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一度想禪賢,遭儒家反對而作罷,否則中國歷史將推進2000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施行了許多新政,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啟用了新的帝號, 稱為始皇帝, 並規定繼承者稱二世、三世…以至於萬世。 由於秦帝國終二世而亡成為一個短命王朝, 後來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都是世繼制, 這讓後世之人想當然的認為秦始皇所說的二世、三世…萬世是他的子孫後代, 可是根據西漢劉向《說苑·至公》為我們描繪了專制的秦始皇的另一面。

《說苑·至公》記載秦始皇曾考慮採用禪讓制的方式來傳遞皇位。 有一天秦始皇在朝議的時候跟他的70個儒家博士說:“上古時期五帝採用禪賢制, 而三王採用世繼制, 你們說說哪個比較好?我打算則優而為。 ”下面的博士們沉默了半晌, 有一個叫鮑白令之的人說道:“五帝以天下為公所以禪賢, 三王以天下為私所以世襲, 這取決於陛下是以天下為公還是為私。 ”

秦始皇仰天長歎道:“我以五帝的德行為榜樣, 願以天下為公, 你們認為哪位賢者可以作為我的繼承人?”鮑白令之又說:“陛下行的是桀、紂的暴政, 卻要禪讓給賢者, 前後矛盾非陛下所能行。 ”秦始皇大怒:“令之你上前來, 你說我哪裡行了桀、紂暴政?趕緊說來聽聽, 如果其中有虛假之事必賜你死罪。

鮑白令之說道:“陛下築台干雲, 宮殿五裡, 建千石之鐘, 立萬石之簴。 婦女連百, 倡優累千。 興作驪山宮室, 至雍相繼不絕。 陛下自以為創下了千秋帝業, 卻耗盡了天下民力。 陛下偏駁自私, 不顧天下人的感受。 陛下掃滅了六國之君才成為天下之主。 陛下有哪一點德行可與五帝相比,

又從哪裡看出您以天下為公?”秦始皇無言以對, 面有慚色, 禪賢之意作罷。

按照《說苑·至公》上述這段對話的說法, 秦始皇當初設想的是以禪讓的方式傳給二世、三世…萬世, 禪讓以民主選舉, 那麼秦帝國將是民主制, 後世朝代承秦制,

如此中國的歷史進程也許要推進2000年。 其實秦始皇有禪賢思想在當時並不奇怪, 戰國時期“禪賢說”曾流行一時, 多國國君都欲效仿堯、舜禪賢, 其中就包括秦始皇的五世祖秦孝公。

《戰國策·秦策一》記載:“秦孝公疾且不起, 欲傳商鞅, 辭不受”。 《呂氏春秋·審應覽·不屈》記載:“魏惠王謂惠子曰‘上世之有國, 必賢者也。今寡人實不若先生,願得傳國。’惠子辭”。《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因舉國屬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可見秦孝公、魏惠王都有禪賢的意願,而燕王則已行“君主立憲”之事。

秦始皇的啟蒙老師呂不韋更是在《呂氏春秋》中鼓吹禪讓制:“堯舜,賢主也,皆以賢者為後,不肯與其子孫…今世之人主,皆欲世勿失矣,而與其子孫,立官不能使之方,以私欲亂之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而堯授之禪位,因人之心也。”呂不韋的思想必影響了秦始皇,所以秦始皇的禪讓思想並非無中生有。

不過由於正史《史記》沒有這段話的記載,而秦始皇的暴君早已形象深入人心,這使得人們對《說苑·至公》的內容產生質疑甚至將其視為無稽之談。其實《說苑》是劉向取用朝廷秘藏檔案、書籍寫成,再者西漢後期的人對秦始皇的憎恨感不會像漢初那樣強烈,其真實性與公正性也許更甚於《史記》,更能還原一個我們應該知道的真實秦始皇。

必賢者也。今寡人實不若先生,願得傳國。’惠子辭”。《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因舉國屬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子之”。可見秦孝公、魏惠王都有禪賢的意願,而燕王則已行“君主立憲”之事。

秦始皇的啟蒙老師呂不韋更是在《呂氏春秋》中鼓吹禪讓制:“堯舜,賢主也,皆以賢者為後,不肯與其子孫…今世之人主,皆欲世勿失矣,而與其子孫,立官不能使之方,以私欲亂之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而堯授之禪位,因人之心也。”呂不韋的思想必影響了秦始皇,所以秦始皇的禪讓思想並非無中生有。

不過由於正史《史記》沒有這段話的記載,而秦始皇的暴君早已形象深入人心,這使得人們對《說苑·至公》的內容產生質疑甚至將其視為無稽之談。其實《說苑》是劉向取用朝廷秘藏檔案、書籍寫成,再者西漢後期的人對秦始皇的憎恨感不會像漢初那樣強烈,其真實性與公正性也許更甚於《史記》,更能還原一個我們應該知道的真實秦始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