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數字福建”建設:轉換發展動能,探路數位中國

2018年3月22日, 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患者向工作人員出示手機預約掛號信息。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建設網路強國、數位中國、智慧社會,

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發展數字經濟、共用經濟……”

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 正逐步由宏偉藍圖變為具體行動。

聚焦“以資訊化驅動現代化、加快建設數位中國”主題, 首屆數位中國建設峰會即將於4月22日在福建舉行。 中央部委、行業組織、國內互聯網巨頭和“獨角獸”企業代表將齊聚峰會, 合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萬物之始, 大道至簡。 18年前, “數字福建”推出, 深刻影響了福建發展, 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探索源頭和實踐起點。

久久為功, 滴水穿石。 福建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一任接著一任幹, 如今資訊化綜合指數、互聯網普及率、兩化融合水準、數字經濟總量均居全國前列。

站在新時代的風口,

“數字福建”建設迎來新機遇、承擔新使命, 數字中國建設樣板區正在東南沿海逐步成型。

一項著眼未來的戰略決策——建設“數位福建”, 攻佔資訊化的戰略制高點

“互聯網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變化, 對很多領域的創新發展起到很強帶動作用”。 “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路資訊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 “我們要把握這一歷史契機, 以資訊化培育新動能, 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處大事貴乎明而能斷, 臨大勢貴在順而有為。

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以宏闊視野和戰略思維, 提出了網路強國戰略思想, 就如何認識、運用、發展、管理互聯網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觀點。

這是一以貫之的思想,

18年前的“數位福建”已將資訊化當做機遇——

世紀之交, 隨著資訊技術不斷革新, 全球資訊化浪潮湧動。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王欽敏迎來了人生轉捩點。 對資訊科學和技術深有研究的他1999年從國外歸來, 在家鄉的福州大學任職。 次年9月, 他向福建省政府提交了《“數字福建”專案建議書》。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 時任省長習近平很快做了長篇批示, 高瞻遠矚搶抓新一輪資訊技術變革機遇, 在全國率先提出並部署了“數字福建”建設。

“加快開發利用全省資訊技術和資源, 建設以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為目標, 以資訊資源數位化、網路化和資訊共用為主要內容的‘數位福建’”這一決策部署很快被寫入中共福建省委全會提出的“十五”計畫綱要建議。

專家論證會、省政府專題會議……一系列密集舉措, 讓“數字福建”從設想得以落地, 概念和內涵得以明晰, 近期和遠期目標得以明確。 “建設‘數位福建’, 攻佔資訊化的戰略制高點, 可以統攬福建資訊化全域, 發揮後發優勢, 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這一戰略構想意義十分重大。 ”福建省數字辦專職副主任陳榮輝說。

這是一脈相承的設計, 18年前的“數位福建”已從頂層設計進行引領——

福建省政府成立了“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 習近平親自擔任組長。 十八大以後, 福建又成立以省委書記為組長的“數位福建”建設領導小組, 統籌資訊化建設, 避免政出多門、互相扯皮的現象, 以及標準不一、難以相容的技術難題,

推進部門協作和資訊資源聯通。

小智治事, 大智治制。

“數字福建”始終強調用總體設計來規劃實施建設。 18年來, 福建省印發“數字福建”4份五年規劃、17份年度要點, 將“數字福建”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框架, 統一組織實施。

這是共用發展的理念, 18年前的“數位福建”已用統建共用進行協同——

“推進資訊化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資訊資源的共建共用和協同應用。 ‘數位福建’首抓頂層設計, 重點謀劃資訊源、資訊網、政策法規、人才培養、基礎設施、資訊化應用工程等關鍵要素的部署及其協調發展, 並將此融入系統工程建設中, 為實現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 ”王欽敏說。

