏感期要注意的事項: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孩子的一種生命助力,如果孩子敏感期的內在需求被妨礙,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就會錯過最佳的學習時機,即便日後能夠彌補,也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還會付出很大的心力和時間。

有些敏感期是可以延續的,比如在2-3歲,孩子的口欲期在小時候沒有達到滿足的情況下就會在後續出現咬人、經常吃零食等現象。還有的敏感期過了之後是不可逆的,沒有延續就過了,是不能彌補的,所以我們家長需要注意哪些呢?

01

我們要尊重孩子,尊重他的能力

孩子天生是一個學習者,家長要善於運用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孩子在敏感期的過程中和你更好的互動。

02

我們一定要學會細心觀察,起到一個發掘和引導孩子的作用

敏感期是一個階段,不是固定某一天會發生的,而且每個孩子敏感期的出現時間都不太相同。如孩子開始不斷地吃手,你就要覺察是否孩子的口欲期要到了。

03

佈置豐富的學習環境。

孩子是環境的產物,確切的講應該是人是環境的產物,給孩子佈置豐富的環境會滿足他的成長的需求,更有利於他的發展。

環境包含很多種,比如: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環境等,我們給孩子創設這樣的環境,甚至包括孩子周圍的夥伴,人際關係這種環境也是要注意的。

如果給他非常局限的,不利於他思維訓練、不利於動手動腦、不利於大運動發展的環境,那麼你期待他有很好的運動狀態、語言發展,是不可能的。

04

要學會鼓勵孩子。

在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的時候,要鼓勵他自由探索、勇敢嘗試。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既要有探索精神,要有主見,同時又要求孩子一定要聽家長話,家長自己先成為了一個矛盾體,應該在明確“我做為家長究竟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子?”後,給孩子以相應的環境、相應的態度、相應的鼓勵。

05

適時的協助而不干預。

避免出現兩個極端:要麼就完全放手,要麼過度干涉。

案例

孩子想自己打開一個帶包裝的食物,他在努力地剝,使勁的拽,這時候家長比較著急說:“看你自己怎麼那麼笨,拿過來我幫你打開。”然後一把拿過去。家長覺得很有成效,幫助到了孩子,結果孩子不領情“哇”的一下就哭了。家長馬上說:“沒事沒事,別著急,這不是給你打開了嗎?”

孩子為什麼會哭呢?其實不是因為你打開的慢了,而是他正在努力做這件事情,也認為自己可以做到,你卻自認為為他好,幫他打開了,這樣破壞了他什麼事情都自己做的習慣。06

06

不斷的提升自己,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斷自省、學習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和我家孩子講:“媽媽頭一次做媽媽,從來沒做過。你呢,是第一次做孩子,也從來沒做過。所以我們倆要互相學習。”在與孩子相處中我發現,有的時候自認為是大人教會了孩子很多東西,自己是一個好媽媽,吃喝拉撒教育全都包了,其實我能夠感受得到的是孩子教會了我很多。

案例1

我們家孩子在兩歲半的時候曾教會我一個道理,我們行業有一個魔咒:越是好老師越教育不好自己家孩子。當時我就不明白,我既想當一個好老師,我也想當一個好媽媽。結果在孩子兩歲半的時候讓我懂得了為什麼。

孩子兩歲半上幼稚園後需要完成家園共育,幫助他進行複習學習,我說:“媽媽來教你什麼呢?”兒子說:“不用。”我說:“那咱倆玩個遊戲吧,玩老師和小朋友的遊戲。”他說:“不玩。”幾番談話下來我說:“可是我真的是老師啊。”這時候他非常大聲地告訴我:“您是老師,只是別人的老師,您就只是我的媽媽。”

這時候我就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我總是以社會角色來當這個媽媽,忘記了我真的只是他的媽媽,我不需要教他那麼多知識,那是老師的事兒,我只是給他做好家教就好了,教會他如何做人,教會他如何處理事情,甚至該溺愛的時候要溺愛他,只做好一個媽媽該做的就好。

我們當老師的還經常會出現一個毛病,經常會集于所有優點於一身的情況還要求孩子,當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就說你:“你看看麗麗,你看看虎虎。”希望孩子把所有孩子的優點都能做到,其實你忽略了那個孩子只是那一點優秀,很多其他方面也不優秀。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你這樣去要求他,那他就更跟你逆反了,他就更不去做了,從而導致好老師教育不好自家孩子的這樣一個結局。這就是他給我的成長。

