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發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肺癌的“救命梯”在哪裡?

編者按:“對不起, 腫瘤是惡性的。 ”如果說這是對人生最不友好的一句話, 那在這之前和這之後的人生該怎麼度過?癌, 很可怕, 當你完全無視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時, 這句話就是落下來的達摩克裡斯之劍;癌, 也不可怕, 即便癌細胞一直存在, 你的人生也不一定就到此為止。 本周是中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我們邀請了浙醫二院治療癌症的頂級專家, 和你聊聊面對癌症, 我們該如何自處。

浙江線上-健康網4月20日訊“中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不超過30%。 ”在浙江省癌症中心發佈的最新一期的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榜單上,

肺癌, 不僅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 也是死亡率最高的。 浙醫二院黨委副書記、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教授告訴浙江線上記者:雖然肺癌的惡性程度很高, 但早期肺癌的診治比例已經不斷上升, 且早診早治的肺癌患者有機會得到治癒;而就算發現是中晚期肺癌, 目前通過精准醫療, 其生存率也在不斷提高。

這麼可怕的肺癌, 那些“救命梯”在哪裡?

肺部發現結節!這是要得肺癌了嗎?

“如果你發現了肺部結節, 先不要緊張、驚慌, 首先要帶CT等影像學片子來醫院就診, 接受胸外科、呼吸科或放射科醫生的診斷和評估。 ”浙醫二院肺癌診治中心主任、胸外科主任柴㼆教授在門診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患者, 長期咳嗽好不了就去做了胸部CT, 結果發現了結節就緊張得不得了。

其實肺部大部分的結節是良性的, 而那些看起來“不太好”的結節也未必全部都是癌, 這時不僅需要專業的醫生對肺部結節性質進行判斷, 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吸煙史, 職業接觸史或是家族肺癌史等相關危險因素綜合評估。

柴㼆教授提醒:雖然肺癌的惡性程度高, 但早期肺癌患者的腫瘤細胞按一定時間倍增, 不會在短時間內就長得很快, 所以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 或採取胸部CT進行定期隨訪, 觀察肺部結節的變化, 或採取手術切除, 切勿病急亂投醫。

但是, 早期肺癌往往無徵兆, 如果沒有常規體檢, 往往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所以當檢查發現肺部結節, 或者出現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或胸痛、發熱、氣急等症狀時, 你就應該特別注意了。

張女士(化名)2年前就發現了肺部有磨玻璃樣結節, 但自己也沒在意, 等到2年後再CT複查時已經是2釐米大的實質性腫瘤, 病理也從原來可能的原位腺癌發展成浸潤型腺癌了——即便是手術切除,

張女士術後也仍存在20%的復發概率。

“雖然這位女士後來也做了肺癌切除手術, 但是預後肯定不如2年前的手術效果。 ”張國飛是浙醫二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 談起這個病例, 張國飛特別提到了體檢篩查的重要性。 對於55周歲以上、有吸煙史(每年吸煙30包以上)、戒煙少於15年的, 有氡暴露史、職業接觸煙霧較多、有其他患癌史、有肺癌家族史、患有慢阻肺或肺結核的、以及經常被動吸煙(二手煙、油煙、粉塵)等的高危人群, 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做篩查——根據國際上的篩查調研顯示, 對高危人群的低劑量CT篩查能發現85%的I期周圍型肺癌, 並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確診是肺癌, 只有等死了嗎?

