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出現尿床、啃咬手指等行為時,是在確認一件事!你做對了嗎?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退行, 指的是一個人在遇到挫折和應激時, 心理活動退回到較早年齡階段的水準, 以比較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 這是人們一種用來保護自己、抵抗焦慮的方式。

比如, 人們受到驚嚇會下意識地喊聲“媽呀”, 其實就是退行到小時候遇到危險找媽媽幫助的心態, 這並不完全是壞事。

需要注意的是:退行這種現象, 經常會在孩子身上看到。

比如就有很多父母求助:

孩子已經四五歲、五六歲了, 原本已經養成了良好生活習慣, 但一段時間內又表現出嬰幼兒時期的行為, 如尿床、吮吸手指、好哭、特別粘人等, 這讓父母們很著急, 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孩子出現了什麼狀況?

需要看到, 這些孩子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退行行為。 孩子之所以出現退行行為, 說明孩子現在遇到的一些讓他焦慮、不安的事和情緒, 而且他不知道怎麼去處理。 他於是就以較小孩子的狀態來呈現, 用嬰兒的方式來向大人求助。

通常, 父母是怎麼做的呢?我們會急著去糾正孩子的行為:

孩子尿床了, 是不是有什麼生理問題, 我要不要趕緊帶他去醫院治療?

手指都被她吸破了、變形了,

我要不要給她的手指塗辣椒水、清涼油?

孩子死活要跟我們睡, 我要不要強行將他趕回自己的屋子?

……

我們不建議父母盯著孩子的行為, 如果這時, 父母沒有看懂孩子的求助, 而只關注于糾正孩子的行為, 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還可能會加劇孩子的焦慮、不安, 導致孩子行為固著——孩子啃咬手指更嚴重、變得更加粘人。

唯有看到孩子情緒上的不安, 對孩子的焦慮與不安給以必要理解和支持, 才能更好幫孩子回歸到正常的成長節奏。

不得不提的是:

孩子之所以出現退行行為, 大都在他面臨重大變故時, 比如上幼稚園, 搬新家, 父母離異、家人去世等時。

比如經常在有二寶的家庭中發生大寶退行的現象:原本已經學會自行大小便, 突然開始尿床尿褲子;經常哭鬧, 纏著父母, 本已能端杯喝奶現在非得用奶瓶……

這給父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照顧一個小奶娃就很累了, 發現現在是照顧兩個小奶娃。

對此, 父母通常會以為大寶是故意找茬的, 於是會反復向孩子強調“你已經長大了,

是大哥哥/大姐姐了, 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了。 ”卻會挫敗地發現, 沒有效果, 反而孩子的自理能力更差了。

矛盾就在於: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行為表像, 也想要從意識層面去糾正孩子的行為。

但事實上, 孩子的問題在於他發現了父母對自己的忽視, 發現自己不再像從前那樣獲得父母的關注和照顧了, 他對自己是否被愛十分緊張和焦慮。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想要的是什麼?是關注,是關愛。

那麼,父母最恰當的做法是幫助孩子確認父母對他的愛:

1.盡可能多抽一些時間陪伴大寶,哪怕再忙,也需要有跟大寶單獨相處的時間,給孩子多一些擁抱和親吻,讓他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

2.告知孩子他是獨一無二的,哪怕有另一個小傢伙也搶不走父母對他的愛;

當然,父母可以給大寶講講他小時候的事,父母是如何照顧他、疼愛他的,讓他知道瞭解自己和小寶的成長過程,知道小寶寶需要更多的説明;

3.還可讓大寶多參與到照顧二寶的工作中來,如,請大寶幫忙遞個尿不濕、拿件小寶寶衣服等,並對孩子好的行為給予積極肯定和鼓勵,就能更好地激發大寶的成就感。

孩子出現退行行為,並非完全是壞現象。父母若能及時發現的需求並給予支援,能有助於孩子更好地認識自身、與他的焦慮和不安進行對話,幫孩子療愈他的內心。

從這個意義上說,退行既是挑戰,也是個人迎來成長的機會。

孩子成長的過程,總會遇到很多回這樣的關鍵時刻。環境的變化,生活的巨變,心理上的落差或喪失,等等。這是一個生命存在於這個世上,必然要面對的。

我們需要直視這樣的機會,去構建自身的力量,從而在面對下一次的焦慮和不安時,更加從容。

對孩子來說,他們無法獨自完成這樣的任務,需要家人的全然接納。你的愛與陪伴,是孩子力量的源泉,他才可能更好地建構出強有力的“內在母親”,去面對未來人生中的所有風雨。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想要的是什麼?是關注,是關愛。

那麼,父母最恰當的做法是幫助孩子確認父母對他的愛:

1.盡可能多抽一些時間陪伴大寶,哪怕再忙,也需要有跟大寶單獨相處的時間,給孩子多一些擁抱和親吻,讓他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

2.告知孩子他是獨一無二的,哪怕有另一個小傢伙也搶不走父母對他的愛;

當然,父母可以給大寶講講他小時候的事,父母是如何照顧他、疼愛他的,讓他知道瞭解自己和小寶的成長過程,知道小寶寶需要更多的説明;

3.還可讓大寶多參與到照顧二寶的工作中來,如,請大寶幫忙遞個尿不濕、拿件小寶寶衣服等,並對孩子好的行為給予積極肯定和鼓勵,就能更好地激發大寶的成就感。

孩子出現退行行為,並非完全是壞現象。父母若能及時發現的需求並給予支援,能有助於孩子更好地認識自身、與他的焦慮和不安進行對話,幫孩子療愈他的內心。

從這個意義上說,退行既是挑戰,也是個人迎來成長的機會。

孩子成長的過程,總會遇到很多回這樣的關鍵時刻。環境的變化,生活的巨變,心理上的落差或喪失,等等。這是一個生命存在於這個世上,必然要面對的。

我們需要直視這樣的機會,去構建自身的力量,從而在面對下一次的焦慮和不安時,更加從容。

對孩子來說,他們無法獨自完成這樣的任務,需要家人的全然接納。你的愛與陪伴,是孩子力量的源泉,他才可能更好地建構出強有力的“內在母親”,去面對未來人生中的所有風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