案例2

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媽媽看本書要用一個月的時間,你用幾天的時間就能把一本書看完?”他去年9歲的時候跟我說:“因為你是為了看書而看書,我是愛看書、想看書而看書。”說完我忽然意識到為了看書而看書就像為了工作而工作,它和你喜歡工作而工作效率是不一樣的,我當然不能吝嗇對孩子的表揚,我就說“兒子,你又教會了我一個道理。”

到現在我還是會去聽各類育兒方面的講座,看相應的書籍,因為我一直認為我是初次當媽媽,雖然我懂得0-6,但是我不懂得6-12,我不懂的很多。我雖然自己成長過,但是那時候的我和現在的他是不一樣的,我需要不斷地去學習。

書籍推薦

孫瑞雪:《如何捕捉兒童敏感期》

孫瑞雪:《完整的成長》

答疑

Q:“孩子3歲了,仍然不太講話,會說簡單的詞,不講話怎麼辦?”“我可以給孩子說英語嗎?英語什麼時候學呀?”

A:從家長的回饋中可以看出,孩子在語言方面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困惑,上次課中我們講到,孩子處於語言敏感期時,就如同一個水碗,如果水裝不滿是不會溢出來的。所以家長唯一能做的是給他大量的語言資訊,而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字正腔圓,說標準的普通話。

再說英語的學習,當我們同時做幾件事情時,速度就會放緩,比如做一件事情需要一個小時,那麼做三件事情仍然需要一個小時就不太可能。如果一個家中的語言包括普 通話、地方方言,再加上英文,那麼孩子在掌握這類的語言的節奏和時間都會放緩的。同時孩子在處理語言的轉換過程中也是需要一個轉換過程的。

其實在語言敏感期過程中,我們給其他的語言刺激也是可以的,但是對與孩子在處理的過程中需要的週期,我們家長應該給予足夠的耐心和時間。

Q:孩子變得唯唯諾諾,變得膽小害怕,該怎麼辦呢?

A:常規教育下,孩子的探索欲望總是會得到遏制,比如孩子想偷偷扣一個孔洞,試試熱水,這時家長就會說:“別動,手要流血了。”在這種恐嚇、威脅、自認為是保護他的狀態下,把孩子對外界的探索和嘗試的欲望都給磨滅了。

慢慢孩子就會變得唯唯諾諾,變得膽小害怕,家長又會說“你怎麼那麼慫啊,什麼都怕,什麼都要我去說,你自己就不能去說啊。”其實這都是你最開始去阻止孩子,過度保護導致的。家長在意識到了之後就要從你的態度方面去改變,態度改變了,方法才會進行跟進。

Q:孩子總愛玩兒手機,看動畫片什麼的,自己說不讓玩也不聽,很苦惱。

A:孩子這種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很多家長你就是這麼做的,說不讓孩子玩兒,如果這時候家長看書了,那孩子自然就看書了,家長放下手機了,孩子自然也就放下手機了。如果家長特別喜歡運動,每天都有習慣去散步,你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特別愛運動的。

Q:寶寶不能接受自己輸;每次都大哭;孩子總是不高興了就推椅子、摔東西、不管不顧;孩子生氣了就會咬人;孩子經常會說害怕,問他害怕什麼他卻不知道。

A:以上都是和孩子情緒相關的一些問題。我記得有一個朋友說他解決孩子這種情緒只用三句話:“我看到你很生氣或者我看到你很難過,你想生氣就生氣吧,媽媽陪著你。”

首先“我看到你很生氣”是給孩子的情緒進行了命名。“你想生氣就生氣吧,媽媽陪著你。”是給了孩子安全感,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不管是大哭還是打人,都是一種情緒反應,我們要允許孩子有這種情緒,同時能尊重到他的情緒,也就是我們要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且能夠正確的為孩子情緒命名。

我們成人經常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自己都不瞭解自己的情緒,我們經常說家長的情緒回到了小時候,和孩子一樣,比如媽媽跟孩子嚷嚷的時候,爸爸就會說:“你怎麼能跟他一樣呢?你跟他計較什麼。”就是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回到了孩童時代,自己都不能很好的梳理自己的情緒,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還有家長經常會犯的錯誤就是一味的說教、講道理、絮叨,自認為自己是家長,自己懂得很多,就開始給孩子講大道理。有些家長則喜歡大聲呵斥孩子或者不理睬,還有一種極端的家長就是無知的遷就,無條件、無底線的遷就孩子,把孩子當上帝了。