統建共用正是“數字福建”建設最大亮點之一。 比如建設全省政務資訊網, 通過一次開發、普遍應用、整體提升,解決了各部門不斷增長的建設需求和財政資金制約的矛盾。全省政務資訊網的統建共用讓省直部門無需各自再建網路,僅此一項,福建省就節約財政資金近7億元,並有力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務能力。

有了頂層設計統籌,有了長期規劃引領,福建省以“一盤棋”思路謀劃,沿著當年確定的建設目標、框架、機制和發展理念,一年接著一年抓,“數字福建”建設有序推進。

建設“數字福建”,是歷史性決策,也是歷史性貢獻。

2017年,福建省資訊化綜合指數居全國第6位,互聯網普及率居第4位,網站數量居第5位,省政府門戶網站測評居第3位元,數字經濟總量居第7位。福建成為國家電子政務綜合試點省份、全國政務資訊開放試點省份和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應用試點省份,七成地級市成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一種以民生為落腳點的服務意識——將電子政務應用納入績效考核,“數字福建”建設貼近民生、貼近企業、貼近社會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電子政務的建設與發展,是社會生產生活全面數位化的基礎和關鍵動力。

數位發展之利,重在造福於民。“數位福建”的電子政務實踐,在於實現各政務系統資料共建共用,不斷加快旅遊、交通、稅務、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數位化升級,讓電子政務真正減少“政出多門”,繼而實現“一以貫之”。

輕點“e福州”APP,簡潔的頁面不斷滾動著各類市政服務資訊,43個政府部門800餘個市政事項已經早早完成系統對接。通過福州市統一建設的市政服務二維碼“福碼”,市民可在公交、醫院、教育、景區和行政服務中心等各類場景裡繳費辦事。其背後的高頻資料,又為市政部門和單位提供大資料決策分析。

虛擬市民卡、市政二維碼、12345便民服務平臺、市民信用支付體系……如今,“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在福建各地迅速落地生根,“數位福建”建設正在轉化為百姓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福建省省長唐登傑表示,以舉辦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為契機,要不斷深化“數字福建”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進“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一種新意識,讓“數位福建”成為便民惠民的新樣板。

在納稅服務方面,以往習慣於跑視窗、交材料、填表格的納稅人發現,在電子稅務局,只需一台電腦一條網線,足不出戶就可以輕鬆辦事。

“打開電腦,登錄網站,填好申報期的財務資訊,只需10分鐘就可以完成主附稅資料申報,這在以前至少要花上一天時間。”三棵樹塗料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經理黃荔榮說。

去年底,福建開始上線“金稅工程·電子稅務局”服務平臺。“讓數據來跑腿,讓百姓多省心。”莆田市國稅局副局長崔建興說,這項對接118項涉稅事項服務,打通國地稅、工商、銀行、公安、電力等部門資訊的創新工程,今年初剛剛獲評為數字中國建設年度最佳實踐案例之一。

在智慧旅遊方面,不少慕名來到武夷山景區的遊客發現,僅需手機登錄“武夷山旅遊”APP,各類餐飲住宿、旅遊大巴、氣象資訊、電子導遊等服務一應俱全,遊客可以“一站式”預訂周全的旅遊服務。

武夷山市數字辦主任周志敏說:“我們在遊客資訊脫敏後全程‘留痕’,即時監測景區客流量,即時優化公共交通和衛生等服務產品供給,讓資料‘碰撞’成為提升服務的新動能。”

“隨著‘數字福建’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我們不斷打破部門資訊壁壘,加快資料資訊共用,許多以前不敢想、不好做的便民服務如今一一實現。”廈門市經信局總工程師童平平介紹,目前廈門市資訊中心的基礎資源庫已彙聚了來自70個部門7.8億條資料,累計調用2.3億次,資料交換量達7.3TB之多,“這些資料最後都轉化成為群眾辦事的便利。”

民之所向,政之所興。福建省還建立了資訊化建設應用評估、獎勵和通報制度,把資訊化應用情況作為省直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績效考核的內容之一。

