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島特銳德:科技決定動力 開啟新能源新時代

青島新聞網4月20日訊 隨著全球能源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清潔能源不斷開發利用, 智慧電網建設迅速推進, “互聯網+”智慧能源模式日趨成熟。 變電站作為電網建設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其安全可靠、快速靈活尤為重要。 近日, 記者跟隨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青島市工商局舉辦的“民企助力新舊動能轉換”活動, 走進青島特銳德, 深入瞭解該企業在新舊能源轉換中的經驗做法。

新能源車用新能源電

特銳德經過發展積澱, 目前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生態公司和中國創新力領先的能源管理公司。 但對於新能源的優勢和劣勢, 特銳德又將怎樣平衡二者之間的關係。

“目前新能源行業的痛點是棄能嚴重, ‘棄風、棄光’現象普遍, 因為消納能力不足、外送能力有限, 造成了投入和能源極大的浪費。 此外, 預計到2030年, 我國將有8000萬輛左右的電動汽車,

每天的充放電量將達30億千瓦時, 占50%以上的用電負荷將給電網帶來極大壓力。 而我們目前的充電模組和充電樁都是單向的, 都是給車充電, 沒法把車上的電放出來。 ”特銳德集團品牌總監趙健說。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特銳德提出了建立面向2020-2030年的汽車充放電網發展方向, 利用充電網的群管群控、有序充電進行削峰填穀, 減少棄風棄光現象, 提高新能源電利用率, 讓新能源車用上新能源電。

“汽車充電網”與“新能源微網”雙向融合

關於“汽車充電網”與“新能源微網”。 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指出, 電動汽車作為移動式儲能的重要載體, 將成為這場以新能源變革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最佳引領。 隨著充放電技術的實現,

電動汽車的屬性將被重新定義, 其中三分之一載人、三分之一載資料、三分之一載新能源。 但是, 在電動汽車充電方面, 目前大部分以傳統充電樁無序充電為首的技術路線, 只會繼續加大電能峰穀差距, 造成電力不平衡。

針對這種現象, 特銳德研發了“汽車充電網”與“新能源微網”雙向融合系統, 以充電樁為能源入口, 以車聯網為基礎服務平臺, 構建包括樁、車、光、儲在內的能源生態體系, 通過與智慧電網的友好互動, 推動能源互聯網的落地, 為電動汽車用戶、充電設施運營商和光伏、儲能等分散式能源業主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 打造“充電網、車聯網、能源網”三網融合。

特銳德的“汽車充電網”與“新能源微網”雙向融合系統,

將使相對獨立的電動汽車和新能源微網產生交互。 特銳德副總裁周君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 並指出這一系統的應用可有效降低園區新能源微網建設成本約30%、綜合運行成本20%~30%, 同時讓電動汽車和多能箱變成為儲能和能源柔性自治的重要載體, 實現用戶側就地消納多種能源, 從而優化能源, 保護環境。

充電網開啟新能源時代

近日, 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發佈了《給特銳德股東的一封信》, 信中指出, 充電網是電動汽車賴以生存的基礎設施新網路, 在充電的物理網上實現能源的雙向流動, 在互聯網上實現資料和資訊的交互, 才能形成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基礎支撐和能來源資料服務。

可以說充電網就是“路”, 建不好充電網,

電動汽車將無“路”可走。

於德翔分析, 充電網是一個複雜的能源資訊系統, 有巨大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 充電網依靠數以億計每天充電的用戶, 將汽車工業大資料、能源大資料、消費行為大資料、互聯網大資料集中於平臺, 電商、約車、買電賣電、大資料修車、大支付金融、大客戶電商等互聯網增值服務均能在充電平臺上實現, 構築起未來資料支撐千億價值的新生態, 也將成為中國新舊動能轉換最大的引擎之一。

此外, 充電網可以實現能源的雙向流動, 既可通過它充電, 也可以實現放電。 用戶可以利用電動汽車電池移動儲能充放電可控的特點, 不僅能將光伏、風電、水電等新能源電大量應用於電動汽車, 還可在充電網上實現低谷充電、高峰賣電。 削峰填穀,既可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也讓這個霧霾時代的痛點找到解決方案。

特銳德新能源的興起,用新能源開啟新時代。當規模化電動汽車成為移動儲能載體,人類可以通過充電網的互聯互通實現與新能源微網的能源共用,這一全新的智慧微電網生態系統將重新定義未來,並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削峰填穀,既可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也讓這個霧霾時代的痛點找到解決方案。

特銳德新能源的興起,用新能源開啟新時代。當規模化電動汽車成為移動儲能載體,人類可以通過充電網的互聯互通實現與新能源微網的能源共用,這一全新的智慧微電網生態系統將重新定義未來,並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