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380 萬 定期體檢可微察秋毫

本周是第24 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主題為“科學抗癌, 關愛生命——抗癌路上, 你我同行”。 4 月18 日, 南京市第二醫院舉辦大型義診和宣教活動。 該院腫瘤病學科帶頭人鄭勤主任醫師表示, 現在惡性腫瘤已經定性為慢性病。 隨著腫瘤綜合治療技術的日新月異, 各種新型抗癌藥物的層出不窮, “惡性腫瘤是可以控制的”。 患者只要擁有積極配合治療的信心和正確的治療方法, 完全可以實現“與瘤共存, 帶瘤生存”。

每1 分鐘就有7 人被確診為癌症

據2018 年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顯示, 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380.4 萬例, 平均每天超過1 萬人被確診為癌症, 這就意味著每分鐘有7 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在所有惡性腫瘤中, 肺癌連續多年位居發病首位, 其後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 肺癌和乳腺癌分別位居男性和女性發病第一位。

該院腫瘤科徐瀚峰副主任醫師表示,

未來10 年, 中國的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仍將繼續攀升。 預計到2020 年, 中國每年的癌症死亡總數將達300 萬左右, 患病總數將達660 萬。

另外, 2 月的最新資料表明, 我國40 —85 歲人群累計患癌風險達36% 。 其中, 80 歲風險最高。

“癌症就住在疲勞隔壁”

徐瀚峰指出, 吸煙、體重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低、缺乏鍛煉、嗜酒、病毒感染、城市空氣污染、家庭產生的室內煙霧(如油煙)及室內空氣污染等都是癌症的危險因素。 其中, 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壓力。 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 在飼養小白鼠的籠子外放了一隻貓, 小鼠聽到充滿敵意的叫聲, 15 天后體重下降, 胸腺脾臟萎縮, 免疫細胞活力下降, 3 月後, 開始出現腫瘤。

徐瀚峰介紹,

當代社會競爭壓力十分激烈, 不少35 —50 歲的社會主流每天疲於奔命十餘個小時, 殊不知“癌症就住在疲勞隔壁”。 中醫認為, 壓力導致過勞體虛, 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 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徐瀚峰說, 除了上述危險因素, 五類人易患癌症: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乳腺癌、胃癌、大腸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等往往有家族聚集現象;

患一些慢性疾病的人群:慢性胃炎、宮頸炎、乙型肝炎、皮膚潰瘍患者易患癌症;

不良嗜好人群:長期吸煙的人群易患肺癌, 喜飲過熱的水、湯及吃刺激性強或粗糙食物的人群易患食管癌, 長期酗酒者易患食管癌、肝癌;

職業易感人群:長期接觸醫用或工業用輻射的人群易患白血病、淋巴瘤,

長期接觸石棉、玻璃絲的人群易患間皮瘤, 長期吸入工業廢氣、污染空氣的人群易患肺癌;

個性易感人群:長期處於抑鬱、悲傷等情緒中, 自我克制及內向的人群, 易患癌症。

定期體檢微察秋毫

一些癌症如果能夠做到早期發現, 不僅治癒率高、花費少, 病人所承受的痛苦也小。 “發現癌症沒有投機取巧的方法, 體檢是最有效的。 ”徐瀚峰介紹, 比如, X 光片能夠發現肺部1 釐米以上的癌細胞, C T 則能窺探到以毫米為計量單位的癌細胞。 高發于中老年人群的腸癌, 也是早期無症狀, 出現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 便潛血、血清癌胚抗原以及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腸癌的重要方法, 早期治療效果明顯好於中晚期。 鑒於此,

很多國家除了普及便潛血和血清癌胚抗原檢查以外, 還提出了腸鏡檢查的指南。 這些方法大大降低了腸癌的發生率。 目前, 我國體檢系統中, 需要通過便潛血和血清癌胚抗原檢查篩出腸癌高危人群, 再去進行腸鏡檢查。 但很多人覺得便潛血檢查麻煩, 習慣性放棄這項檢查, 這成為腸癌早期篩查率低的原因之一。

宮頸癌也可以通過查TCT 和HPV 病毒感染等指標, 有效降低發病率。 另外, 一些有癌症發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以及患有乙肝、丙肝等感染性疾病人群, 是需要密切隨診的。

除了常規體檢方式, 近幾年, 基因檢測也越來越多地應用於預測疾病, 目前應用比較多的當屬乳腺癌, 美國影星茱麗就是通過基因檢測預測到未來乳腺癌發病的高風險, 毅然選擇了手術預防發病的方式。徐瀚峰稱,基因檢測預測到未來發病風險後,一定要密切隨診,是否需要治療干預,一方面要考慮患者意願,另一方面醫生也會給出專業建議。

另外,許多人在一次體檢後看到身體一切正常,就認為三五年不用再跑醫院了。徐瀚峰表示,人體是一個動態系統,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一次體檢的結果並不具有長期意義,甚至幾個月就可能改變,特別是腫瘤發展速度快且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發現可能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專家表示,現在癌症已經定性為慢性病,長期帶癌生存成為可能。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治療癌症的方法除了手術、放療、化療等外,還有了靶向藥物治療、免疫療法等,讓癌症病人的生存時間大大延長,生活品質大大提高。

毅然選擇了手術預防發病的方式。徐瀚峰稱,基因檢測預測到未來發病風險後,一定要密切隨診,是否需要治療干預,一方面要考慮患者意願,另一方面醫生也會給出專業建議。

另外,許多人在一次體檢後看到身體一切正常,就認為三五年不用再跑醫院了。徐瀚峰表示,人體是一個動態系統,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一次體檢的結果並不具有長期意義,甚至幾個月就可能改變,特別是腫瘤發展速度快且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發現可能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專家表示,現在癌症已經定性為慢性病,長期帶癌生存成為可能。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治療癌症的方法除了手術、放療、化療等外,還有了靶向藥物治療、免疫療法等,讓癌症病人的生存時間大大延長,生活品質大大提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