一種以創新為內核的發展理念——以數位化驅動商業模式創新,成就產業發展的“數字加速度”

隨著數位技術在社會經濟領域應用越來越廣,加快資訊資源開發與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資訊“大動脈”,成為“數字福建”驅動產業創新的題中之意。

新常態要有新動力,而新動力源於新理念。“數字福建”建設願景正成為激勵產業創新發展的號角。

如今,美亞柏科研發的“取證大師”分析工具已經得到全球30多個國家安全部門使用,公司也與國家資訊中心、中國社科院等權威機構合作,承接了政務大資料、經濟動態分析、稅務大資料、“一帶一路”資料庫建設等專案,得到了國內外用戶普遍好評。

“如果說數位技術是產業發展的‘加速器’,那麼廈門的軟體資訊產業發展就代表了數位經濟的‘福建速度’”。廈門創新軟體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東亮說。

“數位福建”建設之初,廈門軟體園還僅是7.5萬平方米的“迷你型”園區,如今該園已發展成覆蓋10平方公里、入駐企業3500多家的產業集群。2005年,廈門軟體園年產值僅有20億元,去年這一數字則達到了840億元,該園以每年36%以上的產值增長成為廈門經濟繁榮的新名片。

數位時代,不進則退,慢進亦退。

福建多個城市先後獲批寬頻中國、資訊惠民、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等國家級試點示範城市,高技術產業、新型工業化、軟體產業、現代服務業產業化等國家基地相繼落地生根,八閩大地上越來越多創新型經濟業態正在蓬勃發展。

“兩化融合”加快傳統工業創新,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正深入製造業的每一個環節——

在水暖衛浴製造基地南安,九牧集團董事長林孝發介紹,未來公司將不僅局限于只做衛浴家居產品,更將提供“智慧家居”一站式服務:通過在傳統衛浴產品中加入健康大資料獲取與分析技術,家居用品也可以實現對人體血糖、血脂、腸胃功能等指標的監測分析和健康管理,打造“智慧衛浴健康診所”。

同樣,專注于家居廚櫃領域的金牌廚櫃公司則探索出了“大資料+定制化生產”的智慧製造新業態。自主研發GIS供應鏈系統,以精准資料和3D模型重現廚櫃產品結構,金牌廚櫃將幾十道產、研、裝工序合併重塑為一體化智慧生產解決方案,其自主建設的“廚房工業設計中心”也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傳統製造行業的大資料時代已經到來。”公司總裁潘孝貞說。

有“網”千里來相會,“數位轉型”成為脫貧攻堅戰的響亮號角——

在閩西革命老區龍岩,以山區特色農業為基礎,整合產銷一體化的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迅速生長。趕上家鄉對農村電商的扶持,旅居北京16年的作家北村3年前回到長汀縣,定居山中開設了“北村自然生活館”網店,將當地原生的河田雞、土雞蛋、茶油、竹筍等綠色農產品通過線上銷往全國,成為當地“互聯網+農業”模式的“網紅”。去年,龍岩市電商交易額達到412億元,增長89%,有近15萬人依託協力廠商電商平臺搭上了“數字經濟”發展快車。

以“互聯網+大資料”為“千里眼”和“順風耳”,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正在不斷升級——

去年2月,為進一步加強金融風險防控,廈門率先出臺全國首份網貸機構備案登記細則。輔之以“互聯網+”技術手段,廈門金融辦要求P2P平臺將業務資料和資金流資料即時上傳廈門市金融風險防控預警平臺,並進行匹配比對,根據備案企業綜合評分進行分級監測,在風險出現之前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

同樣,省級與市級網格化資訊平臺陸續建立、東南區域大資料中心輻射沿海多個省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可以即時接收群眾舉報投訴……一系列創新成果顯示,“數位福建”正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不斷提檔升級。

