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比特資本創始人張瑤:區塊鏈技術“場景化”難點在效率和安全問題

每經記者:謝宏辰 每經編輯:趙橋

比特資本創始人張瑤

最近, 當人們聊起區塊鏈的時候, 一個共識是“很熱”, 而再聊幾句時, 發現大家的共同感受是“不太懂”。

4月18日, 比特資本創始人張瑤在成都參加“2018天府論壇”, 並發表“區塊鏈——懂與不懂, 他都來了”的主題演講。 在他演講後, 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史小諾表示, “可能只聽懂了30%。 ”

實際上, 關於區塊鏈, 目前人們最關心問題就是這項技術如何場景化, 即如何將這項熱門技術應用於實際的工作和生活。 對此, 張瑤總結道:第一, 不能炒幣;第二, 要與實體經濟結合, 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虛擬幣熊市出“創業英雄”

區塊鏈受到如此關注, 源於此前虛擬貨幣比特幣等資產被熱炒。 而這些虛擬貨幣背後底層技術的區塊鏈, 實際有更大應用價值。

在“2018天府論壇”上, 張瑤對區塊鏈的經濟學意義描述稱:第一, 矽谷的人認為貨幣兌換需兩周時間,

還收10%的手續費, 這樣的模式太腐朽, 他們因此推崇比特幣;第二, 華爾街的人, 還有乙太坊, 把區塊鏈技術開放給很多開發者, 因此誕生了智慧合約、可程式設計;接著就是虛擬貨幣、ICO等, 他們將虛擬貨幣送到各個領域去。 “當時真正做區塊鏈技術反覆運算的人很少, 基本上都是先分了錢再說。 ”

目前, 隨著各國嚴管虛擬貨幣和人們風險意識提高, 對虛擬貨幣的炒作熱情降溫, 相關虛擬貨幣的價格也是“一落千丈”。 這使以“炒幣”出身的區塊鏈技術面臨生存問題。 目前不能通過虛擬貨幣獲取可靠收入, 區塊鏈技術又還沒有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創造價值, 那麼, 研究區塊鏈的團隊將如何生存?

對此, 張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稱,

這的確讓目前創業者很尷尬, 區塊鏈技術本應慢慢成長, 但一下被炒得太熱了, 被揠苗助長了, 這就導致目前很多創業者握著很多幣, 但這些幣的流通性被禁止;第二個尷尬是幣價大跌, 創業者因此面臨著道德包袱。

如何解決上述生存困境, 張瑤認為, 出路在於將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結合起來。

“未來創業者應該真正去履行區塊鏈的運行思路, 第一是形成共識機制, 多跟客戶及生態形成共識機制, 而不是通過套利去形成共識;第二, 是參與者可以幫創業者解決資金問題;第三要解決的是區塊鏈怎麼賺錢, 區塊鏈的本質是互聯網+的高階形態, 它提升很多資產確權和資產流轉的效率, 真正的財富來自提升供應鏈,

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帶來的利潤。 ”張瑤認為。

他還稱, 虛擬貨幣熊市才能誕生創業英雄, 而牛市只出套利者。 “真正厲害的公司會在未來兩年出現, 因為沒有牛市大家就會去真正找到初心, 找到真正帶來價值的點, 而不是依靠二級市場去炒作。 ”張瑤總結道。

應用難點在效率和安全問題

在市場對區塊鏈技術一片唱好聲下, 今年2月下旬, 投資大佬金沙江創投總經理朱嘯虎卻公開表示, “有些風口寧願錯過。 ”實際上, 朱嘯虎不看好區塊鏈的原因並不是反對這項技術, 而是認為這技術難以“場景化”, 難應用於實際。

對於此觀點, 張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承, 目前的確存在這樣的問題, 應用難點有幾個, 區塊鏈技術最開始是因為比特幣發源的,

物理上有稀缺性, 讓大家去挖礦, 誕生初衷不是解決場景問題, 而是解決市場確權的問題。 到今天才發展到場景落地的階段, 那麼它在技術上就有先天性不足。 所以, 現在第一個問題就是支付和結算的速度和效益問題。 此外還有安全性問題, 提升了效率就會降低安全性, 所以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間就有一個博弈, 這是目前需要突破的。

區塊鏈真正用於實際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張瑤以1998年的互聯網技術舉例稱, 當時互聯網也沒什麼應用, 基本打法是靠把流量吸引到網上去, 靠廣告賺取收入, 所以區塊鏈技術產生應用需要週期, 同時創造區塊鏈應用的難度比互聯網難度大。

張瑤認為, 兩者應用不太一樣,區塊鏈的價值是重塑傳統產業的效率,例如互聯網+打造滴滴已花費100億美元,VC沒那麼多錢了,但區塊鏈可以把算例推到更深地方,這個力量比VC大。不過,在論壇現場,當被史小諾問到是否需要融資的問題時,張瑤笑稱,“這個還是需要的。”

每日經濟新聞 原文連結

兩者應用不太一樣,區塊鏈的價值是重塑傳統產業的效率,例如互聯網+打造滴滴已花費100億美元,VC沒那麼多錢了,但區塊鏈可以把算例推到更深地方,這個力量比VC大。不過,在論壇現場,當被史小諾問到是否需要融資的問題時,張瑤笑稱,“這個還是需要的。”

每日經濟新聞 原文連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