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6名中國人從泰坦尼克號逃生,背負駡名100年,如今真相被揭開

電影《泰塔尼克號》的故事深入人心, 傑克和露絲的愛情故事曾打動了無數人。

通過這部電影, 人們知道了這艘巨輪的傳奇故事。

除了催人淚下的愛情, 危難時刻無數的溫暖瞬間也感動了所有人。

巨輪將傾之時, 船上的樂隊為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 放棄珍貴的逃生機會依然鎮靜演奏;白髮蒼蒼的老船長莊嚴宣佈婦女兒童先離船;一位父親親吻小女兒後痛心把她送上救生艇。

這些感人至深的場景無論過了多少年, 都深深地留在了觀眾的腦海中。

然而, 這麼多年我們都不知道的是, 其實在未公映的電影片段中, 在逃生的人群中, 卡梅隆還拍了船上的中國人。

其中一位華人Fang Lang把自己綁在類似門板的門板上, 後來被救援船發現救下, 幾乎和露絲的獲救場景一模一樣。

在最後的公映時, 卡梅隆刪去了這一段故事。

我們從不曾知道泰塔尼克的故事裡竟然還有華人的身影?

最近有一部講述這艘巨輪中華人倖存者的紀錄片《六人》面世。

原來, 在災難發生時, 泰坦尼克號上有8名華人, 其中6人同電影裡的露絲一樣幸運地活了下來。

但為什麼我們從來不知道這些事呢?

01

泰塔尼克號裡的鍋爐工

今年48歲的美國海事歷史學家史蒂文·施文克特(Steven Schwankert)來自美國新澤西州, 喜歡探險, 是一名海事歷史學研究者, 也是一名作家。

他長期居住在北京,

關注中國歷史和文化。

Steven Schwankert

在一次研究英國水手的歷史時, 他無意間發現英國泰坦尼克號上竟然有8名華人。

施文克特隨即把這一發現告訴了在中國生活了20年的英國紀錄片導演亞瑟·鐘斯(Arthur Jones)。

紀錄片導演Arthur Jones

鐘斯得知消息後, 非常感興趣, 決定要把這些真相呈現給大眾。

"我簡直都不敢相信!有幾位可能連英文都不會說的年輕華人,一百多年前背井離鄉,登上了泰坦尼克號?他們是怎麼獲救的,為什麼沒有任何人提及他們,他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覺得我們應該去揭開這些謎團 。"

當時,泰坦尼克號上有700多名倖存者,基本上都有記錄可查,人們知道他們是誰、來自哪個國家、家人是誰。

但只有這6個中國人,好像從來沒人知道。

幾經調查後,歷史學家和導演團隊發現,這8位華人是英國唐納德輪船公司雇傭的鍋爐工,當時他們要前往經停紐約的阿那特號上做工。

因為當時英國煤炭工人大罷工,他們不得不乘坐唯一一艘能夠出航的泰坦尼克號。

他們登記的名字分別是:Fang Lang、Lee Bing、Ali Lam、ChangChip、Choong Foo、Lee Ling、Ling Lee和Len Lam。可查中文名有3個:鐘捷、李炳、炳新。

1912年4月,他們買了一張50多英鎊的集體票,從英國登上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郵輪前往紐約。

8個華人中,年齡最小的24歲,最大的37歲,他們都在泰坦尼克號上當鍋爐工。

鍋爐工是船上最低賤的工種,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 可工資只有白人船員的五分之一。工作之余,他們平時住在船上的三等艙。

當時,泰坦尼克號”的頭等艙有乘客319人,200人倖存下來了,倖存率為63%;

頭等艙

二等艙有乘客269人存活117人,倖存率為43%;

二等艙

三等艙有乘客669人,172倖存下來,倖存率僅為25%。

三等艙

三種艙位的倖存率為何那麼大的差距呢?

