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客家漁民的古法捕魚

/ 魚 梁 /

“魚”、“梁”這兩個字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 大家都非常容易理解, 而當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 變成「魚梁」, 想必大部分人都是陌生的, 第一反應是蒙圈!小編也是如此!一番瞭解之後, 原來魚梁源起於3000年前(據《詩經》的記載)的農耕社會, 有著令人著迷的古老的文明智慧。

就在今天火爆的、龐雜的網路視野中都不常見的「魚梁」, 在我們身邊——連平, 居然還保留著「魚梁」的活標本, 仍在繼續使用著。

那「魚梁」到底是啥?我們來一探究竟!!

魚梁是什麼?

關於魚梁的資料記載, 在網路上較為形象和詳細的內容非常少:

魚梁是一種捕魚裝置,用木樁、柴枝或編網等製成籬笆或柵欄,

置於河流、潮水河中或出海口處。 (度娘版本)

《人民日報》(2015年09月14日)刊登有初國卿所作《魚梁鶴影》一文。 裡面這樣描述:

……出瀋陽北郊, 過遼河大橋即進入科爾沁沙漠南緣的法庫縣地界……“魚梁”這兩個字讓我喜歡。 其實“法庫”本身就是滿語“魚梁”的音譯。

“魚梁”是一種古老的攔截水流以捕魚的設施, 以土石築堤橫截水中, 如橋, 留水門, 置竹笱(笱, gǒu, 竹制的捕魚器具, 口大窄頸, 腹大而長, 魚能入而不能出。 ——筆者注)或竹架於水門處, 攔捕遊魚。

《詩經》中有“勿逝我梁”之句, 《毛傳》解釋說:“梁, 魚梁。 ”

宋代詩人陸游在《初冬從文老飲村酒有作》詩中說:“山路獵歸收兔網, 水濱農隙架魚梁。 ”

“魚梁”如何捕魚, 沈從文先生在《從文自傳》中曾介紹說:“水發時,

這魚梁堪稱一種奇觀, 因為是斜斜的橫在河中心, 照水流趨勢, 即有大量魚群, 蹦跳到魚架上, 有人用長鉤鉤取入小船, 毫不費事。 ”

《中國水利》雜誌2007年16期刊登了作者劉曉田的一篇研究文章《巧用水能、魚梁捕魚——我國一種古老的水能資源利用方式》:

《詩經•齊風》中有一首詩寫道:敝笱在梁, 其魚魴鰥。 齊子歸止,其從如雲。 敝笱在梁, 其魚魴魴與。 齊子歸止, 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 其魚唯唯。 齊子歸止, 其從如水。 詩中的“梁”指的就是魚梁。

一篇出處不詳的《古代的捕魚方法》文章裡有這樣的說法:

罩、罶、椮等在先秦漢代文獻中時有記載。 箔筌漁具, 按其結構特點和使用方法大致分為柵箔類、籠箅類兩種。

柵箔類是以竹木及其製品編織成柵簾狀揷在水域中攔捕魚類的一種漁具。 柵箔始自“魚梁”。

“魚梁”也是以攔截方式捕魚的, 但魚梁主要以土或石築成, 工程難度大、耗費多且效果不佳。

看了這麼多文字

是不是還是很抽象的感覺

是不是只知道它是捕魚的……

看這圖, 夠直觀了吧!

這就是連平現存的「魚梁」

連平縣田源鎮肖(蕭)屋村 現存的魚梁

連平田源的魚梁

今天已是一個機械化、智慧化的時代, 很多傳統的農耕技術都成為絕跡, 走進了博物館。 而作為一項古老的捕魚方法——魚梁, 也已近絕跡。 值得欣喜的是,

在新豐江畔的連平縣田源鎮肖(蕭)屋村, 500多年來, 村民還一直在沿用著這種古老的捕魚方式。

連平縣田源鎮肖(蕭)屋村 現存的魚梁

連平縣田源鎮肖(蕭)屋村耕地資源稀缺, 有著長久的從事“魚梁”的傳統。

據當地使用魚梁的村民介紹:“最多的時候, 村裡有五六座‘魚梁’, 我們村的田很少,有一些淹掉了,就連‘集體’的時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裡人也是以搞‘魚梁’為主。” 那時,旺季的那些天,每家每戶輪流日夜派人守著魚梁,魚多的時候一畚箕一畚箕地撈,有時每天有兩三千斤。

一名村民走在魚梁上

魚梁的構造及其是如何發生作用的,當地村民這樣說:

用竹子和藤以及木樁,編織成一個長形、U形、可漏水的竹排,迎著水流湍急的方向,前低後高,前寬後窄,後端距河床約2米高,前端1米高,形成落差約1米,兩邊用藤條織的筐裝石頭並用木樁以固定竹排。前端以一根大木沉入河床,上部用竹編攔截,兩邊壘石為“牆”進行截堵。竹排前方兩側,各留兩個大孔。當魚逆流而上的時候,遇到阻擋,即會沿所留的兩側兩個大孔遊入,遇前方急流,隨即被沖到緩緩上升的竹排“斜坡”上,水往下漏,魚就留在竹排上了。

