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樣吃感冒藥會死人!無論孩子還是大人,都別這麼治感冒!

近日, 一篇醫生手記在朋友圈熱傳:27歲研究生或因亂用感冒藥, 致多臟器衰竭, 最後不幸離世。 可能你會覺得不可思議, 一場感冒怎麼會置人於死地呢?

其實, 根據患者小張(化名)生前的主治醫生的複盤分析, 真正致死的原因是:在已感染皰疹病毒, 且患者本身肝功能不良的情況下, 擅自疊加服用多種感冒藥, 引起中毒性肌肉溶解和多臟器功能衰竭。

可能有人會問:感冒藥副作用真這麼大?家裡大人孩子感冒, 以後還能不能吃感冒藥呢?

今天袋鼠麻麻就跟大家嚴肅說一下:感冒藥的事。

感冒藥都是複方藥, 混吃或引發肝腎損傷 !

袋鼠麻麻之前的文章多次提到不建議寶寶使用複方感冒藥, 於是有家長會問:那有哪些單一成分的感冒藥, 是寶寶能服用的呢?

實際上, “單一成分感冒藥”這個詞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因為所有的感冒藥都是複方藥, 不存在“單一成分感冒藥”。

如果是單一成分的話, 也就意味著對應症狀的局限性, 比如“退燒藥”、“化痰藥”、“止咳藥”等等, 而不應該再稱之為感冒藥。

感冒藥的最大問題, 就在於“粗暴”, 一種感冒藥中混雜了多種藥物成分, 想一次性解決多種感冒問題!比如“快克”, 主要成分是乙醯氨基酚、鹽酸金剛烷胺、馬來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黃、咖啡因;比如“白加黑”, 主要成份是對乙醯氨基酚、鹽酸偽麻黃堿、無水氫溴酸右美沙芬。

不同的藥物成分, 對應了不同的功效:乙醯氨基酚, 為解熱鎮痛藥, 主要用於感冒退熱, 緩解頭痛及肢體酸痛;鹽酸偽麻黃堿, 可收縮鼻粘膜血管, 減輕鼻塞、流涕;右美沙芬, 為鎮咳藥, 通過抑制延髓咳嗽中樞而止咳;馬來酸氯苯那敏,

為抗組胺藥, 主要用於緩解過敏導致的呼吸道症狀, 包括流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症狀……

不同孩子感冒時的症狀不同, 一個孩子每次感冒時的症狀也可能不同。 不管孩子是因為發燒不舒服, 還是因為鼻塞不舒服, 如果都選擇服用複方感冒藥, 顯然存在藥物濫用的風險。 比如只是發燒和流鼻涕, 而服用了能同時治療發燒、流鼻涕、化痰、止咳的感冒藥, 那麼其實就相當於多餘吃了化痰和止咳的藥。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權威機構給出的建議是:對於0~2歲的孩子, 不要給孩子服用複方感冒藥物, 2~6歲的孩子也要儘量控制使用。

如果寶寶因為感冒的症狀不舒服, 正確的做法是:針對寶寶的症狀來選擇緩解對應症狀的藥物即可,

比如寶寶發燒, 就選擇退燒藥, 寶寶咳嗽就選擇化痰藥或者止咳藥。

醫生表示, 小張很可能是由於混吃感冒藥而導致肝腎衰竭。

小張體重250 斤, 原本就有肥胖、脂肪肝的問題, 還抽煙, 生病前因為趕課題經常熬夜。 每次體檢都被檢出肝功能不好, 但是他沒當回事。

醫生表示, 小張原先就處於亞健康狀態, 他的室友把小張桌上的感冒藥拍給醫生看, 有一大堆, 各種各樣名目的。 他就吃吃這個, 吃吃那個, 混著吃了好幾天。

小張曾告訴醫生:“因為一種感冒藥退熱效果不明顯, 就多買了幾種, 且因為自己體重大, 就加倍劑量吃了不少。 ”

而“對乙醯氨基酚過量”導致的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腎衰竭, 很可能是導致小張肝腎衰竭甚至死亡的真正原因。

“乙醯氨基酚”是治療感冒藥物中最常用成分, 約80%的抗感冒藥都含有該成分。 很多人在買藥的時候只看商品名, 不注意裡面的具體成分, 覺得藥名不一樣, 可以一起吃。 但光含這一個成分的藥, 市場上就有很多不同商品名稱的藥物。

成人一次性服用對乙醯氨基酚10~15g(150~250mg/kg)後就會引起肝毒性;20~25g或更高的劑量可能致死。 如果是原本肝功能就比較差的人,對乙醯氨基酚的耐受劑量更低,而小張吃的多種感冒藥中,多含有對乙醯氨基酚。

“的確沒有充足證據證明一定是感冒藥導致肝功能惡化,但是他吃的多種感冒藥一定是壓垮他肝功能的最後一根稻草。”醫生解釋,小張原本就肝功能異常,平時身體沒有遭受打擊,肝功能還能維持。但一旦遭受打擊,可能就不行了。“感冒病毒感染本身就會傷肝,藥物再傷肝,層層累積,就垮掉了。”

而混吃感冒藥不僅會導致肝腎受損,造血系統也會出問題,嚴重還可能誘發白血病!

