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百年華誕,勵精圖治抒寫百年滄桑

原標題:勵精圖治 抒寫百年滄桑——紀念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前身“博多恩醫院”百年華誕

位於市二院院內、現在被稱為“小木樓”的博多恩醫院原址 □劉曉芳攝

中國甘肅網4月20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記者 劉曉芳) 4月9日, 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迎來了她的前身——博多恩醫院百年華誕。 醫院舉辦了紀念博多恩醫院落成100周年暨歷史文化座談會。

上個世紀初葉, 來自西方的醫療傳教士懷著傳播福音和濟世救人的夢想抱負,

帶著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的學生博多恩先生的囑託和捐資, 不遠萬里來到了中國絲綢之路的古城——蘭州。 在黃河北岸, 依山傍水的一片黃土山坡上建起了甘肅省第一座西醫院——博多恩醫院。

在這所醫院裡, 來自英、美、德、澳等國家的醫生和護士帶來了西方的文明和先進的醫術, 他們與中國同事一道, 用仁心仁術為人們帶來生的希望, 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 他們濟世救人的仁愛仁心和善義之舉, 在醫院發展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博多恩醫院的前生

威廉·博多恩去世後, 其父母遵從他的遺願, 捐資給“中國內地會”。 隨後, 內地會在甘肅蘭州興建博多恩醫院以紀念他。

金品三醫生帶著博多恩先生的遺願于1914年2月抵達蘭州, 他獨負重任在黃河北岸買下一大片土地以備籌建醫院。 1918年4月, 醫院完成全部建築工程, 正門上懸掛上了一面醒目的“博多恩醫院”金字牌匾, 時任省長張廣建揭牌。

當時, 西北地方十分落後, 博多恩醫院不僅是甘肅省內第一家西醫院, 更是全省唯一的醫院。 與落後的經濟呈鮮明對比的, 當時醫院的設備已相當完善, 設有門診室、手術室、化驗室、藥房, 另設男病人床位80張、女病人床位40張, 此外還設有特殊病房專供宗教人士使用。 醫院為工作人員建有兩處醫生住宅和一處護士住宅。

運行五年後, 博得恩醫院開始收容麻風病人, 到了1926年又增設一所麻風病院。 鑒於醫院治療麻風病效果突出,

得到了當時甘肅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使得金品三等人能夠在離河州(今臨夏)20裡外的山谷興建起了一座專門收容麻風病人的“麻風村”。

醫療與愛心同行

一邊著手籌建醫院, 一邊開始行醫救人。 1915年6月1日, 金品三開始了在蘭州的診療工作。 沒過多久, 他的門診病人就由每天15人增加到40多人。 當時醫院設立的臨時醫療所只有三位醫生, 他們不僅在醫療所接待病人, 並且常常外出治病救人。

醫院建成前, 金品三應時任省長之請, 成功遏止了一場類似肺炎症狀的流行病。

1916年2月, 金品三帶人在秦州醫治了600多個病人, 做了40多台手術。 在回程的路上, 他們經過秦州西北部, 又在一小鎮馬營醫治了500多個病人。 晚上, 一行人在旅店住宿時遇到小偷,

金品三因捉小偷被刺受傷, 當即趕回蘭州救治。 鎮上居民聞訊, 為感謝他治病救人之恩, 有近200人前來送行。

當時, 甘肅西部有數千名麻風病患者。 1923年, 醫院收治的麻風病患者漸多。 “麻風會”支持醫院並協助治療麻風病患者。 到了1926年, 醫院興建了更多隔離病房, 收容了40餘名各民族的病人。

當時的省政府鑒於醫院治療麻風病患的成果, 計畫請金品三擴展醫療麻風病工作, 到距離河州20裡外的山谷興建一座“麻風村”, 把接受過治療的病人移居于此, 使其自力更生。

