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乾隆讓和珅去賑災,和珅卻向粥裡摻沙子,誰知災情迅速得到控制

在中國古代, 重農抑商,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是十分脆弱的, 如果順風順水, 那麼這一年過得可能要不錯, 至少收成有保證, 餓不著。 但是呢, 如遇災患, 那麼可以直接摧垮他們, 顆粒無收, 他們就陷入饑荒, 沒有飯吃。

這個時候, 朝廷就一定要去賑災, 如果朝廷不去賑災, 那麼饑民們就沒有飯吃, 沒有飯吃, 就容易鬧事, 中國古代古往今來, 多少個活生生的例子, 沒飯吃, 就起義, 有的一不小心, 還坐上了國家一把手。 所以呢, 歷代皇帝都十分重視賑災的問題。

在賑災的過程中, 也極易滋生腐敗, 老百姓也是對這些人恨之入骨, 這些糧食看起來沒什麼, 但是足以讓處在饑餓中的人, 感到幸福。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件事, 就和賑災有關。

乾隆時期, 曾經爆發了災亂, 人們沒得吃, 野菜, 樹皮, 等等能吃的早就被搶光了, 餓死的人數在不斷的增加, 皇帝下令要賑災, 增發賑災糧食, 這件事呢, 落到了大名鼎鼎的和珅身上。

有人說和珅不得貪污了?其實錯怪了和珅了, 大是大非面前, 和珅能不懂道理麼?他敢貪一點麼?不過, 到了災區就發現了問題, 有很多不是災民的人, 混在災民中, 然後吃朝廷的賑災糧食, 這樣以來, 這些糧食的實際賑災人數是減少的。

很多人都想不起很好的辦法, 和珅想起了一個看似不是主意的主意。 朝廷搭起賑災帳篷, 然後呢, 開始熬粥, 粥熬好了, 災民們排好隊, 一個一個站好, 只見和珅當著那麼多人的面, 往粥裡撒進去很多很多沙子, 並且下令其他粥棚也應該這樣做, 大家都很不明白, 但是呢, 卻發現有的在排隊的人, 都離開了。

原來, 真正的災民, 是十分饑餓的, 哪還顧得上這些?有吃的已經很幸福了。 雖然這一招有點那個什麼, 但是呢, 大大提升了真正享受朝廷救災糧的人數, 也是無奈之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