立體化推動“數位福建”進入新階段——打造數位中國樣板區,探路網路強國建設

4月22日至24日,東南沿海福州,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即將舉行,數字中國建設將在這裡開啟新征程,“數字福建”建設也迎來新機遇。

東方風來滿眼春,“數字福建”美好前景可期。

福建數字經濟總量已占GDP三分之一左右,互聯網經濟生態圈不斷健全,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堅實基礎——

數字福建(長樂)產業園、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福州軟體園、廈門軟體園、馬尾物聯網基地……數位經濟產業園就像一串珍珠遍佈在八閩大地。

“我們要抓住舉辦峰會的契機,爭取更多技術水準高、產業關聯性強、發展空間大的大專案、好企業落地福建,做強數字經濟。”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說,“要繼續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物聯網、軟體產業,形成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開發的格局。”

截至目前,福建已徵集、梳理數字經濟重點專案402個,總投資3614億元。“其中已對接百余項,總投資額達1400多億元,專案對接還在不斷增加。”福建省數字辦網經處副處長陳偉日說。

強化創新驅動“新引擎”,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不斷提升兩化融合水準,“數字福建”建設啟動了創新活力,也為未來福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增添動力。經濟總量在東部沿海並不占優的福建省,有望在發展品質上取得突破。

“數位福建”雲計算中心已建成,電子政務應用體系將大力服務政府決策,這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力支撐——

福建在全國率先實現所有省直部門資料中心物理整合和資訊中心業務整合,“數位福建”已進入“數位化、網路化、視覺化、智慧化”融合發展新階段,“處處相連、物物互通、事事網辦、業業創新”是下一步“數字福建”建設重點任務。

走進福建省環保廳的“生態雲平臺”,全省水環境、土壤環境、大氣環境等細分領域的即時監測情況,正以不同的分佈圖呈現在大螢幕上。工作人員輕點滑鼠,還能調閱風險企業內部的三維場景,查看企業排汙管網及流向等資訊,為環境應急處置提供參考。

福建省環保廳廳長付朝陽說,統一的生態環境大資料平臺為實現環境決策科學化、監管精准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位福建”建設從陸上向海上、海外、空中拓展,立體化三維戰略資訊保障體系正在構建,這是拓展發展視野、推進網路強國建設的有益探索——

總部位於福州長樂的網龍網路公司,將在首屆數位中國建設峰會上參與承辦“數字海絲”分論壇。分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數字經濟與金融、文化、科技、教育、跨境電商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展開交流。

與“數位福建”差不多時間誕生的網龍,如今已發展成擁有近百家子公司、業務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企業。近年來,網龍在數字教育業務版塊持續發力,不斷吸納國際前沿的大資料、人工智慧、VR和AR技術成果,將最新的技術和內容應用於國際教育市場。“一帶一路”沿線正是網龍重點突破區域,與莫斯科合作推動“智慧城市”計畫,與土耳其達成FATIH資訊化教育合作專案……

廈門的美圖公司海外用戶超過5億,美圖秀秀系列軟體在英國、美國、巴西等大受歡迎;位於福州的新大陸公司電子支付POS終端出貨量居國內第一,在美國、荷蘭等地的分公司不斷提升其國際化研發能力,產品遠銷北美、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

依託于“數位福建”強大的服務體系,通過率先探索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立平潭數位經濟港等,福建為數字經濟“走出去”打造更好的政策環境,也為推進網路強國建設積累了經驗。

陳榮輝說,數字中國建設發軔于“數字福建”的探索和實踐。舉辦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就是要把“數字福建”的經驗總結好、推廣好,積極打造數字中國建設樣板區,全面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數字福建”的18年探索之路,深刻影響了福建,讓八閩大地在新時代發展佔據了主動;也為數位中國建設探索出可行路徑,提供了實踐基礎。

放眼未來,資訊技術革命洪波湧起,中國正快速駛向網路強國,“數位福建”也必將成為數位中國航船上耀眼的風帆!