其實我們家長要做到的,是讓孩子情緒能夠流動起來,孩子通過哭、大鬧能夠讓他情緒流淌出來的。我們大人很傷心的時候,如果有人來安慰你,你會說:“別理我,讓我哭一會兒,哭一會就好了。”因為這時候誰說什麼你都聽不進去,既然成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情緒是更敏感的,那在孩子大哭的時候我們就不要說:“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更不要對孩子說:“不許哭了,閉上嘴。”

其實我們成人特別難過的時候也會用哭來表達,那孩子呢?用哭是可以的。通過哭我們家長能夠對孩子的情緒有所認知,我們要對孩子表示接納,這時候他哭出來他就能夠感覺到自己被接納了,然後慢慢也會表達了,表達出來的同時他就能從這個情緒裡面走出來了。我們有家長說孩子喜歡大哭,每次都大哭,那你就可以給他一個時間,但你不要去說:“別哭了,別哭了。”其實你越不想讓他哭,他就越去哭。

大家都知道人從出生到長大是有一個外在認知的,比如我們認識星星、月亮、食物、交通工具、建築、自然等,這些都被我們稱為物質世界,那如果過度強調這種物質世界,如我們要有大房子、大車子等,就容易被物化,我們就會成為物質世界的工具,就會離幸福越來越遠,因為我們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

但是我們不僅有外在認知,還有內在認知。其實內在認知裡情緒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和外在世界共同建築了生命的個體,那內在的情緒認知包括:高興、憤怒、恐懼、悲傷、嫉妒、難過、惱火、興奮、喜悅、快樂、孤獨等。同時也會有感受,還有體驗和覺察。

內在能夠得到充分的認知,我們就會感受到愛,感受到平等,感受到正義,感受到尊重,感受到成長和創造我們的內在空間。所以說內在世界也是形成自我價值的一個標準。 經常會有人說:“這件事情我不是做不好,就看我想不想。”那想不想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在。想或不想就是你的內心活動,就是你的內驅力。

所以我們是否能做好一件事情,取決於你的智慧和你的知識儲備,也取決於你想不想,想不想很重要,因為只要你內驅力到了,就會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複習

現在我想讓大家思考幾個問題,複習一下前面的知識:

第一個問題:穿衣服為什麼孩子總是堅持這樣的邏輯呢?先穿襪子、褲子,最後再梳小辮子。為什麼媽媽的枕頭爸爸不能睡?這個是我剛剛講到的哪一個敏感期?其實這是我們剛才說到的規則建立的一個敏感期,秩序敏感期。

第二個問題:我的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玩兒的時候,總是不願意跟其他小朋友分享,這孩子很自私啊,我要教育他學會分享,分享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這時候請你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去分享呢?孩子進入了什麼敏感期呀?

其實孩子是進入了佔有敏感期,是自我意識的覺醒,並且還伴隨著佔有和界限的劃分。如果孩子分享不能夠給他帶來快樂,就不要強迫他去分享。如果能夠給他帶來快樂,我們就要她去分享。當他慢慢去受到自己分享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時候,自己也能感受到快樂,就會樂於去分享,所以是需要家長引導的。

第三個問題:孩子特別喜歡吃手,那這時候家長想到了什麼?是口欲期,口唇期。剛出生的寶寶總喜歡盯著燈泡,你能想到了什麼?是視覺敏感期,對嗎?還有就是孩子愛把抽屜裡的東西拿出來,總是拿出來放進去,這是什麼敏感期,請你去想一想。孩子總是喜歡往桌子底下跑,總是喜歡摳各種洞,喝了糖水,不愛喝白開水,特別喜歡說“不”,不合意就從來,家長都去對照一下是哪一個敏感期。

思考

給為了讓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反復的去回憶,然後去對號入座,再碰到相似的問題時能夠得心應手的去應用。最後給大家留兩個思考題,請您思考一下:

1、學習了敏感期以後,解決了您哪些方面的困惑。

2、根據你今日所學的內容在記憶中你尋找一下自己聽到的和看到的有關敏感期的事例,比如朋友家的孩子、親戚家孩子,或者你曾經在路上看到的那一個孩子的關於敏感期的事例,想像一下如果換做是現在的你,你要如何去做。

小生命突然來到我們身邊很多父母是特別開心的,同時又是茫然。其實我們在懷孕期間婦產醫院給我們上過很多這樣的課,也看過很多的書籍,聽過很多的講座。一旦孩子出生仍然會出現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情況。我們這些老師願意成為家長的幫助者,也願意為家長朋友們提供一些權威的指導,後面也會有更多的老師線上上和我們家長去進行分享。

本文由程博士育兒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首發平臺:程博士育兒公眾號,微信號:chengboshiyuer,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