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誰是特朗普後宮中最瞭解中國的人?正確答案戳這裡!

小編今天帶大家看看特朗普的後備軍, 你們知道內閣寶寶們中, 誰是最瞭解中國滴人嘛?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即將於本週末訪華。

他擁有豐富的國際事務經驗, 但在東亞工作時間十分有限。

多數國安會成員都缺乏亞太, 特別是中國經驗

除了國安會的組織結構問題之外, 華盛頓安全政策圈的另一層擔憂在於, 大多數國安會成員都缺乏亞太, 特別是中國相關工作的經驗。

在現任成員中, 有四位將軍擁有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作戰的豐富經驗, 即國防部長馬蒂斯、國土安全部長凱利、麥克馬斯特本人以及國安會幕僚長凱洛格。

但是, 他們都對東亞和南亞所知甚少。

國務卿蒂勒森作為埃克森美孚的前任CEO, 的確擁有豐富的國際事務經驗, 但是他在東亞地區工作時間也十分有限。

副國家安全顧問麥克法蘭在尼克森當政期間擔任過基辛格的助手,

具有在亞洲和中國的一定經驗。

但是!

首先, 這已是很久遠的事, 從尼克森時代到現在, 中美關係和亞太安全事務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其次, 麥克法蘭在當年那個特殊小圈子中的職權主要在具體事務和輔助範疇, 由她來挑起亞太事務的擔子將會有諸多挑戰。

目前, 特朗普的國安會與當年奧巴馬政府的國安會很不一樣。

奧巴馬的第二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湯姆.多尼倫, 在白宮對奧巴馬政府的亞洲政策有著直接且穩固的統籌掌控。

這種局面也延續到了賴斯管理下的國安會。

而以目前的形勢來看, 特朗普政府的亞太政策很有可能缺乏這種統籌(無論好壞), 並且被各個機構之間的強烈競爭所左右。

權力將很有可能分散在國防部、貿易代表、白宮貿易委員會(由知名的反華派皮特.那瓦羅領導)、以及財政部。

對中國和亞太的具體政策將取決於這些機構對特朗普的不同影響和相互博弈。

國安會上層是否能夠像奧巴馬時代那樣出現一個主導人物尚不清晰, 因此這種博弈很有可能會更加無序, 受到部門利益和部門文化的擺佈。

此外, 目前國務院和國務卿在亞太政策制定中的角色依然是完全不明晰的。

用人之道之外, 更有跨部門協調管理的考驗

在對於當前總統任命官員缺乏亞太事務經驗的擔憂聲中, 唯一的例外是總統特別助理及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馬特.波廷格的存在。

他的能力和工作得到了華盛頓亞太政策圈多方面的肯定。

波廷格在1998到2005年是路透社與華爾街日報的中國事務記者。

他在2005年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 並於2007-2010年期間三次被部署到一線作戰部隊。

波廷格上任不久便成功地安排了特朗普與安倍的會晤, 並做了大量工作, 協調了國防部長對亞太的成功訪問。

華盛頓政策圈普遍認為波廷格是一位富有職業素養的政策人士。

儘管如此, 由於波廷格與弗林關係密切, 二人還曾合著《修復情報:使情報在阿富汗起到實質作用的藍圖》一書, 他仍然有被麥克馬斯特替換掉的可能。

如果麥克馬斯特想要將弗林的人換掉, 並在新的組織框架中安插自己的人馬, 那麼波廷格便可能丟掉這份工作。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 麥克馬斯特已經對弗林提議的一些人事和政策改變表達了不同意見,

所以像波廷格和麥克法蘭這些人未來是否能坐穩位置, 都還有待觀察。

然而, 熟悉麥克馬斯特的人也認為, 他並不是那種樂於介入華盛頓瑣碎政治鬥爭的人。 如果他做出了重大的人事調整, 很可能只是因為他真誠地希望找到最優秀的人為他工作。

最後, 目前特朗普政府提交的新財年預算方案大大削減了國務院的預算。

這意味著特朗普政府希望白宮和國防部, 特別是國安會, 來負責更多的外交事務, 並更多地扮演通常由國務院所扮演的角色。

在這種局面下, 麥克馬斯特和他的助手們需要不斷地平衡、協調以及公平地管理整個美國國家安全機構的需求。

麥克馬斯特在管理一線團隊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他曾經負責在阿富汗當地的反腐敗聯合工作小組。這個小組涉及到各個部門,在阿富汗極其複雜的政治環境中推動了反腐工作。