醫護人員隊伍壯大

1914年2月, 金品三初到蘭州時, 只從山西平陽善勝醫院帶來了一位醫學生劉瑞來, 作為他的助手。

博多恩醫院的護士夏裕恭(MissChristinaShaw), 也於1914年5月抵達蘭州。不久,她便成了金品三的新婚妻子。

1915年12月,金品三盼來了從河南遠道而來的摯友高金城醫生。能得到一位出身中國的醫生的幫助,實屬不易。此後,醫院又迎來了來自英國倫敦25歲的巴樂德醫生。

隨著醫院的發展,金品三開始著手培訓醫護人員。他首次招收了12名醫學生,每天上課6小時,主要講授生理學和解剖學,其餘時間用來實習。1919年12月,第一屆共有9位醫學生畢業,其中一位名叫吳寶瑛醫生留在醫院協助發展,另一位來自陝西省漢中的邵德福醫生,畢業後回家鄉建立了一所醫院。

1923年初,第二屆14名接受訓練的醫學生畢業了,其中三位是甘肅人,其餘都來自外省。吳寶瑛的弟弟吳寶琇身在其中。同年,因官紳父老的要求和捐助,他們在蘭州市中心增設了一間診療所,以便居民不用過河就得到醫治。1926年1月,來自美國的安樂歡(Dr.LeightonP.Rand)醫生來到蘭州,使醫院的醫療隊伍更加壯大。全院120張病床住滿病患。

蓬勃發展再創輝煌

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位於市區黃河北岸,綠樹環繞、清幽雅靜,建築風格獨特。1951年由蘭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命名為“蘭州市人民醫院”。1970年更名為“蘭州市傳染病醫院”,1978年更名為“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現已發展成為融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急救為一體的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

醫院現有工作人員119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066人,高級職稱188人,中級職稱236人。床位編制1200余張,內設機構70個,下設職能機構26個,臨床科室36個,醫技科室7個,有1個研究所,2個中心。目前有2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市級重點學科。年收治病人近2萬餘人,年門診人次16萬餘人,手術近1萬餘例。

醫院目前主要大型設備有:德國西門子新雙源CT、美國GE公司生產的1.5T磁共振機、西門子Emotion16層螺旋CT、西門子數位平板胃腸機、數位500mA胃腸機、東芝8000D數位血管造影機(DSA)、雙板DR影像系統、多台高端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X線雙能量骨密度檢測儀、電子腹腔鏡、電子胃鏡、超聲內鏡、血液透析機、血液過濾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人工肝支援系統、高壓氧倉及ICU病房配套設施等一大批高精尖的醫療設備。

醫院重點學科突出,其中“傳染病臨床基地”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建設單位、肝病專業、中西醫結合腎內科被列為甘肅省重點學科;肝膽外科、消化內鏡專業、骨科、傳染病科、影像科、腔鏡外科、急診科、超聲診療專業、中藥學專業、肝病專業、中西醫結合腎內科等專業被列為蘭州市重點學科。

為提升臨床醫療技術水準,加快推進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醫院堅持以發揮優勢,突出特色,資源整合、做大做強的原則,將醫院的優勢專科肝膽胰外科和腔鏡外科強強聯合,將傳統特色科室肝病科、感染科和肝病研究所資源整合,建成兩個臨床醫學中心——“肝膽胰外科臨床醫學中心”,“肝病臨床醫學中心”。醫院下屬的肝病研究所,獨立研製了國家級新藥“珠子肝泰膠囊”以及“金茵利膽靈”等系列治療肝膽疾病的藥物。

大事記

——1914年,醫院前身“博多恩醫院”在金城蘭州開建

——1918年,博多恩醫院落成竣工——1951年,蘭州市政府接管,命名為蘭州市人民醫院

——1970年,更名為蘭州市傳染病院

——1978年,更名為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1996年,醫院發展掀開嶄新的一頁

