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原創丨今天還要不要提倡艱苦樸素?

艱苦樸素是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 也是教育人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無論是戰爭年代或是和平時期, 我們的黨員幹部,

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 在艱苦樸素這方面給我們做出了好的榜樣。 那麼在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物欲橫流的今天, 我們還要不要提倡艱苦樸素的精神呢?回答一定是肯定的。

身教重於言教

記得, 有一年“七一”過黨日, 單位組織我們到北京歷史博物館參觀學習,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 大家來到敬愛的周總理生前用過的展品櫃前, 看到他穿過的衣服, 好些都打了補丁, 其中有一件襯衫已經破的像紗布一樣無法穿了, 但他讓人把別的舊襯衫上的領子裁下來, 又縫在這件襯衣上繼續穿了好些年。 周總理病重期間, 腳腫得無法穿進皮鞋, 為了會見外賓時保持應有的禮儀, 他讓秘書在鞋裡面墊上一圈兒紗布, 每次都堅持穿上硬硬的皮鞋,

著裝整齊去接見客人。 當大家看到這些展品時, 內心裡深受教育和感動。 敬愛的周總理是全國人民的總管家, 他都這樣艱苦樸素, 真是讓世界人民敬佩的好總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我們今天的生活雖然物質豐富, 但是艱苦樸素的精神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下去。 有一次我帶孩子去很遠的地方買書, 打車去來回需要30元左右, 如果來回都乘坐公車只需要4元錢。 為了培養孩子從小懂得勤儉節約和艱苦樸素, 我建議乘公車去, 雖然路上倒車辛苦、走路時間長, 但可以把省下來的錢多買幾本書, 孩子還是很高興的接受了我的意見。 這樣一來, 我們既鍛煉了身體、又獲得了精神食糧, 一舉兩得。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在北歐一些高福利的國家, 許多富裕階層的人們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 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 他們都是屬於自己主動選擇了“簡樸”。 雖然他們在物質上比較簡單, 但精神生活上卻非常富足。 這些人將時間與金錢投入到積累人生體驗和感受上, 不是消耗在對物質的追求裡。 他們教育孩子從小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培養他們學習舞蹈、繪畫、聲樂、表演等各種興趣愛好, 懂得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 如果一個人一旦養成了簡單的、良好的生活習慣, 就會感到身心愉悅、享受其中。 在如今物質生活大大提高的情況下, 比金錢和物質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充實感。 從實物中獲取的滿足感只能是暫時的, 但是人生寶貴的經歷以及從中獲得的知識,

將永遠留存在人們的生命裡。

發揚勤儉節約優良傳統

平時我們在生活當中也經常能遇到諸如此類的事情。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準有了很大提高, 和朋友、家人聚會到飯店吃飯是很平常的事情, 但是點菜一定要量力而出, 一粒米、一滴水、一滴油, 也存在不能浪費的問題。 有一家五星級飯店在使用大蔥時, 首先把蔥白和好的蔥葉挑出來備用, 然後再把大蔥根、不好的葉子洗乾淨後, 去掉黃葉, 用紗布與其他調料一起包起來, 燉菜或醬肉時用。 這樣一來既不浪費, 也起到了做調料的作用。 據說蔥根和蔥的老葉, 比蔥身還有營養、味道也好。 有人給飯店算過一筆帳, 使用10根大蔥, 如果大手大腳的話,

輕鬆地就浪費了2根大蔥。 你說一天浪費2根大蔥, 一年的話又是多少根大蔥呢?如果一根大蔥按照0.35元來計算的話, 一年365天(365×0.35=127.75元, 再加一倍的話就是255.5元), 真是不算不知道, 一算下一跳。

人們都說這些小事老生常談, 但是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 為什麼能夠發楊光大、長盛不衰呢?說明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精神, 不僅是勞動人民的優良傳統, 也是人們在工作生活當中, 離不開的規律、方向和法寶, 更重要的是人們的精神財富。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 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自海河網。 歡迎關注並按規則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