“經過我們團隊的規範化治療的早期肺癌患者, 5年無病生存率達到85%。 ”2014年開始, 浙醫二院柴㼆教授團隊的浙江省科技廳重大專項課題《小肺癌早期診治的規範化研究》獲得立項, 側重於早期肺癌的規範化診斷和治療, 以及肺癌微創手術流程的規範與優化等內容, 今年即將驗收。

早期肺癌通過手術是有機會獲得治癒的。 而要想治癒早期肺癌,規範化的手術流程尤其重要,一方面是把已經癌變的腫瘤切除,另一方面是要確保癌細胞不要轉移。而淋巴結作為癌細胞最容易“潛逃”的通道——淋巴結切除是否徹底,不僅影響肺癌的分期,也影響後續評估是否需要其他輔助治療手段(放療、化療等),而且與肺癌的復發轉移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關。

儘管如此,也只有不足50%的肺癌患者有手術機會,也就是說有超過一半的肺癌患者發現時已處於中晚期了。

“肺癌,是最能體現精准醫療效果的癌症。”浙醫二院黨委副書記、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教授經常會碰到一些複雜的肺癌病人,遇到這樣的患者,首先會進入浙醫二院的肺癌診治中心通過MDT(多學科會診)制定治療方案:是先放療還是化療,什麼時候開刀?靶向藥物是否有效?要不要試試免疫療法?

3年多前,當王凱教授接診到60多歲的趙女士(化名)時,她已經是肺癌晚期並且胸腔積液,常規來看生存期也就半年。幸運的是,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她是具有驅動基因敏感突變的分子類型肺癌,靶向藥物的敏感型——也就是說現有的肺癌靶向藥對她有效!按時服藥,定期複查,趙女士不僅活得好好地,而且腫瘤也在不斷縮小。“亞洲人所患的肺癌,在腺癌中有50%以上具有明確的驅動基因如EGFR、ALK。而現有的靶向藥物對這種癌症有很不錯的效果。”

除了靶向藥物,PD-1和PDL-1的免疫療法對晚期肺癌患者也有很好的效果。

“對於晚期肺癌患者來說,加入臨床試驗獲益很大。”王凱教授解釋,進入臨床試驗的靶向藥物、免疫療法大多是國際上最新的藥物,已經經過了各種試驗,其療效是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證的——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藥品本身就是已經在國外上市或者進入臨床的。

還有一點,參與臨床試驗,相應的藥品費用、治療手段都是免費提供的。

關於肺癌,你還有這些不得不知的“知識點”

高危人群早期篩查、早期肺癌規範化手術、晚期肺癌嘗試精准醫療——如果說這是肺癌的三架“救命梯”,那接下來的這幾個知識點你也不要錯過。

1.現在得肺癌的人這麼多,是因為空氣不好嗎?

浙醫二院胸外科張國飛副主任醫師:其實肺癌的發生都是由基因突變引起,而導致基因突變的原因則很多,目前認為吸煙是肺癌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工作和生活中接觸有害物質可使肺癌發生的危險性明顯增加,當然大氣污染也與目前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是密切相關的;另外免疫力低下、內分泌失調、心情抑鬱及家庭遺傳都可能導致肺腫瘤的發生。

2.什麼樣的肺部結節要特別重視?

浙醫二院胸外科張國飛副主任醫師:對於CT發現的5mm以上的肺部結節,尤其是磨玻璃樣結節,更要引起注意,需接受專業醫師的評估及治療建議。

3.現在市面上很多基因檢測,我需要去做個基因檢測去預測下肺癌發生風險嗎?

浙醫二院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在沒有得肺癌之前做基因檢測是沒什麼意義的。肺癌分好幾種類型,既然沒有患癌也就不知道是哪種癌,所謂的預測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但對於已經確診中晚期肺癌的,是非常建議做基因檢測,這樣可以幫助患者確定是否可以選用靶向藥物或者免疫療法,通過精准醫療提高生存率和生活品質。

4.肺癌會不會遺傳?

浙醫二院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遺傳性肺癌”目前並沒有這樣的明確說法。

5.長期咳嗽會不會是得肺癌的前兆?

浙醫二院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如果出現咳嗽、胸痛、甚至咯血,都應該到正規醫院做檢查。但有些肺癌往往有些非典型的症狀,譬如胸痛、骨頭痛等,當發生這些情況時在常規檢查都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做個胸部CT查看。

6.哮喘會不會得癌?肺炎會變成肺癌嗎?