村民在魚梁上收魚

魚梁:巧用水能的智慧

魚梁捕魚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水能資源利用方式。水能資源利用的一個特點是先要通過建造水渠、水壩積蓄水能、引導水 勢做功, 從而達到人們的預期目的。古代對水車、水排、水磨、水碓等的應用概是如此, 同樣魚梁也是要首先建造水堤、水堰或水壩, 從而調節水能的大小和引導水勢的方向, 達到積聚和捕撈更多遊魚的目的。

連平縣田源鎮肖(蕭)屋村 現存的魚梁

現代視野的質疑

隨著時代變遷,生活方式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在發生變化。對於魚梁的捕魚方式是否環保,是否大小通吃提出質疑。但古人的智慧比今人更講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此法非全截流,而是取其一段,魚類溯流管道仍通暢,二是竹編疏網格,小魚蝦之類,不會被沖上來,大可保證小魚蝦的生存。

村民在魚梁上收魚

作為一種文化資源

在今天的生活場景中,還能見到魚梁,是一種歷史和時間的饋贈。卻也因為稀少,幾近絕跡而變得尤為可貴,儼然也成為了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是古老的農耕文明在連平遺存的活標本。值得保護利用和活化它的文化價值。為此,有專家、資深鄉村旅遊人士提出以下建議:

將連平現存的魚梁捕魚技術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從非遺的視角給予僅存的魚梁及製造技術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從旅遊資源的角度切入,以連平現存魚梁為核心,挖掘其文化價值,結合田源鎮肖屋村的地理資源、人文資源等開發為特色鄉村旅遊資源專案,推動新農村建設。

梁山109 從魚梁上捧起一條魚

希望能夠對連平現存的魚梁給予更多的關注,

從文化資源保護的角度,

為魚梁技藝、技能等提供保護和開發利用!

內容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們村的田很少,有一些淹掉了,就連‘集體’的時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裡人也是以搞‘魚梁’為主。” 那時,旺季的那些天,每家每戶輪流日夜派人守著魚梁,魚多的時候一畚箕一畚箕地撈,有時每天有兩三千斤。

一名村民走在魚梁上

魚梁的構造及其是如何發生作用的,當地村民這樣說:

用竹子和藤以及木樁,編織成一個長形、U形、可漏水的竹排,迎著水流湍急的方向,前低後高,前寬後窄,後端距河床約2米高,前端1米高,形成落差約1米,兩邊用藤條織的筐裝石頭並用木樁以固定竹排。前端以一根大木沉入河床,上部用竹編攔截,兩邊壘石為“牆”進行截堵。竹排前方兩側,各留兩個大孔。當魚逆流而上的時候,遇到阻擋,即會沿所留的兩側兩個大孔遊入,遇前方急流,隨即被沖到緩緩上升的竹排“斜坡”上,水往下漏,魚就留在竹排上了。

村民在魚梁上收魚

魚梁:巧用水能的智慧

魚梁捕魚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水能資源利用方式。水能資源利用的一個特點是先要通過建造水渠、水壩積蓄水能、引導水 勢做功, 從而達到人們的預期目的。古代對水車、水排、水磨、水碓等的應用概是如此, 同樣魚梁也是要首先建造水堤、水堰或水壩, 從而調節水能的大小和引導水勢的方向, 達到積聚和捕撈更多遊魚的目的。

連平縣田源鎮肖(蕭)屋村 現存的魚梁

現代視野的質疑

隨著時代變遷,生活方式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在發生變化。對於魚梁的捕魚方式是否環保,是否大小通吃提出質疑。但古人的智慧比今人更講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此法非全截流,而是取其一段,魚類溯流管道仍通暢,二是竹編疏網格,小魚蝦之類,不會被沖上來,大可保證小魚蝦的生存。

村民在魚梁上收魚

作為一種文化資源

在今天的生活場景中,還能見到魚梁,是一種歷史和時間的饋贈。卻也因為稀少,幾近絕跡而變得尤為可貴,儼然也成為了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是古老的農耕文明在連平遺存的活標本。值得保護利用和活化它的文化價值。為此,有專家、資深鄉村旅遊人士提出以下建議:

將連平現存的魚梁捕魚技術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從非遺的視角給予僅存的魚梁及製造技術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從旅遊資源的角度切入,以連平現存魚梁為核心,挖掘其文化價值,結合田源鎮肖屋村的地理資源、人文資源等開發為特色鄉村旅遊資源專案,推動新農村建設。

梁山109 從魚梁上捧起一條魚

希望能夠對連平現存的魚梁給予更多的關注,

從文化資源保護的角度,

為魚梁技藝、技能等提供保護和開發利用!

內容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