——2018年,追求卓著,與時俱進

人物

威廉·博多恩

威廉·博多恩(WilliamBorden,1887-1913)是美國人,家境極其富有。1904年,父母送他的高中畢業禮物是一年的環球旅行。年輕的威廉遊歷了日本、中國、印度、埃及、敘利亞、土耳其、瑞士、法國及英國。1909年,威廉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加入“中國內地會”。

1912年,威廉再次前往中國,他準備來到位於西北的甘肅。為了便於在穆斯林地區工作,威廉繞道埃及學習阿拉伯文,不幸的是,在開羅學習不到一個月,他就因患腦膜炎而病逝,為教會事業獻出了短暫而熱切的一生。那年,威廉只有25歲。去世前,他將全部遺產捐給了“中國內地會”。

博多恩的母親,在兒子遺留的日記上發現了“NoReserves,NoRetreats,NoRegrets。”——“毫不保留、毫不後退、毫不後悔”的題字,這正是他熱愛中國的見證。

威廉·博多恩“壯志未酬”的事蹟,激勵了更多的西方人士獻身中國。為了紀念他,“中國內地會”在甘肅蘭州籌建了一座以他之名命名的西醫院——博多恩醫院。

金品三

金品三先生(1887年-1927年),英文名GeorgeEdwinKing,出生於中國,英國蘇格蘭人,天資聰穎,以博愛為懷。

金品三在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M.B.Ch.B.)。畢業後,他於1911年1月回到中國,先後到河南開封福音醫院和山西平陽善勝醫院開展醫療事業。1914年,被派往甘肅蘭州興建博多恩醫院。

醫院建成後,金品三擔任博多恩醫院院長之職,一方面主持院務,另一方面培訓中國醫生,並創辦河州分院。北伐戰爭爆發後,1927年5月,他奉命率全省外籍人員撤退到中國沿海地區。當時,他們分乘八艘大型羊皮筏子,沿黃河順流而下。途中,筏子全部擱淺,金品三下水奮力搶救時不幸遇溺葬身黃河。

金品三在中國醫病救人16年,最終把生命奉獻給了中國。

也於1914年5月抵達蘭州。不久,她便成了金品三的新婚妻子。

1915年12月,金品三盼來了從河南遠道而來的摯友高金城醫生。能得到一位出身中國的醫生的幫助,實屬不易。此後,醫院又迎來了來自英國倫敦25歲的巴樂德醫生。

隨著醫院的發展,金品三開始著手培訓醫護人員。他首次招收了12名醫學生,每天上課6小時,主要講授生理學和解剖學,其餘時間用來實習。1919年12月,第一屆共有9位醫學生畢業,其中一位名叫吳寶瑛醫生留在醫院協助發展,另一位來自陝西省漢中的邵德福醫生,畢業後回家鄉建立了一所醫院。

1923年初,第二屆14名接受訓練的醫學生畢業了,其中三位是甘肅人,其餘都來自外省。吳寶瑛的弟弟吳寶琇身在其中。同年,因官紳父老的要求和捐助,他們在蘭州市中心增設了一間診療所,以便居民不用過河就得到醫治。1926年1月,來自美國的安樂歡(Dr.LeightonP.Rand)醫生來到蘭州,使醫院的醫療隊伍更加壯大。全院120張病床住滿病患。

蓬勃發展再創輝煌

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位於市區黃河北岸,綠樹環繞、清幽雅靜,建築風格獨特。1951年由蘭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命名為“蘭州市人民醫院”。1970年更名為“蘭州市傳染病醫院”,1978年更名為“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現已發展成為融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急救為一體的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

醫院現有工作人員119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066人,高級職稱188人,中級職稱236人。床位編制1200余張,內設機構70個,下設職能機構26個,臨床科室36個,醫技科室7個,有1個研究所,2個中心。目前有2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市級重點學科。年收治病人近2萬餘人,年門診人次16萬餘人,手術近1萬餘例。

