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央視曝光產值百億“污染園區” 污染現場觸目驚心糧食絕收 快看

央視網消息: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是豫北平原上一個傳統的農業縣, 從2009年開始, 內黃縣大規模招商佈局陶瓷業, 先後引進多家陶瓷企業, 由此帶來了現在年產值100多億元的陶瓷產業園。 買賣紅火了, 產業興旺了, 照理說是好事, 但當地百姓最近卻不斷向媒體打來投訴電話, 說起村子裡陶瓷產業園帶來的污染問題, 百姓是叫苦不迭。

無人機兩百米高空拍攝陶瓷產業園區

2018年3月12日, 記者來到了河南省 內黃縣, 為了核實當地陶瓷產業園是否存在污染問題, 記者使用無人機在兩百米高空拍攝了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

視線所及, 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廠房、和裸露堆放的白色粉料。 內黃陶瓷產業園區是中原地區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 產業園區共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為生產區, 一部分為銷售區。 儘管生產企業沒有開工, 但是大大小小的瓷磚銷售門店的生意卻還是十分紅火。 銷售人員告訴我們, 這些銷售門店銷售的瓷磚, 絕大部分來自園區裡的生產企業。 交談中, 記者希望能夠瞭解一下瓷磚生產是不是會污染環境, 沒想到, 銷售人員回答的很直接。

河南省內黃縣陶瓷產業園銷售人員:“污染不小, 因為地下水現在都沒有辦法吃了, 國家讓停產的時候, 我們這邊都是白天停, 夜裡生產。 ”

陶瓷園區周邊遠望如同火災現場

為了弄清事實真相, 記者一連幾天在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及周邊展開調查, 終於, 在3月20日的晚上, 記者在陶瓷園區周邊聞到, 一股濃濃的、刺鼻的味道撲面而來, 令人窒息。 這家名為“朗格陶瓷有限公司”的企業裡冒出了巨大煙霧, 即便在夜色中,

煙霧也顯得異常驚人, 濃濃的、厚厚的、遠遠望去, 如同火災現場, 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煤油味道。

 污水在河面形成一片彩色油污

硝河, 是內黃縣唯一的一條河流, 3月21日清晨, 記者在通往大堤口村的硝河橋下注意到, “白色”的污水正在通過一個排水口源源不斷的排到河裡。 這些排出的“白水”表面上有泡沫, 還有一股難聞的味道。 這是硝河大橋下的兩個排水口, 污水已經在河面上形成了一片彩色的油污。 我們沿著硝河流經陶瓷園區的河段走了一圈, 發現類似的排水口總共有七個。 一些在陶瓷廠工作的村民告訴記者, 陶瓷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首先會排入廠裡的污水池, 再慢慢滲入地下。 每到下雨天, 再“借機“順著雨水管道排入陶瓷園區旁邊的硝河中。

 污染致農作物險絕收 地下水遭殃

陶瓷企業造成的污染, 給當地百姓究竟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在距離陶瓷產業園區西側最近的村莊小屯村採訪看到, 村民們紛紛向我們講訴他們的遭遇。 靠近陶瓷產業園的地方, 小麥都開始發黃。

當地村民:“麥子還小不明顯, 秦椒明顯得很, 果實在上頭, 麥子有殼包著。 陶瓷廠一開工就明顯了。 它冒出來的煙, 廠子裡有釉, 玉米上面一層白末, 跟霜一個樣, 不結穗, 紅辣椒也不結辣椒。 ”

靠近陶瓷廠田地農作物幾乎絕收

村民們告訴記者, 近幾年來, 每到秋天, 靠近陶瓷廠的田地裡的農作物幾乎全部絕收。 在村民們看來, 造成糧食絕收的“罪魁禍首”就是從陶瓷廠煙囪裡冒出來的“煙”。 除了大氣污染, 當地老百姓更害怕的是陶瓷廠排出的水。 在與陶瓷園區不過一河之隔的大堤口村。 村裡的地下水遭到了污染, 原本清亮亮的井水, 水質變得越來越差, 只敢用來洗衣服或者餵牲口。 迫不得已, 村民們只能捨近求遠, 從幾十裡地外的其他村子打井。在這位村民家裡,他特地從自家30多米深的水井裡打出來一桶水。

地下水污濁不堪 水面現油漬漂浮物

為了向記者證實自己所遭受的污染是絕對的真實,這位村民特意燒了一鍋熱水,就在燒熱之後,記者發現,水面上出現了一層像油漬一樣的漂浮物,而且底部還出現了大量水垢。調查時記者走訪了陶瓷產業園周圍的幾個村莊,地下水污濁不堪的情況隨處可見,位於陶瓷產業園區東側的西仗保村的地下水同樣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嘉德陶瓷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承認,園區裡存在著水源的污染。

