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形聚”可添人力 “神聚”方增動力

——對基層縣局“三合一”後如何提升監管服務效能的幾點思考

□ 揭方斌 劉 偉

近年來, 全國不少基層縣級局都完成了機構整合, 組建了新的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部門。 基層縣局“三合一”後, 監管人員有了較為明顯的增加, 但機構整合後, 其發生的“化學反應”是否達到了理想的程度, 很坦誠地說還有一定的差距。 那麼, 對於“三合一”後存在哪些問題, 以及如何從“形聚”向“神聚”轉變, 努力提升基層監管服務的效能, 筆者談幾點思考和認識。

新問題需要拿出新辦法

“三合一”後在職人員的基本狀況, 不利於基層的長遠發展。

一是年齡偏大, “青黃不接”的現象相當嚴重;二是學歷偏低。 截至目前, 我局在職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人員38人, 僅占在職人員總數的27.5%;三是能力偏弱。 機構改革後, 對專業化水平均有比較強的要求, 而目前我局只有食品專業4人, 醫學專業5人, 特種設備或相關專業兩人, 沒有專門的藥品專業人員, 而需要監管的有食品行業784家、藥品行業284家、醫療器械289家、化妝品229家、特種設備131家。 監管水準有限的人員“趕鴨子上架”充實到這些監管領域, 其監管效果難免大打折扣。

改革步調的不一致, 不利於基層的工作效率提升。 目前, 縣局基本上實現了“三合一”, 但省級機構仍三家分立, 市級機構又大多數是工商、質監兩家合併, 食藥監單設,

部門之間橫向協調機制尚不健全, 職能界定也不夠明晰, 工作推進部署缺少統籌, 存在多頭指揮現象, 給基層單位貫徹落實造成較大困擾, 影響行政效能。

經費嚴重不足, 不利於基層各項工作的推動。 以南城縣局為例, 縣直單位經費預算機制分3個類別設置不同標準, 經費預算由多至少分為一類單位、二類單位和三類單位。 而承擔著整個經濟領域行政執法任務的市場監管部門被列入第三類預算單位, 與其他幾乎沒有行政執法, 也沒有分點辦公的單位(甚至包括一些獨立核算的事業單位)歸於一類。 在這種情況下, 造成整個部門工作開展的經費嚴重不足, 幹部職工的基本福利也發放不到位, 工作推動的難度加大。

新形勢必須迎接新挑戰

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不改革沒有出路, 新形勢下我們必須要有迎接新挑戰的決心和勇氣, 做到監管與服務並舉, 將市場監管工作的效能提升到最大值。

要把科學發展縣域經濟作為第一追求。

一是要準確把握縣域經濟發展的特點, 找准提升效能的“著力面”。 當前縣域個體私營經濟雖呈現多元化發展, 據統計表明, 私營有限公司早已成為占主導地位的組織形式, 但個人獨資企業以設立成本低、退出容易、經營靈活等特點仍然為許多私營企業經營者所青睞, 而合夥企業所占私營企業比重不大。 同時還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不大等現象。 作為市場監管部門, 我們要準確把握這些時代資訊,

為個私經濟的發展出謀劃策, 要勇當“排頭兵”, 做改革時代的“弄潮兒”。

二是要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 牽住提升效能的“著力線”。 作為推進“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 商事制度改革正在不斷深化, 改革的範圍不斷拓展、難度不斷加大。 但商事制度改革這條工作主線, 卻是我們基層市場監管部門若干年內必須面對的重點工作。 對此, 我們起碼必須做到“三個”全面和“一個”著力, 即全面落實“先照後證”和“雙告知”改革、全面執行企業和個體“多證合一”登記、全面推進企業網上註冊登記和自助服務登記, 著力構建便捷有序的市場退出機制, 簡化和完善各類市場主體登出流程。

三是要合理招錄培訓人才, 確立提升效能的“著力點”。

一方面要根據工作需要, 招錄一批與市場監管職能相匹配的人才, 做到各項具體監管工作“術業有專攻”。 另一方面, 在現有條件下, 要加強在職人員的培訓工作, 緩解目前各地市場和品質監管部門面臨的人員較少, 但工作卻點多面廣, “雜活”較多的情況, 要通過各項精准培訓, 讓基層人員儘量成為樣樣業務都熟練的“多面手”。

要把推進市場和品質監管事業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一是要合力創新, 領會提升效能的“內動源”。 在我局的局訓中, 其中就有一句叫“合力創新”。 我們各地大多數是三合一的單位, 要提升工作的“加速度”, 就不能自我劃定小圈子, 更不能以我原來是“質檢人”“工商人”“食藥監人”自居, 而是需要大家群策群力, 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各類市場監管的新舉措,使各項制度的建立更加符合實際,從而更好地指導各項工作順利完成。