醫院目前主要大型設備有:德國西門子新雙源CT、美國GE公司生產的1.5T磁共振機、西門子Emotion16層螺旋CT、西門子數位平板胃腸機、數位500mA胃腸機、東芝8000D數位血管造影機(DSA)、雙板DR影像系統、多台高端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X線雙能量骨密度檢測儀、電子腹腔鏡、電子胃鏡、超聲內鏡、血液透析機、血液過濾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人工肝支援系統、高壓氧倉及ICU病房配套設施等一大批高精尖的醫療設備。

醫院重點學科突出,其中“傳染病臨床基地”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建設單位、肝病專業、中西醫結合腎內科被列為甘肅省重點學科;肝膽外科、消化內鏡專業、骨科、傳染病科、影像科、腔鏡外科、急診科、超聲診療專業、中藥學專業、肝病專業、中西醫結合腎內科等專業被列為蘭州市重點學科。

為提升臨床醫療技術水準,加快推進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醫院堅持以發揮優勢,突出特色,資源整合、做大做強的原則,將醫院的優勢專科肝膽胰外科和腔鏡外科強強聯合,將傳統特色科室肝病科、感染科和肝病研究所資源整合,建成兩個臨床醫學中心——“肝膽胰外科臨床醫學中心”,“肝病臨床醫學中心”。醫院下屬的肝病研究所,獨立研製了國家級新藥“珠子肝泰膠囊”以及“金茵利膽靈”等系列治療肝膽疾病的藥物。

大事記

——1914年,醫院前身“博多恩醫院”在金城蘭州開建

——1918年,博多恩醫院落成竣工——1951年,蘭州市政府接管,命名為蘭州市人民醫院

——1970年,更名為蘭州市傳染病院

——1978年,更名為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1996年,醫院發展掀開嶄新的一頁

——2018年,追求卓著,與時俱進

人物

威廉·博多恩

威廉·博多恩(WilliamBorden,1887-1913)是美國人,家境極其富有。1904年,父母送他的高中畢業禮物是一年的環球旅行。年輕的威廉遊歷了日本、中國、印度、埃及、敘利亞、土耳其、瑞士、法國及英國。1909年,威廉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加入“中國內地會”。

1912年,威廉再次前往中國,他準備來到位於西北的甘肅。為了便於在穆斯林地區工作,威廉繞道埃及學習阿拉伯文,不幸的是,在開羅學習不到一個月,他就因患腦膜炎而病逝,為教會事業獻出了短暫而熱切的一生。那年,威廉只有25歲。去世前,他將全部遺產捐給了“中國內地會”。

博多恩的母親,在兒子遺留的日記上發現了“NoReserves,NoRetreats,NoRegrets。”——“毫不保留、毫不後退、毫不後悔”的題字,這正是他熱愛中國的見證。

威廉·博多恩“壯志未酬”的事蹟,激勵了更多的西方人士獻身中國。為了紀念他,“中國內地會”在甘肅蘭州籌建了一座以他之名命名的西醫院——博多恩醫院。

金品三

金品三先生(1887年-1927年),英文名GeorgeEdwinKing,出生於中國,英國蘇格蘭人,天資聰穎,以博愛為懷。

金品三在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M.B.Ch.B.)。畢業後,他於1911年1月回到中國,先後到河南開封福音醫院和山西平陽善勝醫院開展醫療事業。1914年,被派往甘肅蘭州興建博多恩醫院。

醫院建成後,金品三擔任博多恩醫院院長之職,一方面主持院務,另一方面培訓中國醫生,並創辦河州分院。北伐戰爭爆發後,1927年5月,他奉命率全省外籍人員撤退到中國沿海地區。當時,他們分乘八艘大型羊皮筏子,沿黃河順流而下。途中,筏子全部擱淺,金品三下水奮力搶救時不幸遇溺葬身黃河。

金品三在中國醫病救人16年,最終把生命奉獻給了中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