浙醫二院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哮喘和肺癌無關,但是慢阻肺、肺結核是肺癌的一個高危因素——慢阻肺患者得肺癌的概率也比較高。

普通肺炎是不會變癌的,只要規範治療,就算肺部留下了一些纖維灶也是不用擔心的。但是,有些肺癌會表現為肺炎,這就需要到正規醫院請專業的醫生做判斷。

7.肺癌手術後是不是要靜養不能隨便亂動?

浙醫二院胸外科張國飛副主任醫師:對於肺癌手術後的患者,除了定期隨訪、保持積極的心態,要學會把自己當成正常人,融入平常的生活。一方面要注意環境中的空氣新鮮,多到自然環境中去鍛煉或活動;另一方面對於有肺功能減退的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逐步增加運動量,以使提高肺部功能。最重要的一點,肺癌手術後,應絕對禁止吸煙。在飲食上,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A及C的食物及清肺潤肺的食物如胡蘿蔔、葡萄、百合、蘆筍、羅漢果、枇把、梨等。

浙二好醫生是浙醫二院與浙報集團共同打造的互聯網醫療產品,一期上線了浙醫二院1400多位主治以上醫生,同時上線了導醫分診、名醫視頻、專科護理、線上醫生四大板塊功能。

在“浙二好醫生”的PC端、APP端、微信端不僅可以實現預約掛號,凡是在浙醫二院就診過的患者完成身份綁定後,可以即時查看自己在浙醫二院所做的檢查檢驗報告,並可以通過圖文、視頻等方式向開通服務的專家進行諮詢。

作為“浙二好醫生”的上線專家,浙醫二院黨委副書記、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教授,肺癌診治中心主任柴㼆教授,胸外科張國飛副主任醫師都開通了相關的諮詢方式,有需要的網友可以掃描下面二維碼,向三位專家諮詢。

而要想治癒早期肺癌,規範化的手術流程尤其重要,一方面是把已經癌變的腫瘤切除,另一方面是要確保癌細胞不要轉移。而淋巴結作為癌細胞最容易“潛逃”的通道——淋巴結切除是否徹底,不僅影響肺癌的分期,也影響後續評估是否需要其他輔助治療手段(放療、化療等),而且與肺癌的復發轉移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關。

儘管如此,也只有不足50%的肺癌患者有手術機會,也就是說有超過一半的肺癌患者發現時已處於中晚期了。

“肺癌,是最能體現精准醫療效果的癌症。”浙醫二院黨委副書記、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教授經常會碰到一些複雜的肺癌病人,遇到這樣的患者,首先會進入浙醫二院的肺癌診治中心通過MDT(多學科會診)制定治療方案:是先放療還是化療,什麼時候開刀?靶向藥物是否有效?要不要試試免疫療法?

3年多前,當王凱教授接診到60多歲的趙女士(化名)時,她已經是肺癌晚期並且胸腔積液,常規來看生存期也就半年。幸運的是,通過基因檢測發現她是具有驅動基因敏感突變的分子類型肺癌,靶向藥物的敏感型——也就是說現有的肺癌靶向藥對她有效!按時服藥,定期複查,趙女士不僅活得好好地,而且腫瘤也在不斷縮小。“亞洲人所患的肺癌,在腺癌中有50%以上具有明確的驅動基因如EGFR、ALK。而現有的靶向藥物對這種癌症有很不錯的效果。”

除了靶向藥物,PD-1和PDL-1的免疫療法對晚期肺癌患者也有很好的效果。

“對於晚期肺癌患者來說,加入臨床試驗獲益很大。”王凱教授解釋,進入臨床試驗的靶向藥物、免疫療法大多是國際上最新的藥物,已經經過了各種試驗,其療效是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證的——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藥品本身就是已經在國外上市或者進入臨床的。

還有一點,參與臨床試驗,相應的藥品費用、治療手段都是免費提供的。

關於肺癌,你還有這些不得不知的“知識點”

高危人群早期篩查、早期肺癌規範化手術、晚期肺癌嘗試精准醫療——如果說這是肺癌的三架“救命梯”,那接下來的這幾個知識點你也不要錯過。

1.現在得肺癌的人這麼多,是因為空氣不好嗎?