通過一次開發、普遍應用、整體提升,解決了各部門不斷增長的建設需求和財政資金制約的矛盾。全省政務資訊網的統建共用讓省直部門無需各自再建網路,僅此一項,福建省就節約財政資金近7億元,並有力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務能力。

有了頂層設計統籌,有了長期規劃引領,福建省以“一盤棋”思路謀劃,沿著當年確定的建設目標、框架、機制和發展理念,一年接著一年抓,“數字福建”建設有序推進。

建設“數字福建”,是歷史性決策,也是歷史性貢獻。

2017年,福建省資訊化綜合指數居全國第6位,互聯網普及率居第4位,網站數量居第5位,省政府門戶網站測評居第3位元,數字經濟總量居第7位。福建成為國家電子政務綜合試點省份、全國政務資訊開放試點省份和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應用試點省份,七成地級市成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一種以民生為落腳點的服務意識——將電子政務應用納入績效考核,“數字福建”建設貼近民生、貼近企業、貼近社會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電子政務的建設與發展,是社會生產生活全面數位化的基礎和關鍵動力。

數位發展之利,重在造福於民。“數位福建”的電子政務實踐,在於實現各政務系統資料共建共用,不斷加快旅遊、交通、稅務、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數位化升級,讓電子政務真正減少“政出多門”,繼而實現“一以貫之”。

輕點“e福州”APP,簡潔的頁面不斷滾動著各類市政服務資訊,43個政府部門800餘個市政事項已經早早完成系統對接。通過福州市統一建設的市政服務二維碼“福碼”,市民可在公交、醫院、教育、景區和行政服務中心等各類場景裡繳費辦事。其背後的高頻資料,又為市政部門和單位提供大資料決策分析。

虛擬市民卡、市政二維碼、12345便民服務平臺、市民信用支付體系……如今,“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在福建各地迅速落地生根,“數位福建”建設正在轉化為百姓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福建省省長唐登傑表示,以舉辦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為契機,要不斷深化“數字福建”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進“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一種新意識,讓“數位福建”成為便民惠民的新樣板。

在納稅服務方面,以往習慣於跑視窗、交材料、填表格的納稅人發現,在電子稅務局,只需一台電腦一條網線,足不出戶就可以輕鬆辦事。

“打開電腦,登錄網站,填好申報期的財務資訊,只需10分鐘就可以完成主附稅資料申報,這在以前至少要花上一天時間。”三棵樹塗料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經理黃荔榮說。

去年底,福建開始上線“金稅工程·電子稅務局”服務平臺。“讓數據來跑腿,讓百姓多省心。”莆田市國稅局副局長崔建興說,這項對接118項涉稅事項服務,打通國地稅、工商、銀行、公安、電力等部門資訊的創新工程,今年初剛剛獲評為數字中國建設年度最佳實踐案例之一。

在智慧旅遊方面,不少慕名來到武夷山景區的遊客發現,僅需手機登錄“武夷山旅遊”APP,各類餐飲住宿、旅遊大巴、氣象資訊、電子導遊等服務一應俱全,遊客可以“一站式”預訂周全的旅遊服務。

武夷山市數字辦主任周志敏說:“我們在遊客資訊脫敏後全程‘留痕’,即時監測景區客流量,即時優化公共交通和衛生等服務產品供給,讓資料‘碰撞’成為提升服務的新動能。”

“隨著‘數字福建’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我們不斷打破部門資訊壁壘,加快資料資訊共用,許多以前不敢想、不好做的便民服務如今一一實現。”廈門市經信局總工程師童平平介紹,目前廈門市資訊中心的基礎資源庫已彙聚了來自70個部門7.8億條資料,累計調用2.3億次,資料交換量達7.3TB之多,“這些資料最後都轉化成為群眾辦事的便利。”

民之所向,政之所興。福建省還建立了資訊化建設應用評估、獎勵和通報制度,把資訊化應用情況作為省直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績效考核的內容之一。