陶瓷廠按距離遠近發放“污染費”

另外,在採訪過程中,村民們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一筆由陶瓷廠發放的“污染費”。他們告訴記者,按照各家田地距離陶瓷廠遠近的不同,每畝地由陶瓷廠補貼20元至100元不等的費用。

降成本避“煤改氣” 汙水處理不達標

事實上,環保部門對陶瓷工業企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限值有明確規定,那麼,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裡的生產企業,是否嚴格執行了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是否安裝了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設施了?

銷售人員:“我們一個廠,最小的廠都要用三四百噸煤,大廠的話要達到五百噸、八百噸這樣一個概念,空氣污染、霧霾,脫硫也不行,同樣是超標,不行。脫硫你白天可以,晚上我還是在排。這個東西,沒辦法,你要想降成本,你只能這樣。 ”

降成本 企業利用夜間偷排汙

這位自稱是內黃縣嘉德陶瓷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為了降成本,企業只能利用夜間偷排。而如果使用清潔能源天然氣相對更容易達到標準中的要求,但勢必會帶來瓷磚成本的上漲。據內部人士測算,如果內黃產區實行“煤改氣”,將導致陶瓷企業生產成本增加18%,一塊瓷磚的成本就將增加一塊五毛錢。出於成本考慮,截至目前,內黃陶瓷園內依然有多家陶瓷企業並沒有“煤改氣”。

除了潛在的廢氣污染,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裡的陶瓷廠又是如何處理他們的生產廢水?這是2016年《河南日報》上的一篇報導,上面清楚地寫著:“投資2800萬元的內黃城南汙水處理專案,日處理污水5000噸,可以基本滿足陶瓷園區汙水處理需求,項目在推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雙豐收”。兩年過去了,這個投資2800萬元的汙水處理項目是否已經建成,處理的是不是陶瓷廠產生的工業廢水?帶著種種疑問,記者來到了內黃陶瓷園區碧水源汙水處理廠。

幾位元汙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汙水處理廠是在2017年下半年才投入運營,由於工藝所限,只負責處理陶瓷廠裡的生活污水,至於陶瓷廠產生的工業廢水去了哪兒他們並不知情。

職能部門推諉 環境污染缺監管

記者在內黃縣水務局瞭解到,在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記者看到的排水口並不是由政府部門修建,而是有人私下偷建的,內黃縣水務局的工作人員也建議記者向陶瓷園區環保所環舉報。根據水務局工作人員提供的位址,記者找到了“中原瓷都環保所”。

一進門,記者還以為走錯了地方,環保檢查部門就設在了陶瓷生產企業行銷大廳裡。記者以環保志願者的身份見到了“中原瓷都環保所”的負責人。面對記者的提問,“中原瓷都環保所”的這位元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原瓷都環保所”的職責就是檢查生產企業排汙、大氣污染的情況,但是當記者以環保志願者身份舉報企業偷排污水、偷偷建排污口,將工業廢水直排到河流裡的時候,這位負責人則表示,硝河橋下排水口的數量和排汙情況他們“並不知情”。內黃縣每年都會對陶瓷園區周邊的地下水進行監測,從沒有發現過污染問題。面對這樣的回答,記者提出,從企業偷排污水口到“中原瓷都環保所”不到一公里,希望帶著環保檢查人員實地查看,沒想到遭到了環保所工作人員的拒絕。

在採訪的過程中,村民們告訴記者,由於陶瓷廠周邊將近90%的勞動力都在廠裡打工,一邊是被污染的家鄉,一邊是掙錢的營生,關於未來,他們不乏擔心,更多的則是無奈。

村民:“陶瓷廠有一定好處,有一定壞處。好處就是打工掙錢的地方有了,不用出去了,特別是婦女不用出去。壞處就是污染太厲害。”

一邊是正在被污染的環境,一邊則是當地稅收的重要來源,究竟哪一個更重要,這的確是擺在當地百姓和當地政府眼前的一道選擇題。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希望當地政府能做好這道選擇題,不要為了眼前的政績、眼前的利益,毀了子孫後代的家園。