其實“泰坦尼克號”和別的客輪一樣,都將存放的求生艇的區域都是安放在頭等艙和二等艙周圍,以安撫有權有錢階層對航海的風險和擔心。

基本上,當時所有的客遊輪都是這樣設計的。萬一發生船難需要下水逃生,一般也遵循這樣的規定:頭等艙,二等艙優先。

所以,婦女兒童優先上救生艇?真實世界不存在的!

紐約媒體報導:倖存人中婦女兒童占大多數

根據當時的資料顯示,一二等艙共有兒童32人,只有1人死亡;三等艙兒童共有75人,死亡為55人。電影只是藝術加工創造,真實世界的法則就是如此現實和殘酷。

那麼,身在三等艙的華人們他們遭受了什麼呢?

02

冰海餘生

幹最苦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工資,住最差的艙位,這些對華人來說都可以咬牙忍受。

直到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時,他們的苦難才真正開始。

輪船出事後,船員們先通知了一等艙的貴客。而三等艙的賤民們並不知道船要沉沒,就算知道,他們也逃不出,因為艙門被鎖住了。

電影截圖

後來,艙門被打開了,三等艙的人們蜂擁而出。但很多救生艇已經放下水了。

後來,有5個華人華人終於發現了一艘小船,但是這艘船是壞的。絕望之下,他們決定以命相搏,必須試一試。

幸好後來遇到了救生艇,這幾個被人救起。

還有一位我們前文提到的中國人Fang Lang,在失去意識前,把自己綁在了破門板上,還用了一些壞掉的鉸鏈來確保繩結不松脫。

當救生船來了的時候,人們看不出他是死是活。救生船上的長官(以為他是日本人)說: “救誰都比救個日本人強。”

但由於船上其他人不同意,他們就把船劃到Fang Lang身邊,把他從海中救起來,還幫他溫暖身體。

冰冷的海水,已經凍得他完全無法動彈。此時,船上的水手也已經累得快劃不動槳了。但稍微過了一會,他身體逐漸回暖,意識恢復後,他竟然伸展了幾下拳腳搶過水手的槳來劃。

一位二等艙倖存者Charlotte Collyer後來回憶道:Fang Lang拿過旁邊水手的槳,用力劃了起來。因為他們還要救更多人!

8個華人6人獲救,另外兩名遇難者,當時《申報》報導,並不是葬身海底,而是躲藏在救生艇座位下,“蓋因其他乘客坐其上而被壓死”。

《申報》當時報導

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泰坦尼克號沉船的慘劇很快傳到美國,美國熱情地接待了幾乎所有的倖存者。當時,不管你是哪裡人,你都可以去醫院治療。

有一些人留在美國了,另一些人則在美國呆了一陣子,再乘船去了別的地方。

但是,因為1882年美國總統賈斯特·艾倫·亞瑟簽署了《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這6人被禁止進入美國境內。

第二天他們就被帶到艾理斯島(Ellis Island),乘坐“Annetta”號調頭駛入大西洋,向南駛向古巴。

從此,再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下落,他們徹底消失在了歷史中。

03

消失了的歷史

身心重創的他們非但沒有被美國接納,而且還被媒體渲染成不守規矩、狡詐、奸滑的代名詞。

當時,美國反華勢力強大,長辮子的華人在他們眼裡就是異類。

在白人眼裡,他們地位低下,被稱作“豬崽”;他們身份卑微,沒有話語權,沒有人格、沒有尊嚴。

任何人都可以對他們說三道四。

於是,媒體開始質疑這幾位倖存者:

為什麼很多人都死了,他們卻能活下來?

還不就是因為華人善於鑽空子,搶佔了本不屬於他們的救生位置嗎?

該不是假扮成女人吧,反正他們有辮子,誰知道呢!

