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國藩”為何久熱不衰的文化密碼

唐浩明從“曾氏的精神世界、十年翰苑生涯、如何訓練湘軍、如何鼓舞士氣、怎樣功成身退、如何開展洋務運動、學理操持上的‘一生三變’、傳統文化對曾氏的局限”八個方面闡述了曾國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對於曾國藩, 後人有很多評議。

慕之者認為他以一農家子而封侯拜相, 權傾天下而得善終, 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人智者;

貶之者則基於他鎮壓太平天國而罵他為漢奸、賣國賊、劊子手。

唐浩明以為, 若跳出政治事功的圈子,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這位晚清人物, 可能會更客觀更準確一些。 在我看來, 曾國藩應是中國傳統文化所培育出來的典型人物, 或者說是嚴謹的規範的中國傳統文化實踐者, 甚至還可以更高一點地說, 他是中國最後一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

◑ 唐浩明

▌曾氏的精神世界從一開始便皈依于中國傳統文化

曾國藩長達二十三年的寒窗苦讀, 多達十二次的科舉考試, 在修得功名正果的同時, 也將曾氏的精神世界別無選擇地牢牢皈依於以儒學為主體的傳統經典文化。

◑漣濱書院求學期間的曾國藩

▌曾氏以聖賢為榜樣, 修身慎獨

曾國藩在京師翰林整整呆了十個年頭, 既可借此廣泛閱讀諸子百家等各類書籍, 又可以細細咀嚼儒家經典中的微言大義, 促成他早年精神境界的一次重大昇華。

◑曾氏家族的藏書

▌曾氏用鐵腕整頓秩序、訓練湘軍

咸豐二年, 面對著幾乎不可遏制的太平軍威, 朝廷內外一片驚慌。 曾國藩臨危受命, 通過一系列鐵腕手段, 建立並壯大了當時國內的第一軍事力量——湘軍, 成為與太平軍交手的重要力量。

◑湘軍組建初期使用過的兵器

▌曾氏以剛毅頑強意志對付危局

面對內外交困的局勢, 曾氏雖有過牢騷, 有過退縮, 但他始終沒有頹廢, 一再以“好漢打脫牙和血吞”“屢敗屢戰”“男兒以懦弱無剛為恥”激勵部下和親屬。 在湘軍最為困難的時候, 曾氏依靠這種倔強不服輸的氣概和堅毅忍耐的精神度過難關, 終於迎來了天時。

◑與太平軍作戰的湘軍

▌曾氏淡定地度過特殊時期

在取得對太平軍作戰的決定性勝利之時,曾國藩得到了朝廷的重賞,一時風光無限,多種史冊上都有關於勸曾國藩反叛朝廷自為皇帝的記載,但曾國藩不但不做皇袍加身之想,他還以“功成身退”來作為蓋世之功後的思想和行動的指導宗旨。

正因為如此才大大消除了朝廷對湘軍的猜疑和戒備,使得曾氏及其家族和整個湘軍集團平安度過那段微妙的時期,避免歷史上常見的兔死狗烹悲劇的重演。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門前飄展的帥旗

▌曾氏揭開洋務運動序幕

曾國藩深知,中國在包括軍火在內的器物製造方面已遠遠落後於外國,中國必須在這方面迎頭趕上。咸豐十一年十二月,曾氏在安慶建立一家名曰安慶內軍械所的工廠。它的誕生,標誌著新型工業在中國的出現。

◑安慶內軍械所

▌曾氏“一生三變”的經歷

剖析“一生三變”,其實質為:儒家為體,法、道為用。曾氏青年立用世之志、中年不懼惡名辦團練與晚年游心于老莊,所走過的這條道路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但我們細細剖析曾國藩一生的學理操持,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家學說才是他立身的根本,法家也好,道家也好,都不過是為其所用而已。

◑曾氏在學理操持上以儒家為體,法、道為用

▌傳統文化對曾氏的局限

以儒家學說為主體的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是優秀的傑出的文化,但這種文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曾氏設定目標太高遠、持身太刻板、盲目遵從三綱五常的禮教、晚年器局欠恢廓等弱點,所折射的正是這種傳統經典文化的局限。

◑曾國藩

縱觀三千年中國文明史,可知曾國藩乃傳統文化最引以為榮的人物之一,尤其是儒家所期盼的“修、齊、治、平”,在曾氏身上得到幾近完美的體現。

我們可以通過曾氏,看到傳統文化是如何陶鑄人的精神世界,規範人的外在作為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曾氏這個人,來形象地瞭解究竟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長青,只有鮮活的人才具有永恆的魅力。

唐浩明覺得,這便是十多年來,在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大背景下,“曾國藩”久熱不衰的真正原因。

◑與太平軍作戰的湘軍

▌曾氏淡定地度過特殊時期

在取得對太平軍作戰的決定性勝利之時,曾國藩得到了朝廷的重賞,一時風光無限,多種史冊上都有關於勸曾國藩反叛朝廷自為皇帝的記載,但曾國藩不但不做皇袍加身之想,他還以“功成身退”來作為蓋世之功後的思想和行動的指導宗旨。

正因為如此才大大消除了朝廷對湘軍的猜疑和戒備,使得曾氏及其家族和整個湘軍集團平安度過那段微妙的時期,避免歷史上常見的兔死狗烹悲劇的重演。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門前飄展的帥旗

▌曾氏揭開洋務運動序幕

曾國藩深知,中國在包括軍火在內的器物製造方面已遠遠落後於外國,中國必須在這方面迎頭趕上。咸豐十一年十二月,曾氏在安慶建立一家名曰安慶內軍械所的工廠。它的誕生,標誌著新型工業在中國的出現。

◑安慶內軍械所

▌曾氏“一生三變”的經歷

剖析“一生三變”,其實質為:儒家為體,法、道為用。曾氏青年立用世之志、中年不懼惡名辦團練與晚年游心于老莊,所走過的這條道路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但我們細細剖析曾國藩一生的學理操持,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家學說才是他立身的根本,法家也好,道家也好,都不過是為其所用而已。

◑曾氏在學理操持上以儒家為體,法、道為用

▌傳統文化對曾氏的局限

以儒家學說為主體的中國傳統經典文化是優秀的傑出的文化,但這種文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曾氏設定目標太高遠、持身太刻板、盲目遵從三綱五常的禮教、晚年器局欠恢廓等弱點,所折射的正是這種傳統經典文化的局限。

◑曾國藩

縱觀三千年中國文明史,可知曾國藩乃傳統文化最引以為榮的人物之一,尤其是儒家所期盼的“修、齊、治、平”,在曾氏身上得到幾近完美的體現。

我們可以通過曾氏,看到傳統文化是如何陶鑄人的精神世界,規範人的外在作為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曾氏這個人,來形象地瞭解究竟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長青,只有鮮活的人才具有永恆的魅力。

唐浩明覺得,這便是十多年來,在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大背景下,“曾國藩”久熱不衰的真正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