中成藥也含西藥,混合吃同樣傷肝腎!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認識誤區:認為中成藥不良反應少,相對更安全。因此在孩子感冒後,有的家長便會自行給孩子服用中成藥類的感冒藥,以期能讓寶寶的感冒儘快痊癒,又私想著不會有什麼副作用。但很多所謂“中成藥”,實際上是中藥+西藥的混合體。

比如感通片,來看看它的主要成分:

前面的金銀花、梔子、板藍根、甘草、大青葉屬於中藥,而後面的兩種成分對乙醯氨基酚和鹽酸金剛烷胺則屬於西藥。

所以,中成藥並不能單純算作中藥或西藥,它的副作用同樣不可小覷。

比如該案例中的小張,就是認為中成藥安全,所以隨意混合著吃,導致乙醯氨基酚過量。

各位家長更要引起重視,小孩子原本就肝功能未發育完全,對於藥物的耐受能力更低,所以千萬不要擅自給孩子服用多種感冒藥,以免導致孩子的肝損傷!

除了多種感冒藥混吃以外,很多人感冒時還有一個錯誤的用藥習慣:中成藥、西藥混合吃。

因為錯把中成藥當成純中藥,擔心它起效不夠快,而西藥可以彌補起效慢的缺陷,所以把中藥和西藥搭著吃,最後可能同樣會出現這樣的後果:對乙醯氨基酚超量了。

可能我們平時中成藥、西藥一起吃,也沒感到怎麼不舒服,感冒也確實好了。貌似這種自己琢磨出來的“中成藥、西藥混合吃”看起來見效很快嘛!但我們忽視了關鍵的兩點:

1. 普通感冒本身就是自限性疾病,目前並沒有發現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所謂的感冒藥,並不是治療感冒的,而僅僅是緩解症狀,讓病人舒服一些,或者說讓家長安心一些,呈現出“看上去感冒好了”的表像,而實際上感冒之所以痊癒還是應該歸功於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的支援。

2. 因為藥物造成的輕微肝腎損傷,如果沒有顯著不適症狀,我們自身是很難發現的,需要抽血檢查才能發現。所以,在沒有做專門檢查的情況下,我們是無法判斷自己是否已經因服用藥物而造成了肝腎損傷。肝功能正常的人,停藥後,肝功能會自我修復。但肝功能有基礎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來就有藥物性肝損等的人,或者嬰幼兒,藥物劑量控制不好就可能出問題。

如果感冒,吃藥前一定要先仔細閱讀說明書!如果感冒吃藥兩三天還不好,就要到醫院就醫。

看病一定要相信醫生,坦白告訴醫生自己之前買了什麼藥、吃了什麼藥、吃了多大劑量、連續吃了多長時間等,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醫生重複開藥出現問題。

感冒藥和退燒藥,不可同時吃!

對於嬰幼兒的家長來說,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同時服用退燒藥和感冒藥,認為這兩種是完全不同的藥物,一起吃沒有衝突。而我們前面說過了,感冒藥中可能含有退燒藥的成分,再加上退燒藥本身,就有可能導致藥物劑量超標。

對乙醯氨基酚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退燒,布洛芬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退燒。按照規定劑量服用退燒藥是安全的。當然如果患有肝臟疾病,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前就需要先諮詢醫生;類似的,患有腎臟疾病,使用布洛芬之前也要先諮詢醫生。

感冒吃藥風險都這麼大,感冒後還能吃藥嗎?

儘管我們談到了很多感冒藥的副作用,混合服用感冒藥很危險。但並非以後再也不能吃感冒藥了。即使是那位27歲英年早逝的研究生,出現副作用的原因也並不是因為服用感冒藥這件事本身,而是因為“濫用”了感冒藥。

所以對待感冒藥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不要亂吃、混吃,要遵醫囑對症吃。

一般來說,成人攝入對乙醯氨基酚一次不應超過500毫克,兩次用藥間隔時間不宜低於6小時,每日攝入最大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療程不應超過3天。幾種藥物同時服用時,對乙醯氨基酚總和應當小於500毫克。

此外,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以及營養不良患者應慎用對乙醯氨基酚類藥物。

對於寶寶來說,原則仍然是:

2歲以內的寶寶最好不要使用感冒藥,2~6歲的寶寶要謹慎使用感冒藥。如果寶寶因為感冒的症狀不舒服,只需要針對寶寶的症狀來選擇緩解對應症狀的藥物服用即可。對於普通寶寶,如果出現發燒的症狀,嚴格按照推薦量和頻次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燒藥,是安全的。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南方都市報

如果是原本肝功能就比較差的人,對乙醯氨基酚的耐受劑量更低,而小張吃的多種感冒藥中,多含有對乙醯氨基酚。

“的確沒有充足證據證明一定是感冒藥導致肝功能惡化,但是他吃的多種感冒藥一定是壓垮他肝功能的最後一根稻草。”醫生解釋,小張原本就肝功能異常,平時身體沒有遭受打擊,肝功能還能維持。但一旦遭受打擊,可能就不行了。“感冒病毒感染本身就會傷肝,藥物再傷肝,層層累積,就垮掉了。”

而混吃感冒藥不僅會導致肝腎受損,造血系統也會出問題,嚴重還可能誘發白血病!