一種以創新為內核的發展理念——以數位化驅動商業模式創新,成就產業發展的“數字加速度”

隨著數位技術在社會經濟領域應用越來越廣,加快資訊資源開發與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資訊“大動脈”,成為“數字福建”驅動產業創新的題中之意。

新常態要有新動力,而新動力源於新理念。“數字福建”建設願景正成為激勵產業創新發展的號角。

如今,美亞柏科研發的“取證大師”分析工具已經得到全球30多個國家安全部門使用,公司也與國家資訊中心、中國社科院等權威機構合作,承接了政務大資料、經濟動態分析、稅務大資料、“一帶一路”資料庫建設等專案,得到了國內外用戶普遍好評。

“如果說數位技術是產業發展的‘加速器’,那麼廈門的軟體資訊產業發展就代表了數位經濟的‘福建速度’”。廈門創新軟體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東亮說。

“數位福建”建設之初,廈門軟體園還僅是7.5萬平方米的“迷你型”園區,如今該園已發展成覆蓋10平方公里、入駐企業3500多家的產業集群。2005年,廈門軟體園年產值僅有20億元,去年這一數字則達到了840億元,該園以每年36%以上的產值增長成為廈門經濟繁榮的新名片。

數位時代,不進則退,慢進亦退。

福建多個城市先後獲批寬頻中國、資訊惠民、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等國家級試點示範城市,高技術產業、新型工業化、軟體產業、現代服務業產業化等國家基地相繼落地生根,八閩大地上越來越多創新型經濟業態正在蓬勃發展。

“兩化融合”加快傳統工業創新,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正深入製造業的每一個環節——

在水暖衛浴製造基地南安,九牧集團董事長林孝發介紹,未來公司將不僅局限于只做衛浴家居產品,更將提供“智慧家居”一站式服務:通過在傳統衛浴產品中加入健康大資料獲取與分析技術,家居用品也可以實現對人體血糖、血脂、腸胃功能等指標的監測分析和健康管理,打造“智慧衛浴健康診所”。

同樣,專注于家居廚櫃領域的金牌廚櫃公司則探索出了“大資料+定制化生產”的智慧製造新業態。自主研發GIS供應鏈系統,以精准資料和3D模型重現廚櫃產品結構,金牌廚櫃將幾十道產、研、裝工序合併重塑為一體化智慧生產解決方案,其自主建設的“廚房工業設計中心”也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傳統製造行業的大資料時代已經到來。”公司總裁潘孝貞說。

有“網”千里來相會,“數位轉型”成為脫貧攻堅戰的響亮號角——

在閩西革命老區龍岩,以山區特色農業為基礎,整合產銷一體化的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迅速生長。趕上家鄉對農村電商的扶持,旅居北京16年的作家北村3年前回到長汀縣,定居山中開設了“北村自然生活館”網店,將當地原生的河田雞、土雞蛋、茶油、竹筍等綠色農產品通過線上銷往全國,成為當地“互聯網+農業”模式的“網紅”。去年,龍岩市電商交易額達到412億元,增長89%,有近15萬人依託協力廠商電商平臺搭上了“數字經濟”發展快車。

以“互聯網+大資料”為“千里眼”和“順風耳”,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正在不斷升級——

去年2月,為進一步加強金融風險防控,廈門率先出臺全國首份網貸機構備案登記細則。輔之以“互聯網+”技術手段,廈門金融辦要求P2P平臺將業務資料和資金流資料即時上傳廈門市金融風險防控預警平臺,並進行匹配比對,根據備案企業綜合評分進行分級監測,在風險出現之前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

同樣,省級與市級網格化資訊平臺陸續建立、東南區域大資料中心輻射沿海多個省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可以即時接收群眾舉報投訴……一系列創新成果顯示,“數位福建”正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不斷提檔升級。