浙醫二院胸外科張國飛副主任醫師:其實肺癌的發生都是由基因突變引起,而導致基因突變的原因則很多,目前認為吸煙是肺癌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工作和生活中接觸有害物質可使肺癌發生的危險性明顯增加,當然大氣污染也與目前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是密切相關的;另外免疫力低下、內分泌失調、心情抑鬱及家庭遺傳都可能導致肺腫瘤的發生。

2.什麼樣的肺部結節要特別重視?

浙醫二院胸外科張國飛副主任醫師:對於CT發現的5mm以上的肺部結節,尤其是磨玻璃樣結節,更要引起注意,需接受專業醫師的評估及治療建議。

3.現在市面上很多基因檢測,我需要去做個基因檢測去預測下肺癌發生風險嗎?

浙醫二院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在沒有得肺癌之前做基因檢測是沒什麼意義的。肺癌分好幾種類型,既然沒有患癌也就不知道是哪種癌,所謂的預測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但對於已經確診中晚期肺癌的,是非常建議做基因檢測,這樣可以幫助患者確定是否可以選用靶向藥物或者免疫療法,通過精准醫療提高生存率和生活品質。

4.肺癌會不會遺傳?

浙醫二院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遺傳性肺癌”目前並沒有這樣的明確說法。

5.長期咳嗽會不會是得肺癌的前兆?

浙醫二院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如果出現咳嗽、胸痛、甚至咯血,都應該到正規醫院做檢查。但有些肺癌往往有些非典型的症狀,譬如胸痛、骨頭痛等,當發生這些情況時在常規檢查都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做個胸部CT查看。

6.哮喘會不會得癌?肺炎會變成肺癌嗎?

浙醫二院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哮喘和肺癌無關,但是慢阻肺、肺結核是肺癌的一個高危因素——慢阻肺患者得肺癌的概率也比較高。

普通肺炎是不會變癌的,只要規範治療,就算肺部留下了一些纖維灶也是不用擔心的。但是,有些肺癌會表現為肺炎,這就需要到正規醫院請專業的醫生做判斷。

7.肺癌手術後是不是要靜養不能隨便亂動?

浙醫二院胸外科張國飛副主任醫師:對於肺癌手術後的患者,除了定期隨訪、保持積極的心態,要學會把自己當成正常人,融入平常的生活。一方面要注意環境中的空氣新鮮,多到自然環境中去鍛煉或活動;另一方面對於有肺功能減退的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逐步增加運動量,以使提高肺部功能。最重要的一點,肺癌手術後,應絕對禁止吸煙。在飲食上,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A及C的食物及清肺潤肺的食物如胡蘿蔔、葡萄、百合、蘆筍、羅漢果、枇把、梨等。

浙二好醫生是浙醫二院與浙報集團共同打造的互聯網醫療產品,一期上線了浙醫二院1400多位主治以上醫生,同時上線了導醫分診、名醫視頻、專科護理、線上醫生四大板塊功能。

在“浙二好醫生”的PC端、APP端、微信端不僅可以實現預約掛號,凡是在浙醫二院就診過的患者完成身份綁定後,可以即時查看自己在浙醫二院所做的檢查檢驗報告,並可以通過圖文、視頻等方式向開通服務的專家進行諮詢。

作為“浙二好醫生”的上線專家,浙醫二院黨委副書記、肺癌診治中心副主任王凱教授,肺癌診治中心主任柴㼆教授,胸外科張國飛副主任醫師都開通了相關的諮詢方式,有需要的網友可以掃描下面二維碼,向三位專家諮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