不過,華盛頓的環境對麥克馬斯特來說仍然是陌生的。

他沒有任何在國防部協調各部門工作的經驗,更不要說是管理跨部門的工作程式,協調“各大部委”特別是國務院、國防部和情報機構這些獨立王國。

這些都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基本工作內容,對麥克馬斯特而言無疑將是一個考驗。

最大優勢是“人和”,對中國並無“好”與“壞”的判斷

對於麥克馬斯特來說,利好消息是馬蒂斯、凱利與他本人在美國應對當前安全挑戰的原則上持有一致的意見。

他們都認為來自中東、俄羅斯和中國的挑戰與競爭無法通過單純的軍事手段加以解決。

外交、對外援助、貿易和其他軟實力手段,都需要被充分利用起來。

麥克馬斯特曾經在他的著作《失職》一書中提到越戰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政策制定的失敗。

他在書中認為,文官政府與軍隊的意見分歧、甚至是高層內部的分歧都是塑造一個健康的政策環境所必需的條件。

國家安全政策不應是總統和他周圍極少數親信的特權,整個國家安全機構都必須參與到政策制定的過程中來。

華盛頓普遍認為,自越戰以來,當下的美國比任何時間都需要一個有勇氣直接和坦白地向總統表達意見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而麥克馬斯特是合適的人選。

不過他能否為美國國家安全政策制定帶來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他是否能夠進入特朗普已經建立的核心親信圈子。

最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華盛頓大多數非反華派的安全政策人士認為,儘管麥克馬斯特缺乏中國及亞太事務經驗,中國仍然可以樂見他這種官員的到職。

與他的同事馬蒂斯將軍一樣,他首先是一名務實的學者型軍人。

絕大多數人認為,他對中國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關於“好”與“壞”的判斷。

而在當下這個高度不確定性的政治與政策時期,正應該找到與麥克馬斯特這類官員形成良性互動的切入點,將中美關係帶入穩固和可預判的道路。

不過居安思危,中國也不可過於樂觀,他們畢竟還是以自己的國家和政府地位出發做決策,不可能太壞也不會太好~

麥克馬斯特在管理一線團隊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他曾經負責在阿富汗當地的反腐敗聯合工作小組。這個小組涉及到各個部門,在阿富汗極其複雜的政治環境中推動了反腐工作。

不過,華盛頓的環境對麥克馬斯特來說仍然是陌生的。

他沒有任何在國防部協調各部門工作的經驗,更不要說是管理跨部門的工作程式,協調“各大部委”特別是國務院、國防部和情報機構這些獨立王國。

這些都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基本工作內容,對麥克馬斯特而言無疑將是一個考驗。

最大優勢是“人和”,對中國並無“好”與“壞”的判斷

對於麥克馬斯特來說,利好消息是馬蒂斯、凱利與他本人在美國應對當前安全挑戰的原則上持有一致的意見。

他們都認為來自中東、俄羅斯和中國的挑戰與競爭無法通過單純的軍事手段加以解決。

外交、對外援助、貿易和其他軟實力手段,都需要被充分利用起來。

麥克馬斯特曾經在他的著作《失職》一書中提到越戰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政策制定的失敗。

他在書中認為,文官政府與軍隊的意見分歧、甚至是高層內部的分歧都是塑造一個健康的政策環境所必需的條件。

國家安全政策不應是總統和他周圍極少數親信的特權,整個國家安全機構都必須參與到政策制定的過程中來。

華盛頓普遍認為,自越戰以來,當下的美國比任何時間都需要一個有勇氣直接和坦白地向總統表達意見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而麥克馬斯特是合適的人選。

不過他能否為美國國家安全政策制定帶來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他是否能夠進入特朗普已經建立的核心親信圈子。

最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華盛頓大多數非反華派的安全政策人士認為,儘管麥克馬斯特缺乏中國及亞太事務經驗,中國仍然可以樂見他這種官員的到職。

與他的同事馬蒂斯將軍一樣,他首先是一名務實的學者型軍人。

絕大多數人認為,他對中國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關於“好”與“壞”的判斷。

而在當下這個高度不確定性的政治與政策時期,正應該找到與麥克馬斯特這類官員形成良性互動的切入點,將中美關係帶入穩固和可預判的道路。

不過居安思危,中國也不可過於樂觀,他們畢竟還是以自己的國家和政府地位出發做決策,不可能太壞也不會太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