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成都老照片」30年代的成都生活,街頭有人賣現烤華夫餅

北宋真宗咸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 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 後來簡稱“四川”,

四川由此得名。 民國元年(1912年), 撤銷道一級建置, 改為省直轄府、州、廳、縣, 省會設在成都府。 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1日, 成都市為四川省會。

據史書記載, 大約在西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 構築城池;但依據現實挖掘的金沙遺址看來,

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 成都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成都, 1932-1938年。 攝影資料:哈里森·福爾曼】

踩縫紉機的人們

這是蜀繡?

街頭賣蔬菜的小販

街頭一景

街頭的現烤小吃,這不就是格子華夫餅嗎?

街頭的現烤小吃,這不就是格子華夫餅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