立體化推動“數位福建”進入新階段——打造數位中國樣板區,探路網路強國建設

4月22日至24日,東南沿海福州,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即將舉行,數字中國建設將在這裡開啟新征程,“數字福建”建設也迎來新機遇。

東方風來滿眼春,“數字福建”美好前景可期。

福建數字經濟總量已占GDP三分之一左右,互聯網經濟生態圈不斷健全,這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堅實基礎——

數字福建(長樂)產業園、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福州軟體園、廈門軟體園、馬尾物聯網基地……數位經濟產業園就像一串珍珠遍佈在八閩大地。

“我們要抓住舉辦峰會的契機,爭取更多技術水準高、產業關聯性強、發展空間大的大專案、好企業落地福建,做強數字經濟。”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說,“要繼續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物聯網、軟體產業,形成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開發的格局。”

截至目前,福建已徵集、梳理數字經濟重點專案402個,總投資3614億元。“其中已對接百余項,總投資額達1400多億元,專案對接還在不斷增加。”福建省數字辦網經處副處長陳偉日說。

強化創新驅動“新引擎”,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不斷提升兩化融合水準,“數字福建”建設啟動了創新活力,也為未來福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增添動力。經濟總量在東部沿海並不占優的福建省,有望在發展品質上取得突破。

“數位福建”雲計算中心已建成,電子政務應用體系將大力服務政府決策,這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力支撐——

福建在全國率先實現所有省直部門資料中心物理整合和資訊中心業務整合,“數位福建”已進入“數位化、網路化、視覺化、智慧化”融合發展新階段,“處處相連、物物互通、事事網辦、業業創新”是下一步“數字福建”建設重點任務。

走進福建省環保廳的“生態雲平臺”,全省水環境、土壤環境、大氣環境等細分領域的即時監測情況,正以不同的分佈圖呈現在大螢幕上。工作人員輕點滑鼠,還能調閱風險企業內部的三維場景,查看企業排汙管網及流向等資訊,為環境應急處置提供參考。

福建省環保廳廳長付朝陽說,統一的生態環境大資料平臺為實現環境決策科學化、監管精准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位福建”建設從陸上向海上、海外、空中拓展,立體化三維戰略資訊保障體系正在構建,這是拓展發展視野、推進網路強國建設的有益探索——

總部位於福州長樂的網龍網路公司,將在首屆數位中國建設峰會上參與承辦“數字海絲”分論壇。分論壇將圍繞“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數字經濟與金融、文化、科技、教育、跨境電商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展開交流。

與“數位福建”差不多時間誕生的網龍,如今已發展成擁有近百家子公司、業務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企業。近年來,網龍在數字教育業務版塊持續發力,不斷吸納國際前沿的大資料、人工智慧、VR和AR技術成果,將最新的技術和內容應用於國際教育市場。“一帶一路”沿線正是網龍重點突破區域,與莫斯科合作推動“智慧城市”計畫,與土耳其達成FATIH資訊化教育合作專案……

廈門的美圖公司海外用戶超過5億,美圖秀秀系列軟體在英國、美國、巴西等大受歡迎;位於福州的新大陸公司電子支付POS終端出貨量居國內第一,在美國、荷蘭等地的分公司不斷提升其國際化研發能力,產品遠銷北美、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

依託于“數位福建”強大的服務體系,通過率先探索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立平潭數位經濟港等,福建為數字經濟“走出去”打造更好的政策環境,也為推進網路強國建設積累了經驗。

陳榮輝說,數字中國建設發軔于“數字福建”的探索和實踐。舉辦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就是要把“數字福建”的經驗總結好、推廣好,積極打造數字中國建設樣板區,全面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數字福建”的18年探索之路,深刻影響了福建,讓八閩大地在新時代發展佔據了主動;也為數位中國建設探索出可行路徑,提供了實踐基礎。

放眼未來,資訊技術革命洪波湧起,中國正快速駛向網路強國,“數位福建”也必將成為數位中國航船上耀眼的風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