中成藥也含西藥,混合吃同樣傷肝腎!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認識誤區:認為中成藥不良反應少,相對更安全。因此在孩子感冒後,有的家長便會自行給孩子服用中成藥類的感冒藥,以期能讓寶寶的感冒儘快痊癒,又私想著不會有什麼副作用。但很多所謂“中成藥”,實際上是中藥+西藥的混合體。

比如感通片,來看看它的主要成分:

前面的金銀花、梔子、板藍根、甘草、大青葉屬於中藥,而後面的兩種成分對乙醯氨基酚和鹽酸金剛烷胺則屬於西藥。

所以,中成藥並不能單純算作中藥或西藥,它的副作用同樣不可小覷。

比如該案例中的小張,就是認為中成藥安全,所以隨意混合著吃,導致乙醯氨基酚過量。

各位家長更要引起重視,小孩子原本就肝功能未發育完全,對於藥物的耐受能力更低,所以千萬不要擅自給孩子服用多種感冒藥,以免導致孩子的肝損傷!

除了多種感冒藥混吃以外,很多人感冒時還有一個錯誤的用藥習慣:中成藥、西藥混合吃。

因為錯把中成藥當成純中藥,擔心它起效不夠快,而西藥可以彌補起效慢的缺陷,所以把中藥和西藥搭著吃,最後可能同樣會出現這樣的後果:對乙醯氨基酚超量了。

可能我們平時中成藥、西藥一起吃,也沒感到怎麼不舒服,感冒也確實好了。貌似這種自己琢磨出來的“中成藥、西藥混合吃”看起來見效很快嘛!但我們忽視了關鍵的兩點:

1. 普通感冒本身就是自限性疾病,目前並沒有發現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所謂的感冒藥,並不是治療感冒的,而僅僅是緩解症狀,讓病人舒服一些,或者說讓家長安心一些,呈現出“看上去感冒好了”的表像,而實際上感冒之所以痊癒還是應該歸功於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的支援。

2. 因為藥物造成的輕微肝腎損傷,如果沒有顯著不適症狀,我們自身是很難發現的,需要抽血檢查才能發現。所以,在沒有做專門檢查的情況下,我們是無法判斷自己是否已經因服用藥物而造成了肝腎損傷。肝功能正常的人,停藥後,肝功能會自我修復。但肝功能有基礎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來就有藥物性肝損等的人,或者嬰幼兒,藥物劑量控制不好就可能出問題。

如果感冒,吃藥前一定要先仔細閱讀說明書!如果感冒吃藥兩三天還不好,就要到醫院就醫。

看病一定要相信醫生,坦白告訴醫生自己之前買了什麼藥、吃了什麼藥、吃了多大劑量、連續吃了多長時間等,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醫生重複開藥出現問題。

感冒藥和退燒藥,不可同時吃!

對於嬰幼兒的家長來說,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同時服用退燒藥和感冒藥,認為這兩種是完全不同的藥物,一起吃沒有衝突。而我們前面說過了,感冒藥中可能含有退燒藥的成分,再加上退燒藥本身,就有可能導致藥物劑量超標。

對乙醯氨基酚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退燒,布洛芬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退燒。按照規定劑量服用退燒藥是安全的。當然如果患有肝臟疾病,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前就需要先諮詢醫生;類似的,患有腎臟疾病,使用布洛芬之前也要先諮詢醫生。

感冒吃藥風險都這麼大,感冒後還能吃藥嗎?

儘管我們談到了很多感冒藥的副作用,混合服用感冒藥很危險。但並非以後再也不能吃感冒藥了。即使是那位27歲英年早逝的研究生,出現副作用的原因也並不是因為服用感冒藥這件事本身,而是因為“濫用”了感冒藥。

所以對待感冒藥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不要亂吃、混吃,要遵醫囑對症吃。

一般來說,成人攝入對乙醯氨基酚一次不應超過500毫克,兩次用藥間隔時間不宜低於6小時,每日攝入最大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療程不應超過3天。幾種藥物同時服用時,對乙醯氨基酚總和應當小於500毫克。

此外,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以及營養不良患者應慎用對乙醯氨基酚類藥物。

對於寶寶來說,原則仍然是:

2歲以內的寶寶最好不要使用感冒藥,2~6歲的寶寶要謹慎使用感冒藥。如果寶寶因為感冒的症狀不舒服,只需要針對寶寶的症狀來選擇緩解對應症狀的藥物服用即可。對於普通寶寶,如果出現發燒的症狀,嚴格按照推薦量和頻次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燒藥,是安全的。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南方都市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