而在中國,不禮讓婦女和兒童,藏在救生艇中被壓死這類資訊也被媒體跟風報導,他們以卑劣的負面形象走進了國文教科書,隨後又被審判為“鐵達尼上的國恥”。

目前居住在美國的Fang Lang的兒子Tom Fong對導演說,父親從來沒有跟他說過有關這段經歷,他是從一位親戚那裡瞭解到的。

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他們,也許是自卑,也許是不想影響後代,生命中如此難忘的一頁,他們竟然對子孫後代隻字未提。

其實不單這六人,早期華人移民也都因為西方國家的排華政策遭遇過非人的待遇。

1866年,12名華人來紐西蘭淘金,引發了華工淘金熱。

1881年,紐西蘭正式通過《華人移民法案》(Chinese Immigrants Act),長達40年的排華政策由此開啟。在此期間,白牆壁壘高築,華人們蒙受了無數不公指責和肆意侮辱。

泰塔尼克號中的6人倖存者是當時西方“排華法案”的犧牲品,他們的不幸遭遇也是早期走出國門華人屈辱歷史的縮影和寫照。

今年,這部《六人》紀錄片將在中國上映。它告訴人們,泰坦尼克號不僅是一個屬於美國、屬於英國的故事,它也是中國人的故事。

"我簡直都不敢相信!有幾位可能連英文都不會說的年輕華人,一百多年前背井離鄉,登上了泰坦尼克號?他們是怎麼獲救的,為什麼沒有任何人提及他們,他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覺得我們應該去揭開這些謎團 。"

當時,泰坦尼克號上有700多名倖存者,基本上都有記錄可查,人們知道他們是誰、來自哪個國家、家人是誰。

但只有這6個中國人,好像從來沒人知道。

幾經調查後,歷史學家和導演團隊發現,這8位華人是英國唐納德輪船公司雇傭的鍋爐工,當時他們要前往經停紐約的阿那特號上做工。

因為當時英國煤炭工人大罷工,他們不得不乘坐唯一一艘能夠出航的泰坦尼克號。

他們登記的名字分別是:Fang Lang、Lee Bing、Ali Lam、ChangChip、Choong Foo、Lee Ling、Ling Lee和Len Lam。可查中文名有3個:鐘捷、李炳、炳新。

1912年4月,他們買了一張50多英鎊的集體票,從英國登上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郵輪前往紐約。

8個華人中,年齡最小的24歲,最大的37歲,他們都在泰坦尼克號上當鍋爐工。

鍋爐工是船上最低賤的工種,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 可工資只有白人船員的五分之一。工作之余,他們平時住在船上的三等艙。

當時,泰坦尼克號”的頭等艙有乘客319人,200人倖存下來了,倖存率為63%;

頭等艙

二等艙有乘客269人存活117人,倖存率為43%;

二等艙

三等艙有乘客669人,172倖存下來,倖存率僅為25%。

三等艙

三種艙位的倖存率為何那麼大的差距呢?

其實“泰坦尼克號”和別的客輪一樣,都將存放的求生艇的區域都是安放在頭等艙和二等艙周圍,以安撫有權有錢階層對航海的風險和擔心。

基本上,當時所有的客遊輪都是這樣設計的。萬一發生船難需要下水逃生,一般也遵循這樣的規定:頭等艙,二等艙優先。

所以,婦女兒童優先上救生艇?真實世界不存在的!

紐約媒體報導:倖存人中婦女兒童占大多數

根據當時的資料顯示,一二等艙共有兒童32人,只有1人死亡;三等艙兒童共有75人,死亡為55人。電影只是藝術加工創造,真實世界的法則就是如此現實和殘酷。

那麼,身在三等艙的華人們他們遭受了什麼呢?

