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者揭示導入人口聚集區結核病傳播規律助力防控

課題組供圖

中新網上海4月19日電 (孫國根 陳靜)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高謙教授課題組攜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及此間疾控部門,

歷經十年, 深入研究導入人口高度集聚區域結核病傳播規律。 研究人員最終發現, “近期傳播”是導入人口結核病發病的重要原因。

課題組方面表示, 該成果對政府如何制定有效的結核病防控措施有重要意義。 研究結果提示, 中國大城市不僅要做好導入人口入職體檢等早期篩查, 亦須重視導入人口中患者的早期發現和傳播阻斷。

19日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傳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雜誌線上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據介紹, 結核病人的發病有兩種可能, 一是在感染後短時間內發病(通常是1至2年內), 被稱為“近期傳播”致病;二是感染後經較長時間的潛伏再發病, 被稱為“內源性複燃”致病。 因此, 明確結核病發病模式是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的基礎和關鍵。

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進程, 大城市中導入人口的數量不斷增加, 在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導入人口的比例已占總人口的40-70%。 傳統觀點認為, 內源性複燃是導入人口結核病高疫情的原因。 據此, 導入人口主要來自於結核病疫情較高的農村地區, 到城市後, 其由於工作、生活壓力大, 居住環境擁擠等因素, 導致免疫力下降, 使體內潛伏的結核菌復蘇導致發病。

松江是上海導入人口高度集聚區域。 調查中, 高謙課題組獲知, 松江區的結核病患者中, 75%是導入人口, 其中89%的患者來自高疫情的中西部地區, 大部分患者(75%)在定居松江5年內發病。

研究結果發現, 松江區的結核病傳播不僅發生在導入人口和本地人口內部,

同時在導入與本地人口之間也有傳播。 進一步研究發現, 導入人口的“傳播簇”(基因型相同的菌株)主要分佈于松江區東部及郊區的工業園區, 而本地人口的“傳播簇”集中於中部的老城區中心, 患者報告住址的地理空間(即病人間)距離每減少1公里, 發生近期傳播的風險將增加10%。

研究人員發現, 導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相互傳播多發生在人群密集的地區。 這意味著, 結核病的傳播很多是偶然接觸導致的, 並不需要長時間的密切接觸就能傳播。

高謙對記者表示, 如在一個地區發現近期傳播造成的結核病患者人數比例高, 說明結核病正在傳播, 防控工作的重點就應是主動發現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如果大部分發病人群來自內源性複燃,

則提示結核病的傳播在過去, 防控重點應對病人進行規範化治療和管理, 並對既往感染者中的高危人群實行篩查和預防性干預等措施。 (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