二是要提升服務水準,激發提升效能的“認同感”。市場監管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合法、是否比“三合一”前有更大的提升,最終的“認同感”在群眾腦中。因此,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多方位完善優質服務,變“群眾的事”為“自己的事”、變“要群眾跑”為“讓幹部跑”,進一步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三是要創新監管方法,提高提升效能的“科技範”。一方面要逐步完善信用監管和聯動監管工作機制,依託兩網(企業資訊公示網、企業警示資訊網)資訊平臺等科技力量,切實加強企業信用監管和服務水準。如我局在近期推出的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工作中,就不但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得到了當事人的充分認可。另一方面還要努力探討在食品、藥品、品質等方面監管的科技手段,用科技推動工作的“加速度”。

要把隊伍穩定與工作有序運轉作為第一目標。

一是要科學設置內設機構,創建提升效能的“助推器”。如何設置內設機構,既是人員思想穩定的重要因素,更是“三合一”後監管機制落實的有效保證。為了讓內設機構重新設立做到承前啟後,我局在省級層面並未出臺縣級“三局合一”改革後內部機構設置的明確意見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擬定了三定方案初稿提交縣編委審議,除了內務股室合併,基本保留了原有3個局的職能股室,經過近兩年多的運轉,效果基本理想。

二是要推行執法辦案新方式,探索提升效能的“新起點”。市場監管部門,歸根結底是執法部門,是市場經營秩序的守護者。在新的形勢下,要創新行政執法方式,充分發揮電子政務雲服務平臺、企業信用監管警示系統的作用,推廣運用好說服教育、勸導示範、行政指導等非強制性執法手段。同時,強化行政權力制約,加強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監督,加大食品安全、藥品監管、產品品質、消費者權益保護、商標侵權等重點領域的行政執法力度,樹立新的市場監管形象。

三是要合理劃分機關和基層事權,解除提升效能的“絆腳繩”。要結合幹部隊伍實際,合理劃分機關和基層事權,既保障機關業務股室開展工作指導與協調,也充分利用基層人員力量優勢,積極發揮機關股室“傳幫帶”作用,讓基層分局人員在短時間內接受和熟悉基礎性工作,推進基層分局業務工作承接能力,改變原食藥監、原質監部門基層無“觸角”的狀況,讓市場監管工作延伸至鄉、村,實現全覆蓋。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城縣市場和品質監管局)

《中國品質報》

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各類市場監管的新舉措,使各項制度的建立更加符合實際,從而更好地指導各項工作順利完成。

二是要提升服務水準,激發提升效能的“認同感”。市場監管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合法、是否比“三合一”前有更大的提升,最終的“認同感”在群眾腦中。因此,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多方位完善優質服務,變“群眾的事”為“自己的事”、變“要群眾跑”為“讓幹部跑”,進一步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三是要創新監管方法,提高提升效能的“科技範”。一方面要逐步完善信用監管和聯動監管工作機制,依託兩網(企業資訊公示網、企業警示資訊網)資訊平臺等科技力量,切實加強企業信用監管和服務水準。如我局在近期推出的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工作中,就不但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得到了當事人的充分認可。另一方面還要努力探討在食品、藥品、品質等方面監管的科技手段,用科技推動工作的“加速度”。

要把隊伍穩定與工作有序運轉作為第一目標。

一是要科學設置內設機構,創建提升效能的“助推器”。如何設置內設機構,既是人員思想穩定的重要因素,更是“三合一”後監管機制落實的有效保證。為了讓內設機構重新設立做到承前啟後,我局在省級層面並未出臺縣級“三局合一”改革後內部機構設置的明確意見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擬定了三定方案初稿提交縣編委審議,除了內務股室合併,基本保留了原有3個局的職能股室,經過近兩年多的運轉,效果基本理想。

二是要推行執法辦案新方式,探索提升效能的“新起點”。市場監管部門,歸根結底是執法部門,是市場經營秩序的守護者。在新的形勢下,要創新行政執法方式,充分發揮電子政務雲服務平臺、企業信用監管警示系統的作用,推廣運用好說服教育、勸導示範、行政指導等非強制性執法手段。同時,強化行政權力制約,加強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監督,加大食品安全、藥品監管、產品品質、消費者權益保護、商標侵權等重點領域的行政執法力度,樹立新的市場監管形象。

三是要合理劃分機關和基層事權,解除提升效能的“絆腳繩”。要結合幹部隊伍實際,合理劃分機關和基層事權,既保障機關業務股室開展工作指導與協調,也充分利用基層人員力量優勢,積極發揮機關股室“傳幫帶”作用,讓基層分局人員在短時間內接受和熟悉基礎性工作,推進基層分局業務工作承接能力,改變原食藥監、原質監部門基層無“觸角”的狀況,讓市場監管工作延伸至鄉、村,實現全覆蓋。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城縣市場和品質監管局)

《中國品質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