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3個月女寶寶體無完膚被送到杭州搶救 一個親密行為差點要了她的命

家裡有小寶寶, 父母及親朋好友總忍不住要親親, 然而醫生提醒, 父母及家人最好別親吻孩子尤其小嬰兒, 像患口腔皰疹時親吻孩子, 易致孩子生病, 嚴重時會要小命。

去年, 7月1日出生的一位美國的小女嬰Mariana, 感染了由皰疹病毒(HSV-1)引起的腦膜炎, 18天后她離開了這個世界;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朱海嶠不久前也遇到類似病例, 所幸經搶救轉危為安。

3月小女嬰爆發紅疹慘不忍睹

“孩子3個月大, 送來時全身都呈紅色、暗紅色的糜爛性皰疹、痂疹, 尤其是頭部格外嚴重, 臉上幾乎密密麻麻都是皰疹, 可以說是體無完膚, 慘不忍睹。 ”

朱海嶠說, 孩子雖然時有哭鬧, 但精神狀態比較差, 病情比較危重。 據患兒家屬敘述, 孩子發燒已經多天了, 全身皮疹越來越嚴重, 在當地醫院就診後, 由於病情太重原因不明, 醫生建議立即轉院。

孩子得了什麼病?

朱海嶠與同事們抽絲剝繭尋找病因。

一開始, 考慮過是皮膚葡萄球菌感染燙傷樣綜合征、水痘、帶狀皰疹等幾個容易混淆的疾病, 但後來都一一否決了。 根據患兒當時全身皮疹的形態、症狀學表現, 初步診斷是重型多形性紅斑。 重型多形性紅斑, 又叫中毒性表皮松解症, 病死率和致殘率都很高。

朱海嶠說, 該病的患病率國內還沒有統計資料, 來自國外的資料顯示發病率大約在一百萬分之一。 目前, 重型多形性紅斑的病因還不是很明確, 大多數學者認為, 這個病主要發生在極少數有特應體質的患兒身上, 與對某些藥物特別敏感, 或者由於某些感染造成特殊的免疫反應有關。 但據瞭解, 該患兒發病前沒有特別的用藥病史, 基本可以排除藥物因素。

孩子得病很可能緣于媽媽親吻

“感染可能來自病毒、細菌和支原體等。 當時考慮患兒在濕疹的基礎上合併有皮膚感染, 從皮疹形態來看, 主要表現為全身性的皰疹和痂疹, 皮疹的大小和分佈相對比較均勻, 有理由推測可能是單純皰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皮損。 ”

朱海嶠等進一步分析, 單純皰疹病毒分兩型:HSV-1在成年人主要感染口腔周圍黏膜;HSV-2主要感染生殖器。 該病毒潛伏期為3-5天, 若母親生殖器帶有HSV傳染胎兒或新生兒, 那很可能小患者一出生或不久就感染發病;還有一種可能就是, 母親(及家人)口腔若帶有HSV-1, 就可能通過一個不經意的親吻, 把口腔部的HSV傳染給嬰兒。 母親親吻自己孩子司空見慣, 十分自然的事。

據此, 朱海嶠認為這位患兒極有可能是通過親吻的方式傳染上病毒的。 孩子年齡很小, 免疫力差, 再加上可能體質比較特殊, 細菌和病毒的多重感染造成了全身的播散性感染。 但這麼嚴重的病情還是較少見的, 如果不及時治療, 感染可能引發敗血症, 或是引起其它嚴重併發症, 造成臟器的損壞, 甚至危及生命。 孩子父母得知病因後驚訝又心痛。

在醫護人員努力下, 經一個月的治療, 患兒病情終於得到控制, 皮損也日漸恢復, 身上的皮漸漸脫落生出新皮膚, 且不會造成疤痕。

近日醫生回訪, 小嬰兒恢復良好。

親吻嬰兒、口對口餵食得改改

朱海嶠介紹, 其實被皰疹病毒感染的人很多, 導致嚴重後果、甚至被“親死”的則微乎其微, 不必驚慌, 但應引起重視。 嬰兒的免疫力差, 如家長患有牙齦炎、牙周炎、齲齒等口腔疾病, 口腔中就會有大量的病菌, 在親吻寶寶(口對口)的過程中, 容易把病菌傳染給寶寶, 引起孩子的口腔疾病或者其他的併發症。

同時, 為了孩子健康, 這些習慣也得改改:喜歡將食物咬斷咬碎後再喂給幼兒, 這樣只會讓食物裹挾著病菌進入寶寶的口腔。(有報導,一名5歲孩子得胃病,竟檢出幽門螺桿菌,詢問得知,祖輩有將食物咬斷咬碎後再喂給的習慣。)此外,像餵奶前自己先吸奶嘴試試溫度,或進餐時和嬰幼兒合吃一份;外出回家不洗臉、洗手、不換衣服,就抱孩子親熱等。

朱海嶠提醒,患有口腔皰疹的人要避免接觸嬰兒,對於嬰幼兒的病毒性皰疹要早發現 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這樣只會讓食物裹挾著病菌進入寶寶的口腔。(有報導,一名5歲孩子得胃病,竟檢出幽門螺桿菌,詢問得知,祖輩有將食物咬斷咬碎後再喂給的習慣。)此外,像餵奶前自己先吸奶嘴試試溫度,或進餐時和嬰幼兒合吃一份;外出回家不洗臉、洗手、不換衣服,就抱孩子親熱等。

朱海嶠提醒,患有口腔皰疹的人要避免接觸嬰兒,對於嬰幼兒的病毒性皰疹要早發現 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