從幾十裡地外的其他村子打井。在這位村民家裡,他特地從自家30多米深的水井裡打出來一桶水。

地下水污濁不堪 水面現油漬漂浮物

為了向記者證實自己所遭受的污染是絕對的真實,這位村民特意燒了一鍋熱水,就在燒熱之後,記者發現,水面上出現了一層像油漬一樣的漂浮物,而且底部還出現了大量水垢。調查時記者走訪了陶瓷產業園周圍的幾個村莊,地下水污濁不堪的情況隨處可見,位於陶瓷產業園區東側的西仗保村的地下水同樣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嘉德陶瓷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承認,園區裡存在著水源的污染。

陶瓷廠按距離遠近發放“污染費”

另外,在採訪過程中,村民們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一筆由陶瓷廠發放的“污染費”。他們告訴記者,按照各家田地距離陶瓷廠遠近的不同,每畝地由陶瓷廠補貼20元至100元不等的費用。

降成本避“煤改氣” 汙水處理不達標

事實上,環保部門對陶瓷工業企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限值有明確規定,那麼,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裡的生產企業,是否嚴格執行了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是否安裝了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設施了?

銷售人員:“我們一個廠,最小的廠都要用三四百噸煤,大廠的話要達到五百噸、八百噸這樣一個概念,空氣污染、霧霾,脫硫也不行,同樣是超標,不行。脫硫你白天可以,晚上我還是在排。這個東西,沒辦法,你要想降成本,你只能這樣。 ”

降成本 企業利用夜間偷排汙

這位自稱是內黃縣嘉德陶瓷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為了降成本,企業只能利用夜間偷排。而如果使用清潔能源天然氣相對更容易達到標準中的要求,但勢必會帶來瓷磚成本的上漲。據內部人士測算,如果內黃產區實行“煤改氣”,將導致陶瓷企業生產成本增加18%,一塊瓷磚的成本就將增加一塊五毛錢。出於成本考慮,截至目前,內黃陶瓷園內依然有多家陶瓷企業並沒有“煤改氣”。

除了潛在的廢氣污染,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裡的陶瓷廠又是如何處理他們的生產廢水?這是2016年《河南日報》上的一篇報導,上面清楚地寫著:“投資2800萬元的內黃城南汙水處理專案,日處理污水5000噸,可以基本滿足陶瓷園區汙水處理需求,項目在推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雙豐收”。兩年過去了,這個投資2800萬元的汙水處理項目是否已經建成,處理的是不是陶瓷廠產生的工業廢水?帶著種種疑問,記者來到了內黃陶瓷園區碧水源汙水處理廠。

幾位元汙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汙水處理廠是在2017年下半年才投入運營,由於工藝所限,只負責處理陶瓷廠裡的生活污水,至於陶瓷廠產生的工業廢水去了哪兒他們並不知情。

職能部門推諉 環境污染缺監管

記者在內黃縣水務局瞭解到,在內黃縣陶瓷產業園區,記者看到的排水口並不是由政府部門修建,而是有人私下偷建的,內黃縣水務局的工作人員也建議記者向陶瓷園區環保所環舉報。根據水務局工作人員提供的位址,記者找到了“中原瓷都環保所”。

一進門,記者還以為走錯了地方,環保檢查部門就設在了陶瓷生產企業行銷大廳裡。記者以環保志願者的身份見到了“中原瓷都環保所”的負責人。面對記者的提問,“中原瓷都環保所”的這位元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原瓷都環保所”的職責就是檢查生產企業排汙、大氣污染的情況,但是當記者以環保志願者身份舉報企業偷排污水、偷偷建排污口,將工業廢水直排到河流裡的時候,這位負責人則表示,硝河橋下排水口的數量和排汙情況他們“並不知情”。內黃縣每年都會對陶瓷園區周邊的地下水進行監測,從沒有發現過污染問題。面對這樣的回答,記者提出,從企業偷排污水口到“中原瓷都環保所”不到一公里,希望帶著環保檢查人員實地查看,沒想到遭到了環保所工作人員的拒絕。

在採訪的過程中,村民們告訴記者,由於陶瓷廠周邊將近90%的勞動力都在廠裡打工,一邊是被污染的家鄉,一邊是掙錢的營生,關於未來,他們不乏擔心,更多的則是無奈。

村民:“陶瓷廠有一定好處,有一定壞處。好處就是打工掙錢的地方有了,不用出去了,特別是婦女不用出去。壞處就是污染太厲害。”

一邊是正在被污染的環境,一邊則是當地稅收的重要來源,究竟哪一個更重要,這的確是擺在當地百姓和當地政府眼前的一道選擇題。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希望當地政府能做好這道選擇題,不要為了眼前的政績、眼前的利益,毀了子孫後代的家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