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基於建構主義的情境教學

上一篇文章我們討論了, 基於建構主義情境教學的理論基礎, 學習發生的過程(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和四大要素(情景、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設計一個基於建構主義的情境教學專案。

我們知道建構主義情境教學包含了四大要素, 情景、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 對應的一個基於建構主義的情景教學項目必要包含了情境共融、獨立探索、協作學習和意義建構四個階段。

情境共融

首先在教學設計中, 學習情境必須與教學目標相適應且有利於學員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設計情景要與實際工作的相關聯並能體現工作的主要特性。

比如格諾威的情境高爾夫課程, 在情景設計上將高爾夫與管理結合到一起。 高爾夫打多遠並不重要, 你往什麼方向打才是關鍵, 這與管理是為了實現團隊目標有異曲同工之意。

其次, 在情境的結果選擇上, 非常重要的是要設置兩難的答案, 不要去設置標準答案和最優選項。 當存在標準答案和最優選項的時候, 必然會造成大家結果的趨同, 在討論上會很難出激發出新想法, 大量的趨同結果從而也帶來學員自身的惰性。 如果每一種選擇都有其優勢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這個時候就是兩難選擇, 在這種情景下能夠激發學員自身和相互認知衝突, 從而達到思考、博弈和再建構的效果。

最後, 要讓大家都能夠進入到這個情景當中去, 我們通過背景的鋪陳、培訓環境的佈置、角色分工和壓力的設定, 讓大家拋開顧慮和抵觸全身心的進入到當下的教學情景中。

獨立探索

在專案設計中, 一定要有學員獨立思考的任務和時間, 並要求給出他們自己的思考結果。 讓學員以自己的知識經驗去面對問題, 先和自身爭辯, 到底那一種觀點會更好一些, 在這些觀點中, 哪些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 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才能夠啟動學員已有的知識內容,

並為群體智慧和意義建構打下好的基礎。

協作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 學員通過培訓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 考察各種理論、觀點、信仰和假說;進行協商和辯論, 然後再相互協商(即對當前問題擺出各自的看法、論據及有關材料並對別人的觀點作出分析和評論)。

通過這樣的協作學習環境, 學習者群體(包括培訓師和每位學員)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用, 即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以自己的知識經驗去面對問題到小組甚至全員的協作學習來補充知識的、最終實現意義建構, 完善現有的知識或者形成新的知識。

1) 設計小組共同決策的任務

讓每一個學員參與到決策過程中來, 讓學員的原本的經驗和知識體系來補充其他學員的經驗和知識, 從而達到集體智慧的最大化。

2)讓學員充分表達自己

為了能充分激發集體的智慧, 我們要設置一個開放且包容的交流環境, 充分地給到每一個成員表達自己的機會。 如果讓每一個同學都來發言可能時間會很緊張, 我們可以分小組先進行小組內部觀點的討論,再進行各個小組之間的碰撞引導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

另外可以在培訓場所設置公共空間,讓沒有來得及發表觀點的同學把自己的觀點記錄並張貼出來,以便後續交流,這也要求培訓師要去關注公共空間的變化。

3)設置討論的回饋句式

在探索的過程中,由於經驗背景的差異的不可避免,學習者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經常是千差萬別的。交流的同時也會伴隨著質疑避免無效爭論,可以用適當的回饋句式來幫助學員開展有效率的討論。

比如:“1+1”的回饋方式:對於你的想法或者選擇我看到的一個優點是什麼,一個建議是什麼。學員在回饋的時候,不止要看到別人與自己觀念的差異性,同時能夠引導學員去欣賞別人想法。

意義建構

在這個環節,培訓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員從原有的知識經驗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形成新知識的吸收。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習者學會用技術解決問題。培訓師要注意引導學員由單個案例上升到規律性的通用法則,從而提升培訓的遷移能力,幫助學員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場景中。

基於建構主義的情境教學設計,從學習的過程來設計專案,讓學員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他們產出新的知識。

我們可以分小組先進行小組內部觀點的討論,再進行各個小組之間的碰撞引導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

另外可以在培訓場所設置公共空間,讓沒有來得及發表觀點的同學把自己的觀點記錄並張貼出來,以便後續交流,這也要求培訓師要去關注公共空間的變化。

3)設置討論的回饋句式

在探索的過程中,由於經驗背景的差異的不可避免,學習者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經常是千差萬別的。交流的同時也會伴隨著質疑避免無效爭論,可以用適當的回饋句式來幫助學員開展有效率的討論。

比如:“1+1”的回饋方式:對於你的想法或者選擇我看到的一個優點是什麼,一個建議是什麼。學員在回饋的時候,不止要看到別人與自己觀念的差異性,同時能夠引導學員去欣賞別人想法。

意義建構

在這個環節,培訓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員從原有的知識經驗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形成新知識的吸收。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習者學會用技術解決問題。培訓師要注意引導學員由單個案例上升到規律性的通用法則,從而提升培訓的遷移能力,幫助學員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場景中。

基於建構主義的情境教學設計,從學習的過程來設計專案,讓學員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他們產出新的知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