02

冰海餘生

幹最苦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工資,住最差的艙位,這些對華人來說都可以咬牙忍受。

直到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時,他們的苦難才真正開始。

輪船出事後,船員們先通知了一等艙的貴客。而三等艙的賤民們並不知道船要沉沒,就算知道,他們也逃不出,因為艙門被鎖住了。

電影截圖

後來,艙門被打開了,三等艙的人們蜂擁而出。但很多救生艇已經放下水了。

後來,有5個華人華人終於發現了一艘小船,但是這艘船是壞的。絕望之下,他們決定以命相搏,必須試一試。

幸好後來遇到了救生艇,這幾個被人救起。

還有一位我們前文提到的中國人Fang Lang,在失去意識前,把自己綁在了破門板上,還用了一些壞掉的鉸鏈來確保繩結不松脫。

當救生船來了的時候,人們看不出他是死是活。救生船上的長官(以為他是日本人)說: “救誰都比救個日本人強。”

但由於船上其他人不同意,他們就把船劃到Fang Lang身邊,把他從海中救起來,還幫他溫暖身體。

冰冷的海水,已經凍得他完全無法動彈。此時,船上的水手也已經累得快劃不動槳了。但稍微過了一會,他身體逐漸回暖,意識恢復後,他竟然伸展了幾下拳腳搶過水手的槳來劃。

一位二等艙倖存者Charlotte Collyer後來回憶道:Fang Lang拿過旁邊水手的槳,用力劃了起來。因為他們還要救更多人!

8個華人6人獲救,另外兩名遇難者,當時《申報》報導,並不是葬身海底,而是躲藏在救生艇座位下,“蓋因其他乘客坐其上而被壓死”。

《申報》當時報導

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泰坦尼克號沉船的慘劇很快傳到美國,美國熱情地接待了幾乎所有的倖存者。當時,不管你是哪裡人,你都可以去醫院治療。

有一些人留在美國了,另一些人則在美國呆了一陣子,再乘船去了別的地方。

但是,因為1882年美國總統賈斯特·艾倫·亞瑟簽署了《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這6人被禁止進入美國境內。

第二天他們就被帶到艾理斯島(Ellis Island),乘坐“Annetta”號調頭駛入大西洋,向南駛向古巴。

從此,再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下落,他們徹底消失在了歷史中。

03

消失了的歷史

身心重創的他們非但沒有被美國接納,而且還被媒體渲染成不守規矩、狡詐、奸滑的代名詞。

當時,美國反華勢力強大,長辮子的華人在他們眼裡就是異類。

在白人眼裡,他們地位低下,被稱作“豬崽”;他們身份卑微,沒有話語權,沒有人格、沒有尊嚴。

任何人都可以對他們說三道四。

於是,媒體開始質疑這幾位倖存者:

為什麼很多人都死了,他們卻能活下來?

還不就是因為華人善於鑽空子,搶佔了本不屬於他們的救生位置嗎?

該不是假扮成女人吧,反正他們有辮子,誰知道呢!

而在中國,不禮讓婦女和兒童,藏在救生艇中被壓死這類資訊也被媒體跟風報導,他們以卑劣的負面形象走進了國文教科書,隨後又被審判為“鐵達尼上的國恥”。

目前居住在美國的Fang Lang的兒子Tom Fong對導演說,父親從來沒有跟他說過有關這段經歷,他是從一位親戚那裡瞭解到的。

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他們,也許是自卑,也許是不想影響後代,生命中如此難忘的一頁,他們竟然對子孫後代隻字未提。

其實不單這六人,早期華人移民也都因為西方國家的排華政策遭遇過非人的待遇。

1866年,12名華人來紐西蘭淘金,引發了華工淘金熱。

1881年,紐西蘭正式通過《華人移民法案》(Chinese Immigrants Act),長達40年的排華政策由此開啟。在此期間,白牆壁壘高築,華人們蒙受了無數不公指責和肆意侮辱。

泰塔尼克號中的6人倖存者是當時西方“排華法案”的犧牲品,他們的不幸遭遇也是早期走出國門華人屈辱歷史的縮影和寫照。

今年,這部《六人》紀錄片將在中國上映。它告訴人們,泰坦尼克號不僅是一個屬於美國、屬於英國的故事,它也是中國人的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